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翻译: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财富与权位,这是人所欲求的。可是如果不以符合道义的得到财富和权位,君子宁可不要。贫穷与低贱,这是人所厌恶的,如果不以符合道义的方式得以摆脱贫穷和低贱,君子就不去摆脱。君子离开了仁义,怎么能成名呢?君子不会有片刻的时间违背仁义,即使在仓猝匆忙中,也要与仁义同在,即使在颠沛流离中,依然要与仁义同在。

拓展课程:

史地诗词,唐宋历史第26、27节:岳飞和秦桧

史地诗词,唐诗宋词第19节:苏轼。提到范滂的故事

课程指导:

互动:

1.孔子曾说:富贵于我如浮云。又说:如果能求得财富,给他人驾马车也是愿意的。这两句话矛盾吗?富贵如浮云是有前提的,如果以不仁义的方式获得财富与权贵,并不是君子所为。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的是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但要通过符合道义的方式获得。君子要在仁义的价值准则内,才能追求富贵

3.如果通过不仁义的方式带来一时的财富与权贵,是君子所为吗?你会选择不仁义的方式追求富贵吗?

4.如果通过仁义的方式努力,最终得不到财富与权贵,你会选择安于贫困吗?

5.有人不仁不义,但看起来很成功,好像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吗?秦桧生前是富贵显赫,但死后却被世人唾骂。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6.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要为求生而去伤害人,孔子是可以为了仁义而奉献生命的。请举两个古今中外舍生取义的例子。

课程提问:

1.对于财富与权贵,贫穷和低贱,孔子是怎么认为的?如果以不仁义的方式获得了财富与权贵,是君子所为吗?请小朋友举两个例子。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如果通过仁义的方式努力,最终得不到财富与权贵,你会选择安于贫困吗?

3.秦桧生前是富贵显赫,但死后却被世人唾骂。他通过不仁不义的手段,获得了富贵,小朋友你怎么看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的呢?

4.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要为求生而去伤害人,孔子是可以为了仁义而奉献生命的。请举两个古今中外舍生取义的例子。

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论语中的成语:

孔子与论语100句(富贵于孔子如浮云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