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雨中看牡丹三首》

其一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

注:的皪,明亮貌。头重,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评: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三:句句有雨在。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走明珠,走字似荷叶矣,作“落”字“缀”字即得。

日本赖山阳《苏东坡诗抄》卷一:此等诗,东坡中一种极出逸细腻清高者,所谓大家无不有者。“雾雨不成点”,自“雨”下笔,便不凡。“黄昏”二句,绝妙形容。

意译:

小雨如雾没有大雨点,

飘在空中若有又若无。

有时从花上看出点点,

闪烁滚动如颗颗明珠。

粉红的花色经过水洗,

暗香缕缕从雪肤渗出。

黄昏时更是萧瑟有声,

花朵发重欲待人相扶。

其二

明日雨当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

午景发浓艳,一笑当及时。

依然暮还敛,亦自惜幽姿。

注:浓艳,施氏原注:浓艳一作浓丽,今从墨迹。午景,正午的日光。一笑,王维诗“花迎熹气皆知笑”。

评: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中:两句一转,化板为活。

贺裳《载酒园诗话》:“依然”一联,尤有雅人风致。

王文浩《苏海识余》:余谓“黄昏”二句,其锻炼全在“更”字,著意雨中尤精。

香岩批《纪批苏诗》卷二十:“清寒”六句,从朝写至暮,五,六非转也。

意译:

到明天这雨将会停止,

清晨的阳光照上松枝。

清寒之气透入花枝内,

花朵稳重得有点矜持。

正午日光使花更浓艳,

迎人含笑应更加及时。

到了黄昏依然会收敛,

好像爱惜自己的芳姿。

其三

幽姿不可惜,后日东风起。

酒醒何所见,金粉抱青子。

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注:金粉句,花蕊落尽,青色的子房上布满金粉。牛酥句,牛酥是宋代常见的一种油炸食品,见宋诗人江端友七古《牛酥行》。这里是说把牡丹花落下的花瓣做成牛酥食用,免得它被泥沙污染。

评: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唐王建《牡丹》诗云: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虽工而格卑。东坡用其意云:“未忍汚泥沙,牛酥煎落蕊。”超然不同矣。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三:三作言后日,又从雨中而想雨后之景,出奇无穷。

纪昀批《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三首一气相生。

意译:

美好姿色也不足爱惜,

不几天东风就要吹起。

酒醉之后能看到什么,

花落尽金粉包着青子。

千花百草都成一个样,

分不出谁丑陋谁美丽。

不忍心落瓣被染泥沙,

做成牛酥把它煎着吃。

上面介绍了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诗虽浅近通俗,但也作了简注,搜集了几条前人评语,并作了绎意。此诗作于元丰三年(1080),时苏轼被贬居黄州。这三首诗均录自《苏轼诗集合注》卷二十,pp1006一1007)。

附图八幅:小雨中的牡丹花。

苏轼七律十首(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1)

苏轼七律十首(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2)

苏轼七律十首(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3)

苏轼七律十首(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4)

苏轼七律十首(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5)

苏轼七律十首(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6)

苏轼七律十首(苏轼五古雨中看牡丹三首)(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