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椰之情椰雕旅游文化(椰雕定格于椰壳上的海南故事)(1)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凝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轨迹,成为当地文化传播的独特“名片”。6月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国际传播网特别策划推出“海外传播官种草海南非遗”系列节目,通过俄罗斯籍海外传播官妮拉的视角,带领观众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椰子树作为海南的象征,是海南四大热带作物之一。浑身是宝的椰子,连壳都可以被用作艺术创作的原料。海南椰雕是以椰壳、椰木和椰棕为原料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椰雕制作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千余年前的唐代。明、清两代时,椰雕常被官吏作为珍品进贡朝廷,继得“天南贡品”的雅号。海南椰雕发展至今,在保留传统雕刻技艺的同时,也在尝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为这项传统技艺注入创新活力。

在椰雕技艺创新路上不断探索人当中,就有张必弟——海南椰文化研发中心负责人。他扩大了椰雕的创作题材,把椰雕技艺带入了校园,打造了一条当代“椰雕产业链”。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将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海南椰之情椰雕旅游文化(椰雕定格于椰壳上的海南故事)(2)

总监制:韩潮光 王玲 罗建力

总策划:陈书焕 荣佳

统筹:王景瑄 陈小丹 周圣涛 刘献鹏 徐文

编导 / 文案:吴若琳

摄像 / 剪辑:陈明文

包装:陈明福

翻译:杨龙贤(英国)谢敏(美国)

小编:吴若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