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工作小组,将紧急的创作任务交给胡松华,让他在一夜之间写出《赞歌》。

胡老师说,当时已经接近彩排演出了,来了一位军人同志,说松华同志,你赶快跟我走,现在把你第四场调到第六场伟大节日,来落实周总理的重要建议。为了烘托新中国诞生的喜庆气氛,在这伟大节日前半场要加上一位男高音独唱,用什么音乐风格那?当时周总理提出来:就确定蒙古族音乐风格吧,并且以舞伴歌。因为蒙古族民族不仅是英勇骑射的民族,也是音乐民族,任务落在你身上了。

您可还会哼唱赞歌什么意思(您可还会哼唱赞歌)(1)

我当时一听又激动又紧张,连歌词带曲都要写出来,因为明天黎明就要交稿。为什么呢?因为周总理和陈毅元帅等着那,过两天就要在人大会堂演出现场来审查改点。创作时间只有一个晚上,就像完成一件军事任务。

您可还会哼唱赞歌什么意思(您可还会哼唱赞歌)(2)

胡松华老师说,原来在《赞歌》之前的水起舞非常热闹,是京剧形式的,那个“水起舞”100多人,音乐结束,就是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甭说一个人独唱,十个人也够呛.因为你要闹后取静,我就想了个办法,就在曲子中间加了四句没有词的新长调。胡松华是跟蒙古族歌王哈扎布在马背上学习长调的,是信马由缰引吭高歌的气氛,这四句新长调引起了观众的哄动,掌声特别热烈,演唱后,这首《赞歌》走向了全国。

2017年,在深圳卫视《年代秀》的节目中,胡松华先生再唱《赞歌》。

已经82岁的胡松华老师,依然精神矍铄,嗓音还是那般高亢浑厚。一曲《赞歌》,用他的话来说,“常唱常新”,熟悉的旋律响起,听来依然会让人感动到落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和胡松华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是他的夫人 张曼如女士,著名舞蹈家。虽然满头银发,却扎了个小辫。

您可还会哼唱赞歌什么意思(您可还会哼唱赞歌)(3)

张曼如老师曾经因中风很长时间都行动不便,走路依然不稳。但节目中,张曼如随着丈夫胡松华的歌声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张曼如的舞姿还是当年的风采,抖肩甩手自如,舞动的手指依然如少女般灵活,满脸幸福与甜蜜仿佛让人看到了几十年前两人你歌我舞的场景。那洋溢的笑容,活泼的眼神,使人根本想不到,这是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换了别人,恐怕只会想到四个字:风烛残年。然而,在她身上,却根本看不到,只能说,青春不老!

曲终,胡松华老师不禁潸然泪下,两位老人用50年的不离不弃、见证了最动人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所有的嘉宾,都为他们感动到红了眼眶。一曲歌毕,当两位老人被人搀扶着走下舞台的时候,胡松华回身挥手道别,再见!再见朋友们!所有人潸然泪下,一种致敬,不舍,爱戴,相信最多地是,祝福,祝福他们在晚年中安康,幸福地相扶一生!

您可还会哼唱赞歌什么意思(您可还会哼唱赞歌)(4)

年轻时候的胡松华张曼如

张曼如是中国第一代舞蹈留学生,在国外读书,胡松华在国内采风、唱歌和演出。相隔两地,只能依靠鱼雁传情。恋爱了,结婚了,不久也就有了爱情的结晶。

但是,那个时候张曼如正在事业的顶峰,为了事业她可以舍弃一切,包括怀孕在身的孩子她都希望能够晚几年出生。于是,她还继续她的舞蹈,继续她的高难度。在一次给政协的汇报演出中,张曼如的高难度动作受到总理称赞和佩服,与此同时总理也偶然得知了张曼如怀孕的事情。总理当即严厉批评了团领导,张曼如也因此放弃了跳掉孩子的念头。就这样,大女儿顺利出生

在胡老师60岁的时候,他和老伴开始了又一次长途旅行,胡松华为了拍摄《长歌万里情》,卖掉父亲留下的四合院,倾其家当拍摄了12集的大型艺术片《长歌万里情》。老伴是制片主任,胡松华是导演、表演加演唱。

张曼如老人伴随着老伴儿优美辽阔的歌声翩翩起舞,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她的年龄,只会看到那份青春的浪漫和冲动又回到了她矫捷的身上……

历时三年的行程,已经数不清去过多少地方,深入多少个民族。

您可还会哼唱赞歌什么意思(您可还会哼唱赞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