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一题《德云社的辈份为什么这么奇怪?》,这就要从德云社所采用的分科给字说起。什么是分科呢,那就是科班。科班教育作为戏曲里最成熟最系统的培养方式,它又和德云社有什么关系呢?又为什么说,德云社的教育是造成它之前师徒纠纷的原因之一呢?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1)

首先是郭德纲的徒弟们,是不同字的,而是按照拜师先后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顺序分批给字,目前排到了“霄”字。但是他们都算是郭的徒弟,所以是同一辈,字的顺序只是师门长幼的顺序(师弟的实际年纪可以比师哥大)。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2)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给字方式呢?这是因为老郭接受张文顺先生的建议,借鉴旧时戏曲“科班”的方式招收学员。

早期戏曲从业人员,多为有钱人家所购买的奴仆,由专人精心教导以后便可以登台演出。不仅可以娱乐主人家的,招待客人充作体面,也可以牟利商演,这种算作“家班”。

随着戏曲行业的发展,民间有了自己的戏曲教习方式。比较常见的有师徒制,由师父言传身教,徒弟也要伺候师父生活起居。这种方式受限于师父自身专精的业务范围和个人成就,成材率不高,且所掌握的门类十分有限。后来戏班便开始“以大带小”,让年长的戏班成员教授年幼的学徒,也称作“以班带班”。这种形式有的认为是“科班”的雏形,也有认为是“科班”的其中一种形式。(实际上三种形式在近代是并存的。)

正式的“科班”则是一种更为完善的戏曲教育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和津门第一科班“稽古社子弟班”,尤其是前者几乎是科班教育的集大成者。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3)

我们现在说某个人是“科班出身”,意思就是它受过了正规系统的教育,正是源自于戏曲,因为它相对于其他培养方式的确显得全面,所以科班出身的演员也就有了一定的“质量保证”。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4)

随“科班”还衍生了一些词汇,比如进入科班学习称“入科”,在科班学习称“坐科”,学习期满毕业称“出科”。科班一般也有类似学制的时间限制,不同科班的时间长短不一。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5)

以德云社为例,1994年出生的张九龄(跟唐朝诗人重名了)在2007年“入科”,2013年“摆知”拜师(大概可视作“出科”),郭德纲多次强调他来的时候年纪很小。事实上他这个年纪,在旧时“科班”里算作是正常年纪,年纪更小的八九岁就入科了。

分科给字的这个“科”更像是“级”或“届”的概念。

“富连成”存世44年,一共培养“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近800多名京剧学生(实际上算七科半,最后一科因战乱停办,学员转出,前七科全部已“出科”)。其中三、四、五科分了两次招生,所以也用“大三科”“小三科”称呼。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6)

德云社招生的方式不曾了解,但是按相声行业特有的师徒确立仪式“摆知”的场次也分“头鹤”“二鹤”等。但德云社事先给字再“摆知”,中间往往相隔数年,比如“霄”字很多人已经上台演出多年却至今没有“摆知”。没有“摆知”在相声行业就不会被写入家谱,所谓收徒只能算“口盟”,嘴巴上的那种,老师自己承认即可,也不需要证人。

“科班”之中各科教师是和学生的师承分开算的,也就是说,你的老师并不是你的师父。

以“富连成”为例,直至“大五科”(也称“大世科”)都算作第一任社长叶善春的弟子,“小五科”开始算作第二任社长叶龙章的弟子。叶龙章乃是叶善春的长子,所以他的弟子是叶善春的徒孙。而德云社“云鹤九霄”全部算作郭德纲的弟子。

师承算名义上的,实际上他们并不是跟这些名义上的师父学习的,而是另外有聘请专门的师资,学员“出科”后回来任教的也不乏少数。德云社就有一个包袱,调侃观众“别说你们见不着郭德纲,我们(徒弟)也见不着!”

德云社传习社的学生并不会全部纳入郭德纲的师门。除了联合办学的学生是由德云社择优录取以外,还有一些传习社学员拜入德云社其他人的门下,甚至是郭德纲的徒弟,于是就出现了同窗不同辈的怪相。而郭德纲的徒孙并不分科,不同徒弟收的一律算作“筱”字辈。

戏曲需要学的门类很多,学员往往专精一二科,其他也能熟练掌握。毕业的学员,可以自行择业,有的会去和其他戏班合作,也有回社担任教员。留在本社和学员一起合作的情况也有,按照登台情况赚薪酬,没有演出也能拿到钱,就是少点。德云社的体制比较接近最后一种。

早年德云社的纷争里,涉及到了一张学费发票。因为按照旧式“科班”制度就没有学费,学员“出科”便能赚钱了。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曹云金拿出发票而其他土地则力证没有学费的原因。其余新闻爆料德云社学费高昂,而事实上按照如今的教育来看其实并不贵,这个爆料的攻击点也正在于“科班”规则的遵守与否。选择任何一种规则都没问题,但是不能两头占便宜。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7)

而且,由于德云社几年内起伏颇大,情况往往不可能一概而论,它早期并不能算作科班,或者说,德云社可能就没有“科班”过。

“云”字科比较像师徒制,有几位甚至是从小养在郭德纲家中的。而“鹤”字科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则比较接近“以大带小”,由师兄代为教授。这些都是造成“云”字多纠纷、“鹤”字能力差别大的原因。

德云社的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从科班聊起)(8)

直到德云社有能力搞自己的传习社,才开始比较像一个专门的培训机构。也尝试过一些合作办学的模式,这种可以有正规的学历文凭。但它跟“科班”还是不一样,不仅收费,而且只有少数优秀毕业生可以拜入德云社相关人士的门下。这也是为什么“九”字科和“筱”字辈如今颇为抢眼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