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举荐十四阿哥(为什么康熙会说十四阿哥学会用心思了)(1)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在接到十四阿哥寄给他的那封太子和任伯安暗中来往的书信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看来胤禵也学会用心思了!”

讲这句话的时候,康熙的表情很微妙,说不上是喜还是忧。

那么,康熙为什么会如此评价十四阿哥胤禵呢?

首先,咱们先来看一下,十四阿哥寄给康熙的那封信,到底是什么来头?

那是太子为了从任伯安手中取得《百官行述》,给任伯安写的一封亲笔信,大致内容是太子愿意接受任伯安此前提出的一些条件,包括释放刘八女、让任伯安官复原职等,相当于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一个承诺书。

可以说,这封信将是再次扳倒太子最实锤的证据。

原本众人并不知道这封信的存在,是年羹尧奉命去江夏镇搜查《百官行述》的下落时,“打草楼兔子”,意外得之,并交给了胤禛。

胤禛起初想保留这封信件,是想作为制衡太子的物证,并没有急于公开它。

其实,胤禛也明白,这封信长时间在他手中,将是个隐患。如果让康熙知道他暗中掌握太子的罪证,那么康熙也一定会认定他有陷害太子的嫌疑。

后来,八阿哥的管家收买了胤禛的心腹高福,意图从高福那里获得一些有用证据,邬先生干脆将计就计,让高福偷偷把这封信交给了八阿哥。

那么八阿哥在获得这封信后,惊喜之余,很快发现这封信是个烫手的山芋。

虽然八阿哥非常想借用这封信再次扳倒太子。如果康熙追问这封信的来历,八阿哥却无言以对,毕竟这是他通过不正当手段从胤禛手里“盗取”来的。这些败露出去的话,他处心积虑扳倒太子的野心,也会暴露在康熙面前。

可是,这封信长时间在他手中滞留的话,一旦被康熙发现,那么他就更加百口莫辩。

“议举新太子”之时,康熙已经对上蹿下跳的八阿哥进行了一番敲打,如果八阿哥二度被康熙以陷害太子为由,再进行惩处的话,他的亲王爵位恐怕都无法保住。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明白,高福被处死是必然的。

他背叛胤禛,犯了做人的大忌。而胤禛借他的手把那封烫手的信件转嫁给八阿哥后,只有让高福永久地闭上嘴,才能确保这封信和胤禛再也没有关联,从而不被别人抓到把柄。

八阿哥为了扳倒太子,又为了自保,同时为了测试十四阿哥对他的服从态度,便安排十四阿哥胤禵去向康熙汇报这件事。

精明的十四阿哥,何尝看不出这件事中的玄机,堂堂八贤王为达目的,居然让自己去替他蹚雷。

可是眼下十四阿哥还没有到和八爷党决裂的时机,十四阿哥虽然负责管理兵部,拥有了一定的实权,但是论人脉关系、论在朝中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八阿哥抗衡,想要走得更远,他还需要整个八爷党为他提供支持。

十四阿哥暂且只能对八阿哥妥协。

那么,十四阿哥为什么只是把那封太子的书信寄给康熙呢?

其实我们通过推想一下康熙收到这封信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就明白十四阿哥的那点小心思:

1、康熙收到信后第一反应肯定是震惊于太子居然自甘堕落,和任伯安暗中联络,答应了任伯安那些肮脏的条件,只为拿到《百官行述》,然后开展一些龌龊的勾当。

看了这封信,康熙废黜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2、康熙在了解了太子的那些勾当之后,更想知道这封信到底是怎么来的,十四阿哥却一言不发,让康熙自己去猜测,这就给康熙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3、按常理来说,这封信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应该在任伯安手中。现在却经十四阿哥呈送过来,世人皆知老十四是八爷党的成员,所以寄信的事肯定是八阿哥授意。十四阿哥既然不便于说,更令康熙确定这是他在为八阿哥打掩护,想掩盖什么阴谋。

十四阿哥的这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操作,把八阿哥又想搞事情、又怕担责任的小心思曝光在康熙面前。康熙几乎已经认定,八阿哥为了获得太子的这个罪证,又采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

如果八阿哥知道老十四是这样答复康熙的话,一定还会再次嚷出来:

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举荐十四阿哥(为什么康熙会说十四阿哥学会用心思了)(2)

“十四弟,你这是要累死八哥吗?”

十四阿哥非但没有傻呵呵地按照老八的意思到康熙这边“蹚雷”,反而不动声色地把他最“敬爱”的八哥给反杀了。

而在看到那封信的一瞬间,康熙几乎已经把十四阿哥和八阿哥暗中的博弈尽收眼底。

写到最后,我们再来解读一下康熙看到这封信后为什么会呈现出那样一个微妙的表情。

对京城的一举一动隔岸观火的康熙已经从十四阿哥的这些小举动中,看出了他和整个八爷党分崩离析的苗头。

这对于康熙来说,是个好的信号,因为康熙一直在寻找分解八爷党的时机。

所以,为了应对太子即将掀起的叛乱,康熙第一时间给十四阿哥去信,委以监视太子动向的重任,除了表达对他的信任之外,也是想告诉十四阿哥,你和八阿哥之间的那点罅隙,我已经了然。以后,我会继续给你创造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