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文学巨匠#

乾隆的诗到底有多难(乾隆为什么诗又多又烂)(1)

乾隆帝

作者兰台

如果要列举一个正史上与野史差别最大的皇帝,我绝对投清高宗乾隆帝一票。

在大众视野里,乾隆皇帝有几个标签:

败家子、好色、爱写烂诗、喜欢到处旅游、十大武功注水严重,清朝由盛及衰在他手里。

总之,在大众视野里,乾隆皇帝就是一个眼高手低、好大喜功、讲究享乐的皇帝。

甚至前些年,著名作家马伯庸都在网络上调侃全国各地美食都爱和乾隆帝挂钩,还专门出了一个“乾隆美食地图”。

但是真实历史上的乾隆皇帝其实和野史上差距非常大,他本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动物,他做任何事情,包括大兴“文字狱”在他心中都是为“江山社稷”服务的。

而在私人生活中,乾隆是一个很无趣,很死板的皇帝。

比好色为例,事实上乾隆帝远远不如他父亲雍正帝以及爷爷康熙帝好色,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一共册封了29位妃嫔,而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一共册封了66位妃嫔,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一共只有41位妃嫔。

康熙帝平均每年纳1.08位妃嫔,雍正帝每年纳2.23位妃嫔,而乾隆帝每年纳0.68位妃嫔。

另外,之所以说乾隆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动物,是因为乾隆帝对待任何人,包括他的儿子,都是从政治上考虑的,他在心里给所有人都划了一条红线,越过这条红线的人就会遭到乾隆帝严厉的打击。

甚至包括他的儿子、孙子。

乾隆的诗到底有多难(乾隆为什么诗又多又烂)(2)

电视剧里的乾隆帝与和珅

比如在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元皇后富察氏去时候,乾隆帝因为觉得自己皇长子永璜表现得不够悲痛,于是毫不留情的痛骂:

今遇此大事,大阿哥竟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断不可承继大统……伊等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杀伊等,伊等当知保全之恩,安分度日。

年仅二十岁的永璜因为乾隆帝这番劈头盖脸的痛骂,直接被吓得郁郁而终。

别看乾隆帝在自己长子死后写了不少后悔的诗词,但是他心里可一点儿也没有后悔,几年后他公开说自己长子粗鄙,本来也不是继承大统的材料。

而他的皇长孙绵恩曾经一度很得他的欢心,就连朝鲜使臣都知道乾隆帝可能会在他和皇十五子颙琰之间选择一个继承人;但是绵恩就因为不小心接受了五品官员的礼物,回赠给这位官员一把扇子,违反了乾隆帝“皇子皇孙不得结交大臣”的禁令,不但立刻丢掉了皇位继承权,就连王爵都被乾隆帝剥夺了。

很快,也和他父亲一样,郁郁而终。

同样,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和康熙、雍正朝的文字狱最大的不同是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更多是对准社会中下层文人,而康熙和雍正朝的文字狱不但对准是上层文人,甚至有些“文字狱”是汉人精英真的在怀念明朝,反对清朝。

为什么乾隆帝要故意把“文字狱”对象对准中下层文人呢?

乾隆帝就是故意要形成一种风气,让社会中下层不敢“乱说乱动”。

乾隆的诗到底有多难(乾隆为什么诗又多又烂)(3)

乾隆帝下江南

乾隆帝可以说他的任何决定,做任何事情,很大程度上都是有政治目的的。

包括写诗。

写了这么多,终于要进入正题了。

乾隆帝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绝大多数真的很烂,不少甚至就是顺口溜水平。

是因为乾隆帝写诗水平不行吗?

严格来说,乾隆帝也许不算是好诗人,但是他年轻时候写的一些诗以及他怀念富察皇后写的一些诗,至少可以用“清新”来形容,就算不是好诗人,至少也算是不错的诗。

比如下面这一首:

秋风西北来,庭砌凉以清。玉魄映疏梧,唧唧寒蛩鸣。双星在河汉,新伤离别情。谁家碪杵动,良人方远征。而我晏然卧,凉飔拂画楹。残梦回枕簟,吟哦月影明。

比如他怀念富察皇后的几首诗词都还可以,就算不是好诗,也算是不错的诗: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帏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如果乾隆帝按照这种路子写诗,就算不能成为一名大诗人,至少也算是二流诗人。

但是乾隆帝写诗并不是追求成为诗人,他自己说过他写诗的目的是要弘扬正能量,宣传真善美。

乾隆的诗到底有多难(乾隆为什么诗又多又烂)(4)

乾隆帝诗

别笑,这是真的。

朕所做诗文,皆关政教。大而考镜得失,小而廑念民依,无不归于纪实。御制集俱在,试随手披阅,有一连十数首内专属寻常流览、吟弄风月浮泛之词, 而于政治民生毫无关涉者乎?是朕所好者载道之文,非世俗徒尚虚车之文。若朕所制各集俱不过词章能事,则朕早将御制四集诗文概行废而不存矣。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乾隆帝自我剖析他写诗和普通诗人写诗的不同,他自称自己写诗都是关于政治和教化的,他写诗不是为了词章优美,不是为了悲春伤秋,只是为了弘扬正能量,宣传真善美,如果他的诗集只在词章上下功夫,他早就把诗集给毁了。

这大体上是乾隆帝的心里话,他确实喜欢作诗,但是他又不愿意特别在诗词上花功夫去雕琢词句,所以他干脆把个人爱好和德化相结合,既让自己过瘾,同时也可以说他是在弘扬正能量。

比如下面这首仿李白的《登凤凰楼再依李白凤凰台韵》,乾隆帝这首诗起的格调与气势就比李白差多了,但是要是好好雕琢一下,至少能抢救一下,但是乾隆帝到了第四句又要“弘扬正能量”了,直接造成这首诗变成典型的烂诗:

谪仙当日事狂游,槌碎黄鹤夸风流。有无较版则且置,格高兴逸吞山邱。故宫登楼名偶似,远眺欲见蓬瀛洲。陡思我祖开创艰,守成予责增惕愁。

乾隆帝最后就是要拐到“正能量”上去,父祖传下来的江山,我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啊,压力大啊。

乾隆的诗到底有多难(乾隆为什么诗又多又烂)(5)

还有的时候,乾隆帝为了炫耀自己知识量,故意在诗词里加入特别偏僻的典故,甚至都破坏了诗词的美感,比如这首:

画舫乘来画舫斋,是同是异费安排。

虚舟若悟南华旨,所遇欣之总大佳。

这里的“虚舟”出自“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总而言之,乾隆帝写诗他的目的不是在让自己写诗水平精益求精,而是他自己认为他写诗是在教化民众,是在弘扬“正能量”。

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乾隆帝写诗“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