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来看我文章的朋友中,一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很多诗词看起来很美,可是就是读不懂,很多诗句读起来不头没尾,又或者读起来杂乱无章。翻来复去读几遍,感觉好是好,可就是读不懂!我的这篇笔记就同大家一起探讨我们为什么读不懂古诗词,以及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古词。本人读书不多,在此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来喷。

很多朋友肯定认为,之所以读不懂古诗词,是因为古诗词都是用文言写作,又喜欢用典,知识储备不够自然看不懂。这却实是部分原因,但却不是根本的原因,因为现在读古诗可以借助注释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很多古诗即使有注释我们也读不懂,根本的原因在于,古诗词经常省略关键信息和调整语法顺序。

如何读懂古诗词的5个要点:学诗笔记-我们为什么读不懂古诗词(1)

月夜孤旅

二、古诗词中的语序变换

我们常常感觉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读不通,那是因为很多诗句并没有按照正常词序来写作,而是变换了诗中的语序。例如我们上面举的例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正常语序应该是“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在古诗词中,为了适应诗词平仄、押韵等声律的要求,诗人往往需要对诗句的语序进行适当的变换。正常语序的“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既不押韵也不合平仄。完全破坏了全诗的声律。

那有人就要说了,既然古诗词的平仄声律这么影响诗的写作,那么就不管平仄声律了,反正只要诗写得好就行。非也,非也,不信你将上面调换语序后的诗句和正常语序下的诗句多读两遍看那两句更好?显然,调换语序后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不但韵律更美,诗的意境也更美了。“湿”与“寒”是这两句诗的诗眼,将“湿”与“寒”调到最后,强调了环境的湿寒,诗的意境更加孤独清冷,同时也更能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怜惜之情。

诗词的格律要求并非无理的限制。首先,按照格律来写的诗词在韵律更美,因为格律本身是对语言韵律的总结;其次,格律的要求能促使诗人找出更加精炼的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好的诗人往往能够熟练地运用格律的要求写出艺术水平高的诗来。戴着镣铐的舞蹈往往是更美的。

那么,我们怎么应对这种语序调换带来的理解障碍呢?很简单,我们将诗句中的词语列出来,做一下排列组合,再作适当的联想,诗句的意思就出来了。比如,“香雾”、“湿”、“云鬟”,这样一列,诗句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香雾浸湿了云鬟。再比如,(李白)、“廋开府”、“清新”,作一下联想,就可以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的像瘦开府一样清新。

如何读懂古诗词的5个要点:学诗笔记-我们为什么读不懂古诗词(2)

明月千里寄相思

诗古诗词,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的,但只要我们多读,多分析,理解古诗词就会越来越容易。古诗词,才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字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想着现在汉语在不断的西化,甚至还有人鼓吹汉字拼音化,就是一件令人心痛不已的事情。汉字是独特的,有独特形式美,汉字的书写(书法)是世界上唯一能成为艺术的文字书写;汉字也有独特的韵律美,从而形成了大格律诗词这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学习我们最美的汉字。

文/谢小楼

2016年12月9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记:之前写了一篇学诗笔记-宋词的基础知识:词的起源和分类,写词为什么叫填词?被很多朋友批评写的太简略,我在此表示抱歉。之所以写得简略,一方面是我是在工作之余写作,时间不多,没来得及仔细琢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学诗笔记真的是我在读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时做的笔记整理的,该书再谈到词律时没有细说,所以我也没法写出更多的东西来。不过,现在这一篇,则是我自己在王力先生的书的基础上作出的自己的思考,所以文末我属上了自己的名字。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


倚剑听雨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