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君记

萌君的朋友圈最近被两篇文章刷屏。

一篇是GQ杂志对咪蒙的采访,讲述一个传统媒体人如何转型成为当代网红,一年引起8次舆论争议,成功引领自媒体潮水方向的故事;一篇是贾行家在一席做的演讲,讲述上世纪在东北,国企工人们如何因为改制,生活突然崩塌、时至今日仍无法翻身的遭遇。

时代从不缺变革者,也少不了被大势掀翻的巢穴。

少有人既是前者也是后者,而商鞅,就是那少数人。

关于商鞅的故事简介(孤胆英雄的史诗)(1)

历史上的商鞅

战国时代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著有《商君书》。

文/梢昔

比起大多数的话剧,历史题材剧常常会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这种感觉一方面令人更容易接受剧情设定,另一方面却也因为时间、背景的跨度让人易于出戏。这种特质,在历史剧中不可调和又相互依存,更左右着现场观众的观感。而《商鞅》作为历史题材中的佼佼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节奏铿锵的台词,加之颇有京剧仪式感的身法无疑掌控了全剧,精良的服化道包括舞台背景之大气都令人叹服。

关于商鞅的故事简介(孤胆英雄的史诗)(2)

这部戏中的商鞅可以说是中国的超级英雄,剧本突出了他以一人之力力排众议改革变法,从而使秦朝在之后的百余年内斗中富强繁盛最终达到了统一。私以为历史剧是站在历史的某一个角度上对现实的映射和阐释,试图做到“以史为镜”,所以即便有人觉得商鞅过于血腥暴力,或说商鞅之法在历史上可能并没有起到那么大的正面作用,这都无可厚非,因为这并非是历史剧想要穷尽舞台之能去追究的。私以为,作为一个有主见有灵魂的艺术作品,只要能在艺术美化张弛有度的情形之内对故事加以改编,为突出观点设计一些强调的细节,则仍可在观众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毕竟不是纪录片,也不是完全复原史实。

故而,如在此前提下来看《商鞅》,或许你就能感受到导演及众主创站立的角度。 即导演陈薪伊所讲的,“戏剧就是宗教,就是写人的故事,更是一种强烈的生命体验。商鞅在戏里说:‘一马当先,要么是万马奔腾,要么是万马挞伐。’我经历过那个万马挞伐的时代;而现在这个时代,一马当先,一定会是万马奔腾!”

所以本着为这个灵魂辅之以肉体的态度,剧本从开端就为商鞅的义无反顾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支持他改革的知己秦孝公亡故,太子即位,五马分尸的酷刑没有换来商鞅的痛苦与悔恨,而是震耳发聩的、发自心底的声音:

“商君虽死,然商君之法千年不败;

商君虽死,可一百一十七年之后,

秦王朝一统天下!”

关于商鞅的故事简介(孤胆英雄的史诗)(3)

而这份情感在倒序的故事中一直不断在加码,从姬娘到景监、公叔痤再到秦国的众位大夫、秦孝公……商鞅一路就是以一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态势在战斗。尤其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他不断的因为自己或者其他人失去战友,到了最终,他原本的名字卫鞅也因为他兵发中原,大获全胜位尊列侯而被称为商鞅。

这可以说是到达权力的巅峰了,可回首望去,他身边却几乎没有一个战友。从被巫医判定是孽种开始,商鞅就是这样一个侥幸活下来的人,他要逆天他要好生地大闹一番,才算是没有白白浪费这一次来之不易的生命机会。所以商鞅这个英雄除了有改革变法富国强民的理想之外,他的性格中更多了几许孤注一掷。

在这部作品诞生的21年前,中国也是正处于这样一个亟待变革的时期。如果说当时的演出,人们完全可以在自我身上找到剧中影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或许就是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与体悟,以及对变革者们更为立体的认识。

关于商鞅的故事简介(孤胆英雄的史诗)(4)

除了故事本身的动人之外,全剧的服化道之精良令人惊艳,大气磅礴却又十分简洁的舞台更是营造出一种古朴庄重的美。这样的舞台背景的确能让半文言的台词完全融入其中。

而最为震撼的一场“万箭穿心”,剧烈晃动的车,四面八方射来的箭矢,树林中忽明忽暗的灯光搭配上演员振聋发聩的声响,在一瞬间,我们也明白了姬娘对儿子的希冀,带着强烈不甘地,同样的孤注一掷,在此刻完全的爆发。同行的朋友说,其实虽然是这一刻姬娘才道出自己是亲娘,但是回想起来,也的确是亲娘才能如此全身心的付出。

关于商鞅的故事简介(孤胆英雄的史诗)(5)

在大剧院观看这出戏唯一留有遗憾就是音响设备,声音实在是太大了。本身老师们的功底很强,戴麦完全是出于对这种大剧场的考虑,但是声音过大确实对观感稍有影响,如果还能再演,只希望此处能得到改善了。

作为一代变革者,商鞅那最终被掀翻的巢穴下,唯有他一人,这何其幸运,又何其不幸。

主动变革也好,被倾覆也罢,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究竟是我们塑造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写了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