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革命彻底取得胜利之前,包括毛主席在内的绝大部分革命家,都没有选择回家乡看看,即便是有机会也不回去,因为担心被反动派发现后祸及家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战争基本结束,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才有回家看看的时间、机会和闲心。

粟裕打敌15个整编师是第几集(粟裕想回老家看看)(1)

但也不是所有开国元勋都回过老家,例如开国第一大将的粟裕,一次老家都没回过;其中原因,有点复杂。

粟裕是湖南怀化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人,出生在1907年。这里地处湘西,就在张家界和土家族自治州旁边。怀化地界内,存在着很多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很多人,包括粟裕本人生前也一直以为,他是汉族人;后经严密考证,证实他是侗族人,是侗族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大将。

跟许多出身寒微的开国将帅不同,粟裕家算得上是当地富族,粟裕是家里颇受宠爱的小少爷。粟裕的父亲是晚清一个落第不中的秀才,继承祖上财富,开始保本经商。粟父希望粟裕在家里,哪里都不去,继承家业、发展家业。粟裕9岁时,进入自己叔父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读书,后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等学习新知识。

粟裕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厌恶父亲那套财富观和人生观。父子二人思想发生碰撞,粟父会退缩吗?粟裕会服软吗?刚开始,粟父只是把粟裕喊回家里,不要继续读书了,读那么多没用;到后来粟父直接不让他去学校,让他呆在家里接手家族生意。粟裕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想要逃离。

1924年,粟裕报考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担心父亲阻拦不让,他直接选择不告而别。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粟裕发现盘缠不够,根本到不了常德。这时候,很多人认为只有两种选择了:一是回家要盘缠,二是硬走去常德。粟裕选择了第三条路:给家里寄去一封信,请求寄路费;不寄也可以,但他表示讨饭都要讨得去。

粟裕打敌15个整编师是第几集(粟裕想回老家看看)(2)

粟父向粟裕服软,派另一个儿子,去把粟裕给接回来,并作出不再干涉粟裕读书的保证。最后粟裕回家,粟父给了他一大笔钱当作路费,还宴请了一些亲朋,专门为粟裕饯行。临行前,作为父亲的粟父哭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儿子了吧。这就是父爱的伟大吧,再怎么样也不忍心让孩子受苦,宁愿自己受点委屈。

粟裕离开后不久,他所不喜欢的父亲离世了。离开家乡的那一年,粟裕17岁,此后60年时间,到1984年离世,他都没有踏上回家的路上。虽然因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的问题,粟裕一直没有回家,但他和家中的联系还是有的。

1935年,粟裕在浙江一带吃野菜、钻山沟时,红6军团路过会同,作为粟裕的好战友,萧克特地派人找到粟裕家人,告诉他们不要担心粟裕,他过得很好。实则他一点都不好,但还是不要让家里人担心为好;粟裕的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连声感谢。

1949年,粟裕解放上海时,粟裕在上海念书的侄子,找到粟裕,告诉他家里的情况:粟裕的母亲健在。粟裕流下愧疚的泪水,自己不孝顺啊。很快,粟裕就派人将老母亲接到身边,给她养老,颐养天年。

粟裕打敌15个整编师是第几集(粟裕想回老家看看)(3)

1951年,时任副总参谋长的粟裕,突然提出回老家看看的想法;一旁的部下表示同意,认为应该回去,但是得带一个加强连护送,才过得了雪峰山。这是因为建国初期,湘西匪患十分严重,虽被解放军47军剿灭过一遍,但耐不住湘西地形复杂,谁也不能保证没有土匪劫道什么的。

粟裕十分低调,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公器私用,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途经长沙,秘书建议他回家看看,身处逆境的粟裕,没有心思,直接拒绝道:“回去干什么?显摆吗?不回去了。”此后的岁月里,直到离世,粟裕都没有再踏上家乡的土地。

粟裕打敌15个整编师是第几集(粟裕想回老家看看)(4)

粟裕曾跟长子粟戎生说过,等到全国统一、解放军更名,自己就带一家人回会同老家种田。可惜,直到粟裕离世,台湾依旧没有回归。这不得不说是个莫大的遗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