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

1951年3月,由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改组而来的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将要扩建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就请毛主席题词。3月下旬,毛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谁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1953年8月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被毛泽东提出。1953年中央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加以研究。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明确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谁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

1950年6月,毛主席等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更加自觉地、坚定地贯彻“双百”方针,该方针现已成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全面小康社会、疫情的持续防控期,文化艺术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谁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

毛泽东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

双百方针是充分显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的一项方针。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有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双百”方针充分体现了宪法的这一精神。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谁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文化支柱,无法屹立在世界先进的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海纳百川的艺术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就不会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