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在有关部门一系列战略的指引下,游戏产业迎难而上,抵御冲击。同时,各大游戏厂商,不断完善未成年保护工作,强化科技研发,创造优质内容,推动产业融合。

防沉迷是哪个家长说的(防沉迷家长监护)(1)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营收2786亿元增20%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 亿元,比2019 年增加了478.1 亿元,同比增长20.71%,保持快速增长;2020 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401.92 亿元,比2019 年增加了506.78 亿元,同比增长26.74%;2020 年,中国游戏用户数量保持稳定增长,用户规模达6.65 亿人,同比增长3.7%。

2020年中旬,CNNIC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为1.75亿。网络是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窗口,更是娱乐场。新一代年轻人是互联网一代,他们的社交、娱乐,乃至学习场景,几乎全部围绕互联网展开。

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多样化的平台,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表达工具,包括数以千计的网络游戏,增加了信息变量的不可控性,尤其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或许还面临被不良信息侵蚀的可能。两者相加,让“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游戏”成为近年来社会愈加关注的一个课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相关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2019年11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六个方面为规范网络游戏服务提出了明确的指引。2020年10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新版修订中,更将关于网络游戏的相关规定列入法律文本。在应对社会、家长提出的需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日渐完善的过程中,很多头部企业也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连通社会、家长、未成年人的监护体系

据了解,在2020年,作为头部大厂之一的网易游戏就在未成年人保护的系统性建设上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早在去年5月,网易游戏全部在线运营网游相继完成防沉迷系统升级工作,升级后的产品严格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度,有效从游玩限时、付费限额等方面管理未成年用户的游戏行为。

2020年以来,网易相继参与了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推动的《家长监护平台规范》《游戏企业内容自审流程规范》《游戏适龄提示规范》《网络游戏术语》等游戏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从内容产出、玩家年龄、游戏社区文化等多个层面做出规范,逐步构建了健康绿色的网络生态。

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实际执行实施的同时,作为游戏受众的玩家,特别是未成年人玩家及其家庭,实际面临着更加细节的问题。诸如亲子之间如何交流,又如何才能就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消费数额在家庭层面有效管理,是每一个父母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其中,游戏企业的位置变得至关重要,作为内容提供者和平台运营方,协助家长和未成年人建立有效交流,是系统性建设的很关键一步。2020年,网易进一步升级“网易家长关爱平台”以及App端“家长护航功能”,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协同管理。与此同时,网易游戏还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守护团队,协助家长引导孩子正确认知和培养健康游戏习惯。

近年来,时间和消费之外,家长们还有更加关注的话题。除了游戏世界观、素材内容等厂商提供内容,“游戏环境”同样是未成年人在游戏内接触外来信息的重要窗口。而浮躁的讨论、游戏聊天频道不加掩饰的不良信息,有可能对未成年玩家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网易游戏已有专门的内容安全团队,搭建了一套严格的内容审核处理及举报机制,对用户带有敏感和不良内容发言会自动触发屏蔽词系统拦截。针对不断迭代变种违规绕开监管的内容,加大人工审核力度,对违规内容和账号进行定期清除和打击,并定期更新完善屏蔽词库。针对历史违规用户,网易的手段更进一步,他们对这类玩家进行信用值评估,对信用值差的玩家,采取游戏内人工审核、黑名单,禁言、封号等措施;游戏外,涉嫌严重违法的玩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多重手段净化游戏内环境。同时网易方面也表示,会持续倾听社会声音,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技术、新手段,尽最大努力杜绝不良信息在游戏内的散播,为青少年营造更健康的环境。

寻找游戏与正向价值的契合点

正如古语所言“堵不如疏”,“玩游戏”这一行为本身,并非问题本源,游戏厂商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搭建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本意,也并非架起围栏,将未成年玩家与游戏世界隔绝。与之相反,正是因为有了完善的内容保护体系,将有害内容拒之门外,健康的生态、优质的内容才能在更好环境下迅速生长。

比如在文化领域,目前很多企业通过探索“游戏 文化”的深度互动形式,挖掘产品自身的文化价值,以游戏内容与传统工艺、文物、地方特色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使游戏成为承载传统优秀文化,实践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

从教育领域出发,也可以看到市面上寓教于乐的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在今年疫情期间,《我的世界》中国版还以游戏作为切入口,向青少年普及防疫知识,创造了不小的社会话题。

另一方面,以游戏内容为本,结合一些特色的运营活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正向价值引导,也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践行的思路。诸如此前《第五人格》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推出的慈善公益项目,《梦幻西游》手游携手野生救援组织WildAid开启的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合作等,这些探索向公众展示了“游戏 公益”相得益彰之处,更重要的是,带给青少年用户以正能量的感染和激励。

需协同共同构筑更健康的未成年人游戏环境

时至今日,游戏作为内容载体,已不再是简单的娱乐形式。企业既是内容提供者,也承担着传递价值观的作用。潜移默化之中,每一个玩家在游戏中既收获快乐,也能感同身受开发者传达的信息。

在政府、社会、家长、未成年人玩家,一环扣一环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企业因其生产者的身份,处在尤其独特的位置。他们既需要持续提供优质内容,也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向年轻玩家传递正向价值,构筑健康网络生态,推动行业规范形成与落实。这些行为,既是未成年人保护中企业所需承担的必要责任,也是企业主体自身价值观的体现。

而只有实现社会协同,将技术限制、内容创新、价值引导多个单元有机连接,才能营造出一个更为成熟、更为健康的未成年人游戏环境。

专家看法

“青少年沉迷游戏,与人际关系有关,比如孩子没有被看见、被理解、被陪伴。第二个原因是成就感,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或被否定时,游戏是不会否定他的,可以带给他成就感;第三是在游戏里有主动的控制感,而在生活中孩子基本上是被动的。”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黎晓霞表示,对于青少年沉迷网游,心理学界不主张用“减法”,而是用“替代疗法”。“限制玩一小时用处不大,如果只是每一次限时一小时,孩子还没有玩嗨,即便被强行下线,心还留在那里。”

专家支招

心理咨询专家黎晓霞为沉迷网游的孩子家长心理支招:

第一步:与孩子站在一边,不要攻击孩子,把孩子推给网络。比如对孩子说:“宝贝,你被游戏控制了,怎么办?我们要想办法对付它!”

第二步:替代法。比如,规定每星期三全家关掉手机,不看电视,在无聊中一起找到其他场景替代游戏,让孩子得到理解和控制感。

第三步:心理解析。让孩子觉察“玩游戏时,游戏里的他是谁?游戏之外的他是谁?”

(资讯)

文/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