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听书友推荐,跳过了前三部玩具总动员系列,直接看起了第四部,《玩具总动员4》由乔什·库雷担任导演,该片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玩具总动员4胡迪结局(玩具总动员4在胡迪的身上)(1)

影片是从9年前开始讲起,这时候的胡迪还是安迪最喜爱的玩具,带领着一众玩具一起陪伴着安迪的成长,和安迪一起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但这时胡迪的朋友牧羊女博比和她的小羊们则被送走了,牧羊女博比是莫莉的玩具,她曾经陪着莫莉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时光,可是现在莫莉不需要牧羊女了,于是决定把她送到另外一个孩子手中。影片一开始就来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博比被送走,而胡迪是安迪冒着大雨都要寻找的心爱的玩具。因为安迪依赖胡迪,就像孩子小时候最依赖妈妈的时光。

后来安迪长大了,去了大学,临走前把所有的玩具都送给了邦尼,这时候胡迪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因为他常常被邦尼放在橱柜里,好久都不曾让胡迪参与她的游戏,胡迪呆在被遗忘的角落甚至已经落了灰,可是他还是很想成为邦尼最重要的玩具,想为邦尼做点什么,想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于是他冒险跟着邦尼去到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也确实帮助了邦尼,帮助邦尼交到了一个新的朋友——叉叉,这多么像孩子渐渐长大,不需要父母参与太多,但是父母还是想偷偷的为孩子做些什么。

玩具总动员4胡迪结局(玩具总动员4在胡迪的身上)(2)

之后胡迪尽自己所有努力将叉叉留在邦尼身边,哪怕邦尼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的存在,但是只要能帮助邦尼留叉叉在她身边,胡迪就觉得自己还有作为玩具的价值,也就是说胡迪存在的所有意义都是为了邦尼,只要邦尼过得好,无论自己怎样都ok,这不就是为人父母最典型的心理吗,只要孩子过得好,自己怎样都无所谓,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就算是做了父母,也只有一个人生啊,把全部的人生意义都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真的ok吗?父母不需要考虑过自己的人生吗?

我看过一句特别击中我的话:我只有一个一生,不能慷慨赠予不爱之人。

可就算是我们爱的人也不能将全部人生慷慨赠予,况且人生在世我们最应该爱的人难道不应该是我们自己吗?

就像玩具牧羊女博比活得就很清醒通透,同样作为玩具她知道自己陪着莫莉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但只要过了那个阶段就不应该纠缠不放,果断放弃过去,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玩具总动员4胡迪结局(玩具总动员4在胡迪的身上)(3)

博比坚毅的眼神

这时候牧羊女博比和加比加比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比加比认为只要她的音响修好了,她就会变成莫妮卡最喜爱的玩具,她就可以拥有一个孩子去发挥玩具的作用了,结局是哪怕加比加比的音响一天了,莫妮卡依然无视她。只是固执的守着一个人生意义,就像有的父母将所有的希望和人生意义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最后难免用力过猛,悲伤难抑希望成空。

而胡迪处在是守着作为玩具的忠诚还是出发去过自己的人生。就像牧羊女博比说的,你有一个孩子,并不代表你就不是迷路的玩具,得看看自己的内心,你是不是迷失了

玩具总动员4胡迪结局(玩具总动员4在胡迪的身上)(4)

最后胡迪救回了叉叉,在和牧羊女道别的时候,他向着邦尼的房车走过去的时候,走得那样犹豫走得那样迟疑,直到善解人意的巴斯说:“她会没事的,邦尼会没事的。”这句话给了胡迪一份肯定一份勇气,他终于奔向牧羊女,开启他新的生活了。

老人们常说过日子其实就是过孩子呢,这就把父母的人生圈住了,好像父母的存在就是为了孩子一样,其实为人父母的也需要这样的一份勇气和肯定,肯定为子女付出不是我们终生的意义,我们随时可以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意义过自己的人生,父母的人生也应该是精彩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