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模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原因及应对策略

张世建

摘要:本文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入手,指出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从学生、语篇、阅读活动和教师四个方面初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从阅读教材选、阅读氛围营造、阅读过程指导、阅读技能训练、课外阅读巩固和人文素养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策略;语言知识;评价方式

一、引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各地高考中阅读皆占有绝对的比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考英语命题指导思想已由以往侧重考查语法知识转向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评价方式和内容进一步深化和多元化,区分度日益明显。《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对高中生毕业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以下要求:能识别不同的文体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够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教育部,2003:12)。这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层次性。

一般来说,阅读理解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六个层次:信息辨认;信息转换;信息重组;理解隐含之意及观点信息;理解文中语用信息和社会含义;综合、应用和评价阅读信息(王笃勤 2007:154)。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过于强调词法、句法等语言知识教学和考查,缺乏阅读动机、阅读策略、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技巧、背景知识等非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事实上,造成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化、学生阅读思维僵化,阅读能力长期在低层次徘徊。这种应试倾向明显的阅读教学甚至也不能跟上高考改革的步伐。以近3年(2012—2014)江苏高考英语卷为例,细节理解题的比重逐渐减少,分别为8、5、3,而以推理、态度判断、概括、综合为代表的推理题则快速上升,强调阅读能力的要求。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我们对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改善和提高。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模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2)

二、阅读教学的困境

虽然许多教师也认识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但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理念问题,也有方式方法问题。

(一)阅读课上无阅读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带领学生以略读和扫读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各种练习,然后开始进行词汇、长难句的讲解和训练。阅读活动悄无声息地进行,学生没有读的机会。高中英语阅读课没有朗朗读书声已成为惯例。偶尔有听力播放的程序,但也是走形式,不是为校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句意停顿。所谓的阅读也只是学生查找信息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依赖视觉完成,缺乏听觉的多感官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二)有阅读、无理解

这主要指的是阅读的深度和层次性问题,许多教师习惯于强调词法、句法,而忽视引导学生对文本本身的主题、内涵的挖掘,缺乏对学生批判思维的训练。阅读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上。

(三)应试阅读倾向明显

高考怎么考,阅读就怎么教。这本身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我们却往往舍本逐末。因为英语阅读考试的题型通常为选择题,课堂上的日常训练也只注重选择题。教师在检查阅读时也仅仅是核对答案,很少要求学生读题干,反思文本主题。只重结果,不能反映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为此,2008年江苏高考开始使用任务型阅读。于是,关于任务型阅读的研究课热火朝天、关于任务型阅读的相关练习如雨后春笋。然而,近两年的江苏高考任务型阅读省均分仍在低位徘徊(不到两分)。这就是说,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概括能力仍然欠缺,这决不是靠死记硬背和做多少练习就能解决的。

(四)有阅读、无策略

现在许多学校流行集体备课,然而在事实上却扭曲成集体分工。只要主备人完成备课内容,其他成员大都是“拿来主义”。不管什么阅读任务,学生都以同样的方式完成阅读,鲜有根据具体课型进行反思、调整的。事实上,《牛津高中英语》在每个单元都根据不同的课型提供了阅读策略指导,如模块二第一单元“reading a newspaper article”策略指导要求学生先读标题,再按“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组织讨论和思考。然而事实上有多少教师能以身边的教材(报刊、杂志)为例呢?没有一定策略指导的学生英语阅读困难重重。

(五)精读不精、泛读不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目的,教材上的文章有的要精读,有的要泛读。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精、泛不分,所有都有教师包办,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剥夺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自主性。

《牛津高中英语》一共十一个模块,其中一至五模块为必修,六至十一模块为选修。高中毕业要求修完前八个模块,对前八个模块的阅读内容进行精读方式大体一致,而对于后三个模块则出现两个极端:弃之不用,专心复习;作为泛读,文化陶冶。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并且,每个单元的“Project”部分也是对“Reading”的巩固,宜泛不宜精。

(六)重课内、轻课外

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但只是指导学生阅读意义建构、活动形式组织、阅读策略形成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场所,并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巩固的关键在课外,如前所述,高中生三年课外阅读量应当在30万字以上。现实是,我们的许多学生手头除了课本就是练习册,阅读面极其狭窄、阅读量过少。由文本话题不熟悉造成的阅读障碍则主要依靠课外阅读解决,如2011年江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A篇的风力发电,2013年D篇关于马克·吐温的书评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人文素养(陈静波,2010:11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模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3)

三、原因分析

造成高中英语阅读障碍的原因很多,既有理论层面,也有实践层面;既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既有文本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薄弱、阅读范围狭窄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是读者针对文本不断解码和编码的过程。读者的语言图式(知识)对读者的阅读理解影响最大,内容图式次之,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依赖于其语言知识。研究发现,读者需要认识文本中95%的词语才能做到充分理解,才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Alderson,2011:38)。普通学校的学生大都存在着英语词汇量偏少,一词多义掌握不全面或运用不恰当的问题。同时,语法能力的欠缺也是制约学生正确理解语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其中背景、文化知识是影响英语阅读深度和速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消极文化模式,如政治、经济、教育、历史、地理等,活跃文化模式,如思维方式、观念体系、喜怒哀乐、行为礼仪等。此外,读者的智力、情感、动机、能力倾向等也对阅读产生影响。如2013年江苏高考阅读C篇由鱼龙的进化介绍潜水病,话题生僻。如果学生阅读面狭窄,做此类题就会有难度。

(二)语篇本身过长、难度过大,阅读检测方式对英语阅读教学产生消极反拨作用

语篇变量是指句子的结构、长度、词汇密度(vocabulary intensity),新概念的多寡、文章主题的难度和新奇度等影响信息沟的宽度与深度。一个文本的难易程度在于读者与作者在以上诸方面重合部分之大小。重合部分愈大,文本愈轻易,反之则愈难。事实上,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阅读理解的目的在于尽量挖掘文本含义,扩大重合面。毫无疑问,语篇变量对阅读理解影响很大。如2011江苏年高考英语C篇第64题 To balance a bigger turbine high on a flatting spar, a new type of turbine is to be designed with its gearbox sitting ______.

A. on the sea floor B. on the spar top

C. at sea level D. behind the blades

要正确回答问题,读者须首先定位到文章第三段,其次要能够正确分析这个含有定语从句的状语从句。“To make that turbine heavier, the whole spar’s to design a new kind of wind turbine, one whose gearbox (变速箱) sits at sea level rather than behind the blades”。

从本质上说,高考阅读检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是考生和作者、命题者对话的过程。考生的阅读表现固然由其语言图式(语言知识)决定,也和命题者的设题方式有关。文章怎么写,这很重要,怎么读也很重要。很长一段时间,高考英语阅读都是以选择题为主,方便了阅卷,却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以至于导致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消极反馈:许多教师把阅读课教学变成了阅读选择训练,以致有学生不通过思考也能选择。这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即使是主观性改错,也主要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后来如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山东卷和湖南卷的阅读回答、广东的阅读写作不但限制词数,回答内容也仅限于就事论事,学生鲜有发挥的余地。

(三)阅读活动、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语言感知机会少、层次低

阅读活动是指读者参与文本的行为及过程,包括阅读的目的、过程和结果(贺光辉,2006:57)。不同的阅读目的,作用于读者本身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厘清是为欣赏而读、为考试而读,还是为回答问题而读等各种阅读目的。现在有许多教师纯粹以完成阅读教材中的语言知识教学为目的,教师满堂问、学生被动答。假设-验证-假设-再验证的通道被人为割断,造成学生只关注问题,忽视文本。学生的原有图式不能被激活,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师也很难观察到学生在阅读过程的困难,自然也难以及时对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和策略指导。

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大都以“对、错”为标准,评价单向、方式单一,缺乏激励。

(四)教师理念陈旧,人文素养缺失

有些教师平时疏于学习,阅读教学中唯经验论,认为经验是其实践的总结,不愿进行阅读教学理论学习。其一切阅读活动就是围绕教材,阅读课变成阅读练习课,大部分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阅读教学变成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重“考”不重“教”,缺乏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阅读速度,禁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声读、指读、回读 ,主观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而研究结果证明,出声读、指读、回读是阅读者遇到阅读困难的表现,而非引起阅读的原因。它们实际上也是阅读者克服困难的一种表现,说明他们正在试图运用某种阅读技巧或方法以达到理解的目的(束定芳、庄智象,2008:122)。学生语言基础不一,能力有差异。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是指导而不是指责。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时代的大变革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治学态度、理想信念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模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4)

四、应对策略

英语教师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者和阅读教学的参与者、指导者;英语教材和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是英语文化的载体;英语课堂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体;课外阅读的组织则是学生巩固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教材为载体,促进阅读评价方式多元化

高考是指挥棒,但平时的阅读教学绝对不能纯粹为高考服务,而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改编教材中的评价方式,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主观性评价为主的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相结合等方式。具体方式如讲故事、转述信息、角色扮演、制作主题海报、做图表、列提纲、小组讨论和评价、英语日记等。这些检测方式强调学生的直接参与,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困惑也可观察,教师的阅读策略指导也将更有针对性。

就阅读检测而言,计算机可以记录考生答题的每个细节,记录考生答题时的所有行为和表现,为阅读检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如语料库系统(copus)和Spass统计分析软件的介入阅读教学,使英语阅读和阅读检测的信息化、科学化成为可能。

(二)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思辨的阅读情境,使阅读从文本走向文化

只有在平等、民主的英语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觉到被尊重、感觉到教师的关注,也才愿意同教师对话,积极参与教师预设的活动。有质疑才有提高,有碰撞才能激活思维,这也是学生进行深化阅读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突出带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解决;可以通过一些辩论性问题、迁移性问题、悬念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和研究性问题创设情景,布置学习任务(李忠卫,2006)。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一单元“Reading”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Do you believe in the existence of aliens?”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在回答之前,笔者让学生讨论、思考之后,先书面,后口头。搭建一个支架,学生的回答也更加流畅而丰富多彩:I approve the existence of aliens because the earth is only one of the planet in the universe. The universe is so big that there are planet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earth.\ I don’t think so. No one has ever provided convincing evidence. Besides, many reports are false. 笔者的评价是:“Imaginative. Reasonable. There are too many unanswered mysteries waiting for you to solve. That’s why we are here today!”

设置没有固定的、标准的答案的问题不是为了问题本身。教师需要关注的不是其表达准确与否、正确与否,而是其思维。教师从学生的回答观察其阅读的思维角度和深度,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从读者变量角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经常谈论的话题,激发其说的欲望。

(三)了解学生、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和做好过程的辅导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水平低的学生更需要阅读策略的指导。为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方式也要尽可能多元化、低起点(大家都能做的阅读活动):默读、分角色读、分组读、朗读等。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各个学生与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所需要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一样。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为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搭建支架,让其尽快跨越最近发展区。有的学生阅读障碍主要在于词汇量的欠缺,这就涉及词汇教学的问题;有的学生阅读障碍主要在于对文中长难句的理解,这就涉及语法教学的问题;还有的学生阅读障碍主要由于对文本本身话题的陌生而造成,这和文化有关。

但从具体某一节课的阅读策略指导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设计实现:对词汇有障碍的学生,在阅读材料后面附上可能的生词;对阅读长句、难句有困难的学生,在阅读材料后面附上此类句子的主干分析或英文转述;对文化理解有障碍的学生,在阅读材料前附上相关背景知识介绍(英文)。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上,再结合教材各单元的具体策略要求和教学实践,阅读教学的过程才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模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5)

(四)总结典型阅读题例,强化阅读微技能训练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具体语境、题型方面也确实涉及一些阅读技巧。掌握这些特定技巧,有时会事半功倍。如对于江苏、安徽的任务型阅读,一词一空,分值为10分,时间紧,准确性要求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查找、信息转述和信息概括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帮助学生总结了三个步聚:(1)定位到段:浏览图表和文本,大概框定某题或某几题位于文本某个或某些段落。(2)定位到句:根据第一步所圈定的范围,在文本中找到图表中某句的原形。(3)定位到词:对比文本原句和图表转述,确定转换目标词,然后根据语法规则进行词性、词形、词义相应变化。

教师要对近期出现的同类的典型题例分类总结、集中,并进行相关训练和技巧指导。在题例归类总结时,教师不必将原文全篇复制,而只要提供该题例所在文本的信息源。如Of course, the good of oxen is not limited to plowing. In fact, they are seen as “boats on land” for their ability to carry loads.(2009 高考安徽卷)

The words “boats on land” underlined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______.

其他如态度观点题、细节理解题等,总结也大致如此。微技能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建立篇章阅读自信,为课外阅读做准备。从功利的角度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从课外阅读入手,巩固英语课堂阅读效果

高中英语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未来工作和生活获取信息做准备。因此,阅读的主题应力求全面。就《牛津高中英语》而言,其选材广泛,有小说、影评、书评、广告、戏剧、新闻采访等。阅读策略是《牛津高中英语》的特色。不同文本的不同阅读策略的指导也是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保证。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拓展了我们课外阅读的空间,除了课本、原版名著外,原版电影、英语新闻、网络公开课、英文报纸、网站、杂志。但教师在开始阶段要做好选材工作,阅读材料应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可让学生感到太难,即要注意内容可读性。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置身于具体语境的词汇附带学习是学生亲历的结果,准确而持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感知。

(六)从文学经典入手,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谈得最多的是三维目标,其中一维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容易理解,而情感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容易走形式,为许多教师所不屑。其实情感目标并非空穴来风。400多年的英国文学史提供了很多人文学习典范。如英国作家普里斯特利的“The first snow”,文中初雪美景只是表象,而作者想表达的是和普通人对英国气候变化无常的厌倦态度相比,作者更欣赏的正是因为变化,我们不要对生活丧失信心、希望,只要坚持,如初雪一样的惊喜一定会在前方等着我们。所以,作者不但喜欢这种独特的气候,同时也把它上升到爱国的高度。也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才有了二战敦刻而克的奇迹。文学和史学结合,学生会自然受到人文精神的洗礼。

五、结语

英语阅读理解需要有一定量的信息输入、一定的阅读策略指导和文化积淀,否则阅读信息的输出就要大打折扣。英语阅读过程是由读者、教师、文本三个变量在不同的阅读活动环境中互动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阅读的效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问题和困惑是教学的常态,这不应该是成为阅读教学的障碍,相反正是我们阅读教学反思的源泉、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而获得,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技巧和策略也应该在实践中丰富。这是一种收获,收获的愉悦只有亲历者感知才最丰富。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模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6)

参考文献

[1] Alderson, J. C. 阅读评价[M]. 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11.

[2] 陈静波.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贺光辉. 阅读诸变量对英语阅读理解及教学的影响[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1).

[4] 李忠卫. 探究全作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1).

[5]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 王笃勤. 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M]. 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Problems of and Causes and Strategie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Zhang Shijian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en it focuses on the causes of difficult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students, text, reading activities, and teachers.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tries to propose some possible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selection of reading materials, creation of reading atmosphere, guidance during reading process, reading skill training, consolidation of after-school reading and humanistic quality.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knowledge of language; assessment style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9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模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