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第十九卷回国篇(变动篇第四十三)(1)

【原文之六】

或曰:“未至诚也。行事至诚,若邹衍之呼天而霜降,杞梁妻哭而城崩,何天气之不能动乎?”夫至诚,犹以心意之好恶也。有果蓏之物,在人之前,去口一尺。心欲食之,口气吸之,不能取也。手掇送口,然后得之。夫以果蓏之细,员圌易转,去口不远,至诚欲之,不能得也,况天去人高远,其气莽苍无端末乎?盛夏之时,当风而立,隆冬之月,向日而坐。其夏欲得寒而冬欲得温也,至诚极矣。欲之甚者,至或当风鼓箑,向日燃炉,而天终不为冬夏易气,寒暑有节,不为人变改也。夫正欲得之而犹不能致,况自刑赏,意思不欲求寒温乎?

论衡第十九卷回国篇(变动篇第四十三)(2)

论衡第十九卷回国篇(变动篇第四十三)(3)

论衡第十九卷回国篇(变动篇第四十三)(4)

【字词】

1、蓏:(luǒ)草本植物的果实

2、掇:(duō)拾取

3、圌:(chuán)一种类似囤的盛粮器具

4、箑:(shà)扇子

【拙解】

有人说:“未能至诚。做事至诚,如邹衍之长叹使天降霜,杞梁妻痛哭而使城墙崩坍,如何说天之气之不能受触动呢?”至诚,仍是以心意的好恶论事。有瓜果之类,在人的面前,距离嘴有一尺。心想欲食,以口中之气吸之,不能吸到。用手拿着送到口中,这样就能吃到了。以瓜果之细小,圆团易转,离口不远,以至诚欲食之,也是不能得到的,何况天距离人高且远,其气既无边际亦无首尾呢?盛夏之时,迎风而立,隆冬之季,向阳而坐。此为夏天欲得凉爽而冬季欲得温暖,虔诚至极。欲求之心更为甚者,甚至有人迎风煽扇,对日烧炉,然而天终究不会为其改变冬夏寒温之气,寒暑有自然规律,不会因为人而改变。真心想得之而犹不能得,况且君王施刑赏,本意便不是想得寒温之气呢?

【小议】

说到至诚,有个成语,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世上有很多聚众之教,都很看重“诚”字,经常告诫其教众要诚心信教,功德不达便是因为诚心不足。无意对各类教义不敬,只是对其不以为然。欲成一事,欲达一功,需要认准目标,发奋努力,或可有所成就,却也是既需要有恒心,即所谓的至诚,亦需要符合客观实际。不求实际,盲目追求,即便至诚,何以成事?方向正确,径直可速达,走弯路亦能殊途同归,但如若方向反了,至诚,只能是越走越远。回到本文话题,刑赏之事,国政之施,皆是人依情势所为;寒温之气,发于自然。人与自然,或事有逢遇,既非人触动了天,亦非天在谴告人,只是巧遇。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