作者:红楼小黑

若要免除灾祸,且须做个头陀

是的,武松回到了武行者宋元时期最原生态的版本,也是《水浒传》最终的版本!

武松杀了张都监、蒋门神、张团练等一十五人,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写血字之后,扬长而去,不知所踪!

原来为了躲避官府的挨家挨户的搜查,武松听从张青夫妇的建议,【剪了头发,戴上戒箍】,装扮成和尚模样。最终有惊无险抵达二龙山,完成了和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的汇合。行者也成为武松最终的归宿。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1)

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后的选择,和【斗杀西门庆】后选择自首的行为,完全不同!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或许是武松看清了宋朝官府的黑暗;

或许是武松看淡了人生的追求,

亦或是武松明白了封建腐朽的无可救药……

会不会还有武松眷恋体制内的快乐的可能性呢?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2)

分析一波:

无可奈何的武松选择了落草,选择了他最不愿意的生存方式。

如果武松真的愿意落草的话,那么【斗杀西门庆】的时候,武松就可以选择潜逃,潜逃之后落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何曾经的武松不愿意落草呢?

答案和宋江杀了阎婆惜不愿意落草如出一辙:体制内的虚荣也好,虚名也好!实在太吸引人了。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3)

武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寄住在柴进的家中,原来一年前武松醉酒打死他人(事后证明是打晕),武松选择柴进府避难,武松摇身一变从良好市民变成了通缉犯。

寄住在柴进府一年的时间,武松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漠,感受到了世事的炎凉。

病一好他便启程,离开了沧州前往清河县,他要寻找自己嫡亲的哥哥武大郎去。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4)

途径景阳冈的时候,武松醉酒打死了一只为害乡里的【吊睛白额老虎】,名声大振!包括后来两千里外孟州施恩、蒋门神、张都监等都听过【打虎武松】的名号。可见,打虎为武松带来了名利。

又因为仗义疏财的仁义之举,武松被阳谷县县令赏识,破格录用武松为都头!自此,武松摇身一变成为了体制内的官员。

虽然都头属于基层官吏,但是武松享受的待遇却是他曾经未曾有过的待遇。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5)

武松的都头主要负责办理清河县的刑事案件,自然有求于武松的人很多。

武松成为武都头之后,阳谷县无依无靠、没有任何亲戚家眷的武松还是受到了阳谷县众人热情的祝贺,【接连请了三五日酒】。包括仵作何九叔在内都恭祝了武松成为都头,可武松一直到为兄报仇的时候都不认识何九,而何九呢?则是请客祝贺武松成为武都头其中一个人罢了。

成为武都头的武松,不仅不需要为生计犯愁,而且处处受人尊重,受人巴结,如此稳定靠谱的饭碗,武松如何不珍惜,如何不热爱呢?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6)

武大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武松和武大郎没有相认之前,武大郎在谷阳县处处受到欺辱,人人都不待见他,而有了武松这位都头兄弟之后呢?

武大郎成为了县城里的“香饽饽”,人人照顾他的生意,一天多卖好就笼屉的烧饼!

大家是喜欢武大郎烧饼吗?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武大郎的背后是武松。

武松成为武都头之后,除了受人尊重、受人巴结,自身的待遇比较好之外,也为武松赢得了显赫的威名。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7)

后文中的施恩、蒋门神、杨志等人物,对武松的认可,要么是武都头,要么是打虎武松。可惜,武松成为都头的时间太短,【斗杀西门庆】之后,武松也只是打虎武松了。

但是曾经体制内的武松,还是体会到了体制内的快乐和虚荣。

《水浒传》中可以完全诠释体制内的虚荣和快乐的还是首推宋江

宋江郓城县人,世代务农,自酷爱文史的宋江成年后成为了县衙里面的一个押司,因为为人乐善好施,宋江被冠以及时雨宋江。体制的宋江得到了及时雨的名号,为其后来坐上梁山一把手,成为众好汉的头领功不可没。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8)

还举一个例子

宋江夜走清风山的时候,一不小心中了埋伏,本来准备被挖心的宋江说出自己名号的时候,清风山的头领燕顺、王英和郑天寿磕头便拜!这便是宋江【及时雨】威名的巨大能力和吸引力,而“及时雨宋江“的名号是宋江成为押司的时候经营出来的,属于宋江曾经体制内得到的。

如果宋江不珍惜自己体制内【押司的工作】的话,杀了阎婆惜的宋江又大把落草的机会,宋江为何都婉拒了呢?

不是落草不快乐,而是体制太吸引人!

秦明更是直接说出了理由:荣华富贵不比落草少。

相比较落草的荣华富贵,体制内的不仅荣华富贵,而且名利双收。如果你是武松或者宋江之类的官员,你会选择直接落草吗?

水浒传武松再遇宋江的过程(武松为何不愿意落草)(9)

红楼小黑原创文章,欢迎一起讨论,营造和谐的读书场所!

喜欢的话,关注,点赞,每天分享不同的读书感悟!

参考:

《金瓶梅》崇祯版

《秋水堂论金瓶梅》

《我们如此热爱金瓶梅》

《红楼梦》

《水浒传》

《水浒传》张竹坡点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