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民间传奇最多的一位清朝皇帝,但凡人们提及他不外乎是“风流多情”和“屡下江南”。

而这位历史知名长寿皇帝却只有6位皇子,还把其中两个过继给了大臣!这是何故?

如此一来,乾隆最后就只有4个皇子了,比起他爷爷康熙的子嗣可谓少得可怜。

膝下本有十七子的他经历了什么才有如此决定?这到底是乾隆昏庸作祟还是别有深意?

一、皇室子孙人口稀少有其历史现实因素

康熙帝在位61年,而乾隆比他爷爷少一年即在位60年,不过乾隆胜在“活得够长”,他当了60年皇帝后还过了4年太上皇的悠闲日子才离世,彼时89岁。

乾隆晚年还有几个皇子(乾隆仅剩6位皇子)(1)

说他在位时间最长不为过,因为即使是当太上皇,乾隆依然掌控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他选择比康熙提前一年“退休”是不想自己在位时长超过爷爷,算是给长辈留了一个面子吧!

我们先从乾隆爷爷康熙说起,他应该是清朝皇帝中子嗣最多的一个了。

康熙玄烨总共有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这对于封建帝王而言可是喜事,唯有“枝繁叶茂”“多子多福”,才能更好地挑选皇位继承人。

然而凡事有利有弊,皇室子孙多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顺利活到老,而造成皇子存活率低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与皇帝皇后生育年龄相关。封建时代男女结婚很早,皇室也如此,男性大多十三四岁便和同年龄的女子成亲了,许多小皇帝年仅十几岁就生下头胎,而康熙就在12岁的年纪拥有了他第一个皇子。

乾隆晚年还有几个皇子(乾隆仅剩6位皇子)(2)

彼时男女的身体均未发育健全,过早结合对双方身体都有害处,尤其是孱弱的女性,极易致其难产而死。

若侥幸生下孩子,这婴儿也多半易得先天性疾病而活不长。

其二,为保血统纯正而“对内消耗”。众所周知,清朝皇室对血统要求极高,满族人一般被禁止和汉人通婚,这就导致结合的双方多数“沾亲带故”,而近亲婚配也会使生下的皇子易患罕见疾病。

第三,相较于现代,古代医疗技术挺落后,如今寻常的肺结核在当时都是疑难杂症,人一旦患上则死亡概率极高,这也是皇子只少不多的原因。

此外,古代人不“精养”而是“放养”小孩的方式和后宫诡谲的争斗致使皇子“离奇死亡”亦是缘由之一。

二、乾隆选择把四阿哥和六阿哥过继给亲近的叔叔

经过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帝的子嗣却远没有父亲多,他膝下只有10位皇子和4位公主,况且他们也大多早夭。

乾隆晚年还有几个皇子(乾隆仅剩6位皇子)(3)

如此说来,乾隆不但是个长寿皇帝,还是比爹多子的皇帝,虽然较之爷爷依然“少”。

乾隆弘历有17个皇子和10个公主,然而他们并没有继承父亲的长寿基因,17个儿子中有7个夭折,4个未能活过30岁,最后只剩下6个儿子!

这为数不多的几个皇子分别是四阿哥永珹、六阿哥永瑢、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与十七阿哥永璘。

其中四阿哥和六阿哥之母亲均为纯惠皇贵妃,八阿哥和十一阿哥则是淑嘉皇贵妃所生,最小的两个阿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

乾隆过继给亲戚的两个儿子即四阿哥永珹和六阿哥永瑢。

这位接受皇子为“亲孙子”的亲戚就是乾隆的两个叔叔——慎郡王允禧与履亲王允裪,当年这两位传奇的叔叔幸运地躲过康熙之子的夺嫡,他们和乾隆关系亦比较亲近。

乾隆晚年还有几个皇子(乾隆仅剩6位皇子)(4)

为何乾隆选择将皇子永珹、永瑢过继给他们呢?怎么就不能从其他宗室子弟里挑选合适之人给其叔叔呢?

首先,过继是件在封建帝王家族中很普遍的事情,比如有些无亲生子嗣的皇帝为选继承人,会从血缘关系较近的王爷中过继孩子;同样,王爷若无子嗣亦可将皇帝的儿子过继给其。

除了这个皇室贵族不成文的规定外,还因为慎郡王允禧与履亲王允裪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条件:此二叔为清朝做了不小的贡献,而他们的儿女都夭折,身旁无男嗣继承,为不至于断子绝孙就过继给了他们。

三、过继皇子好处多多,阿哥平庸未尝不是好事

此外,过继这两个皇子也是“一箭双雕”之事,既能让其他宗室亲属认为皇帝是个体恤臣子的好天子,从而更好地维护彼此关系来稳固统治;又可让皇子继承下不菲的财产,两头均受益。

要知道,被过继的皇子是明白自己和皇帝的血缘关系的,他们虽然身在过继家庭却也能心系且孝敬皇帝,这对乾隆而言是百利无一害的。

乾隆晚年还有几个皇子(乾隆仅剩6位皇子)(5)

话题转回,且说下为何挑选的是四阿哥与六阿哥?

虽说他们也是乾隆嫡亲的皇子,却非最疼爱的皇子,乾隆最喜欢的是五阿哥永琪,他是中宫那拉皇后所生而地位不低,可惜其未能活下来。

再者因为疼爱生母魏氏,乾隆对于她生下的儿子十五阿哥亦十分疼爱,这个十五阿哥永琰,便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嘉庆皇帝。

当然,乾隆宠爱永琪和永琰不单是因其生母受宠,还源于这两位皇子本就聪颖有才华,是储君的合适人选而自然不可送人。

另一位皇子八阿哥永璇则由于先天残疾而无法被过继,而十七阿哥永璘尚在母亲腹中未出生,自然也非考虑的人选。

所以,治国才能一般的永珹与永瑢就成了最恰当的人选。

两位被过继的皇子虽然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但面对腥风血雨的宫廷争斗,他们何尝不是幸运的呢?

彼时彼刻,他们不会成为其他皇子争夺皇位的眼中钉,并且可以在富裕的家庭里安宁地生活着。

乾隆晚年还有几个皇子(乾隆仅剩6位皇子)(6)

结语

综上所述,乾隆这么做并不是老年昏庸而是大有深意,帝王独特的细腻心思让他对子嗣之事可谓慎之又慎,亦从国家政治层面做了充分考虑,最终的决定利己利国利于统治,真是精明得很!

那命中注定前往过继人家的皇子们,虽失去了皇位却换来了同等甚至更幸福一些的“衣食无忧”,切实地告诉了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