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1)

中央之国的形成<先秦篇> [第65节]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2)

我们今天来分析一下夫差为越国扩容后,越国的控制范围恢复到了什么程度。按照史书记载,扩容后的越国“东至句甬,西至携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这些古地名其实都是古吴语的发音,所以大家很难从字面上去理解它们的意思。

首先我们来看看“携李”。在“携李之战”中我们已经对这个地点的位置作了分析,大致就在现在的浙江省嘉兴市西南,再具体一点应该在桐乡市一带;“平原”的位置则在现在的海盐县,东临杭州湾。

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3)

对于海盐,如果看过《书剑恩仇录》的朋友应该有印象。不过海盐陈阁老究竟是不是乾隆的生父,目前看来只能是小说家言了。对于出身在海宁的金庸老先生来说,用身边熟悉的人物入书,倒也在情理之中(海宁就在海盐西侧)。

我们如果在地图上标出“携李——平原”,的位置会发现吴王夫差赐给越国在杭嘉湖平原上的土地,实际上还是越人的故地,或者说是越人在落败之前,在杭州湾北部所经营的最稳定的根据地。

附:夫差增封越国土地示意图

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4)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句甬”,“甬”是宁波的简称,得名于宁波的母亲河——甬江。句甬指的就是宁波平原一带。当然,在春秋之时宁波平原的陆地还没有现在的规模。而越人当时的经营重点还主要放在绍兴平原。“姑蔑”则在现在的浙江金华、衢州之间的龙游县。这一带的地理名称是“金衢盆地”,是浙江腹地中最大的盆地,也是越国直接控制区的最南部。就“龙游”这个地方来说,近几年比较出名的是“龙游石窟”。

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5)

关于这个在山中向下挖掘的巨大石窟,最为引人入胜的说法是越王勾践的藏兵洞。不过从逻辑上来分析,如果是为了不让吴人发现,越人完全可以将兵员和物资藏于山中,并没有必要耗费如此大的人力在山中开凿如此规模的石洞。

关于“金衢盆地”与越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浙闽丘陵在春秋时期的地缘结构,我们后面会有具体分析。现在看来,夫差为越国增封的土地名义上的确够大,因为之前的越国被限定在绍兴平原与会稽山一带。但有实际意义的还是在杭嘉湖平原上的越国故地,因为在此之前,吴国并没有能力深入到浙闽丘陵之中,去实际控制那些越国土地。

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6)

吴国“还给”越国部分土地的用意,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了,主要是因为连年征战的吴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开发及控制这些土地了。这种情况下,让一个顺从的属国来提供部分后勤保障,也不失为一个方案。

就越国在杭州湾北部复得的这些土地而言,其实并没有涉及到“胥浦”所流经的区域。吴人开凿的这条新运河在杭嘉湖平原的东侧,入海口则正好位于吴越新国界的东北侧。也就是说,吴国还是可以通过胥浦将吴都的军队以最短的时间运送到吴越边境。

吴国最初决定修建胥浦的时间是在“携李之战”之后,夫差新即位的那一年(公元前495年)。那时由于吴王阖闾受伤而亡(公元前496年),越国的控制区已经向北扩张到了太湖南岸。而真正修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夫椒之战以后,越人完全退回到钱塘江以南之后。

从地缘的角度来看,无论吴国有没有让越人重返太湖平原,胥浦的修建都是有必要的。这对于吴国控制杭嘉湖平原,并开发胥浦两侧的土地都有莫大的好处。从农耕的角度来看,与现在修建水渠主要用于输水不同,太湖平原的很多人工河道,是用来排水的。也就是说,将那些湖沼之中的水尽量的排干以获得更多的耕地。

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7)

如果说向湿地要土地,是吴人得以开发太湖平原的成功秘诀的话,失败之后的越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从吴都回到越国的勾践来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将都城从会稽山上搬了下来(公元前489年)。新的国都被设定在绍兴平原(详见〈越国迁移路线图〉)之上,具体的位置在现在的绍兴市越城区。

越国后期历史(获赠了哪些土地)(8)

对于习惯于在山谷之中生存的越人来说,将自己的政治经济中心搬迁到水患频繁的沿海平原之上,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如果勾践希望积蓄足够的实力向如日中天的吴国复仇,那些山谷中有限的耕地是很难提供足够的支持的。

越人开发绍兴平原的方法是围堰筑塘,即在湿地的边缘筑起低坝,然后将其中的水排干(这项工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吴国被征服之后,大批的吴人被征用至此,以扩张绍兴平原的陆地)。而吴都四通八达的水道,以及它们在“夫椒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让越人更加意识到,谁更善于借助水的力量,谁就更有可能成为江东之主。因此越人在修筑都城(包括其他城邑)时,也参考了吴都的修建方法,以让自己从一个山地民族,转变为一个水上民族。

不过越人与吴人最终的成功虽然都与水有关,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与吴人善于利用平原地区的河道湖泊不同(包括改造河道),越人则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海洋之上。而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与吴越之间不同的地缘背景有重要关系。

下一节会继续这个话题,到时我们就清楚,为什么越国的国运要远长于吴国?究竟越国是靠什么打败了吴国,过程又如何?为什么获胜之后的越国要迁都于“瑯玡”?东瓯与越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