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我在头条搞创作##甄嬛传#

甄家一共三个女儿,长女甄嬛为了妹妹的家族的前途进宫选秀,成为帝王无数个女人当中的一个。次女浣碧乃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子,耍了阴狠手段让自己如愿嫁给了果郡王,奈何对方心里完全没有她。只有第三个女儿玉娆,她拒绝了皇帝的心意,依照自己的本心嫁给了心爱的男人慎贝勒。

为什么甄家三姝里只有最小的玉娆得到了幸福的结局呢?

玉娆和甄母现实中是亲生母女吗(为什么只有三小姐玉娆赢得了最终的幸福)(1)

01良好的出身,坚贞的品格

剧中甄府里是没有小妾和姨娘的,甄家摆在台面上的女人只有当家主母甄夫人。甄玉娆从头到尾并不知道浣碧的真实身份,所以在她从小到大被培养出来的爱情观里,从来都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不管是给别人做妾,还是帮助丈夫纳妾这种在封建社会里这种习以为常的操作,对甄玉娆而言都无法接受。这也是她面对皇帝能够说出“臣女自小便有一个愿望,希望成为心爱的男子的妻子。不是妾,不是最重要的女子,而是唯一的最爱的妻子。”的原因。

甄嬛在少女初期对爱情的愿望同样也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过她很有野心的,要么不嫁人,要嫁就要嫁给“天底下最好的男子”。

权力是男人的春药,也是女人的春药。甄嬛的性格决定了她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注定要到天底下最大的名利场里做一番争斗。她的那个“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心愿注定不能顺遂。最终的结局是她不但成为了别人的妾,“一心人”也死在了自己倒的毒酒之下。

玉娆和甄母现实中是亲生母女吗(为什么只有三小姐玉娆赢得了最终的幸福)(2)

到了浣碧这里,她对爱情的要求就更低了。她母亲是没有名分的罪臣之女,连小妾都算不上。她野心勃勃,入宫后就想办法勾引皇上,这就是奔着要给皇帝做小妾的目标去的。受到眼界和出身限制的选择,能够赚到果亲王侧福晋的名分,对她来说已经是无上的荣耀。

但是甄玉娆和两个姐姐截然不同,她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她说她“宁嫁与匹夫草草一生,断不入宫门王府半步”并不是矫情,而是铮铮铁骨的表现。她让皇帝见识到了她的风骨,从而从单纯的喜欢,变成了敬佩。

一个女人叫男人喜欢是容易的,叫男人佩服、尊重那就很难了。

玉娆和甄母现实中是亲生母女吗(为什么只有三小姐玉娆赢得了最终的幸福)(3)

玉娆和甄母现实中是亲生母女吗(为什么只有三小姐玉娆赢得了最终的幸福)(4)

02苦难的童年锻炼出坚韧的品质

作为甄家的小姐,甄玉娆的童年在“流放宁古塔”事件前后被分割成了两块。在此之前她是京中重臣的嫡女,姐姐又是得宠的妃子,生活质量应该可以对标如今京城名流云集的“万柳书院”。那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吃穿用度,衣食住行都是顶级的。

就像是盛极而衰的贾府一样,甄玉娆的幸福生活也在甄远道被流放宁古塔后从天堂跌入地狱。

现代人可能无法想象古代的流放刑罚有多么可怕,说不定还有人觉得就当是出趟远门旅游了。实际上,在古代人眼里,流放约等于死亡,甚至比死刑好不到哪里去。

宁古塔不是塔,这是句满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六窝铺”,跟小蛤蟆塘,瓦盆窑差不多意思。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长公路古城村。别看现在是旅游胜地,当初那可算不得什么好地方。

玉娆和甄母现实中是亲生母女吗(为什么只有三小姐玉娆赢得了最终的幸福)(5)

(发配宁古塔的犯人)

宁古塔距离北京三千多公里,那会儿可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铁,全程全靠一双脚。根据清代丁酉科场案中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亲历者自述,流放途中基本上人都死的差不多了。有累死的,病死的,冻死的,被豺狼虎豹吃掉的更是不计其数。

好不容易走到那边,还要被当做奴隶,处境是“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清·吴汉槎)

流放时犯人都是要带栲枷的,男人尚且支持不住,更不要说娇滴滴的女孩儿。若是流放的是汉人家的女子,说不定还是一双小脚,更加无法想象这一路上的心酸苦楚。

甄玉娆的青春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她不是寻常闺阁中弱质纤纤的女流。她经历过生死,看穿了荣辱,明白什么叫做“是非成败转头空”,她看见过自家是怎样的起高楼,也经历了呼啦啦如大厦倾。

和宁古塔的经历比起来,凌云峰上的甄嬛简直是泡在蜜水里。这也是甄玉娆的眼界胸怀比甄嬛更高一层的原因。

玉娆和甄母现实中是亲生母女吗(为什么只有三小姐玉娆赢得了最终的幸福)(6)

正因为如此,她小小年纪就对皇权的虚伪比甄嬛看得更加透彻。她才敢于拒婚,敢于在滴血验亲一节里质问皇帝“你已经废了我姐姐一次,还想再废第二次吗”?

其实她想说的是“你已经杀过我全家一次了,你还想再杀第二次么?”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即便她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此时也迸发出了无尽的能量!

也就难怪,这么一个敢爱敢恨的三小姐能在最后时刻收获独一无二的幸福。因为她真的值得!

————————end————————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