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里,

大地麦黄时。

时序进入六月下旬,

广袤田野麦浪滚滚,

金色海洋风中荡漾。

丰收景象日日在望。‍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

(摄制:李信君通讯员:毛宇飞)

小麦

随风摇曳的麦穗化作饱满的金谷,空气中丰收的味道日浓一日。俗话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连日来,荣成市各镇街村庄,抓住农时,相继启动麦收工作。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开进田间,一挂挂盛装麦粒车辆等候地头。随着隆隆的马达声,一片片小麦被整齐收割,一袋袋麦粒被运回晒场。籽实饱满的麦粒,蜜汁一样,甜透了农人的心。看着收藏入库的金谷,乡亲们脸上漾起丰收的喜悦。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

虎山镇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

上庄镇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4)

崖西镇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5)

俚岛镇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6)

城西街道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7)

荣成麦收,业已开镰。

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小麦较内陆地区成熟期要晚20天左右。从6月中旬开始,自北而南渐次收割,一般持续2个星期左右,6月底前后全市麦收工作基本结束。由于今年雨水丰沛,小麦喜获丰收。荣成市今年麦收自6月15日开始,全市小麦应收总面积为18.7万亩,截至6月21日下午,已收13.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3%。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8)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9)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0)

得益于机械化作业,人工收割基本绝迹,人们已不像过去小麦收割时节那样忙碌。过去一场麦收至少忙活十天半个月的,现在三五天就可完成。夏风过处,那嚯嚯的磨镰声早已被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取代。正所谓:齿翻轮卷麦浪断,鲸吞入口皆为金,蛟龙昂首吐飞瀑,粮仓片刻积丰满。“年轻时麦收全凭自己一双手,镰刀割下了一茬茬的麦穗,还要用麦秸捆扎,集中脱粒”,村民们回想起过去的麦收景象,泛黄的记忆涌入脑海、感慨良多,“如今,一台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往返,省时省力,真正告别了镰刀收割和弯腰拾穗的年代”。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1)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2)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3)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4)

割麦:全民大会战

“麦忙忙断肠。”

在过去,

麦收绝对是一场突击性的“战斗”,

它的苦、脏、累、急,

让经历者至今难忘!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吃饱饭”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小麦是老百姓的重要口粮和我国重要的粮食储备。麦收时节,正是气候强对流天气的时候,雷雨、冰雹时常发生,麦收如同虎口夺粮。每当麦收时节,从县里到公社、大队全民动员,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工农商学兵助农参战。农民们更是像从田里抢东西一样,男女老少齐上阵,在田里从早忙到晚。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5)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6)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7)

当时,麦收是人工收割。到了地头,大家一字儿排开,每人几行,低着头,弯着腰急急地向前赶着。右手紧握住镰刀,左手向外侧一搂,镰刀伸向高出地面二三指麦秸的根部,使劲往后一拉,只听得“蹭蹭蹭”的清脆的声响,一大把麦子已整齐攥在手里,放在两腿了一夹,腾出手来,再割一小把,将麦头对着打个结,然后将麦秸对着均匀分开个一字型,手中便是一条简便的“绳子”;再将腿中的麦子,放在绳子上,后边的一个人再放上一大把,然后麦秸底部朝同一个方向扭去,别进麦绳与麦子交接处——一个完整结实的麦秸捆出来了。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8)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19)

就这样前边一个人一边割着一边做着绳子,后边的一个人一边割着一边捆着。割累了,直起酸痛的腰,使劲地捶上几下,向前看看,估摸割完的时间;再回头看看,惊奇自己的收获;那些捆好了的麦子,一个个的均匀的排到了地头,静静地躺在阳光下,金色的麦田在人们忙碌的劳作中渐渐空旷了......

趁着夏日清晨的凉爽,天不亮就赶到田地的人们,在太阳越升越高,天越来越热时,常常是舍不得时间休息,磨磨镰刀、喝口水、拿起被汗水湿透的衣襟擦把汗,继续挥镰收割,因为说不好哪天下雨就影响了收成……‍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0)

学生们放了“麦假”,迎着夏日强紫外线的照射,在地里一丝不苟的拣拾麦穗,小脸小手小胳膊晒的通红。比比谁拣的麦穗多那是多开心和自豪的事儿。学堂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句的含义,这一代孩子们体验的最深刻。

在外工作的人们,麦收时节那是必定回家参战的。再棒的体格割上几天麦子,也会累的直不起腰来……

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有组织的分批来到麦田参加麦收助农。那年代,没人讲究报酬、没人计较干多干少……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1)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2)

脱粒:万人空巷人倍忙

麦子上了场,

生产队先把麦秧子垛起来,

然后一场一场地打。

更早的时候,打场要先晒场,就是把垛起的麦秧子摊出来,让太阳晒干,晒一会再翻一次。中午,开始碾场了。几个强壮劳力赶着骡马拉起的石磙一起上阵,只见他们左手牵着牲口的缰绳,右手举一把长鞭,不时在空中甩几下,发出叭叭的响声,令围观的人羡慕不已。等到麦秸渐渐轧碎,麦粒完全从麦秆上脱落出来,就碾好了,然后起场。用木杈把麦秸叉去,再用耙子搂去那些长秆,把剩下的麦糠麦子,顺风推成左右两堆,就可以扬场了。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3)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4)

打场也有麻烦的时候,有时刚把麦秆铺好,天有不测风云,又要下雨了,这个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赶紧把铺好的麦秧重新垛起来,用塑料布盖好。1970年代的老电影《金光大道》、《青松岭》等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里不时就有这样的镜头。

打麦时,生产队里上百口的人几乎都到场,就连种菜园的老大爷也挑着洗好的黄瓜、番茄来助阵。‍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5)

后来,小麦脱粒机开始普遍应用,打麦场上,机声隆隆,欢声笑语,这里是乡村大舞台,是乡村最美丽的风景。小孩子们更是高兴,在光光的场上来回跑,躲这藏那地互相追逐着。要是遇上一个月明之夜,那就更好玩了,孩子们赤着脚颠颠地跑着,一会儿爬上麦秸垛,一会儿跑到场外边,有唱的有跳的,有翻跟头竖直立的,有玩猫逮老鼠……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6)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7)

打麦的同时要扬场。扬场是个技术活,一般由农村的老把式执锨。只见他们满满地铲上一锨,逆风斜向上抛去,风把麦糠吹得远远的,麦粒却在上风头沙沙地落下来,打在地上发出脆脆的响,那是让农民心醉的音乐。一小会儿就扬出一大堆麦子,椭圆形的麦堆,金光闪闪的麦粒,黄中带红的颜色,看着就让人高兴。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8)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29)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0)

生产队打麦很慢,一场一场地打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将最后的麦子颗粒归仓。于是,麦收进入了最后一道工序“垛垛”。人们将碾碎的麦秸堆成山一样高的麦秸垛,除喂生产队的骡马等大牲口外,也分给农民做烧草。因为缺烧草,有的生产队便宣布,让农民自己捆扎挑起,能挑多少算多少,于是不少人攒足了劲,摽着干,有的为一担麦草竞挑断了三条扁担。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1)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2)

交公粮,神圣的义务

分小麦也是乡村庆祝丰收的时候。当时交公粮的场面更宏大,人们将扬净晒干的小麦装袋装车,人推车拉,后来又有了12、20马力拖拉机。送公粮时,公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场面蔚为壮观,喜庆之情洋溢在庄稼人的脸上。当时的小麦分配,设为基本口粮,人人有份;另设下平均口粮,只有收入高的村民才能享受这个标准。流行于当时的规矩是,生产队要蒸白面馍、炸油条,让村民们大吃一顿,而农户,要吃一顿打卤面。只有到这时,一年一度的麦收才完全谢幕,村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让他们兴奋不已的打麦场。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3)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4)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5)

现在,联合收割机让麦收劳动变得体面、轻松,麦场已成为历史,石磙、镰刀等农具进入了博物馆,但关于麦收的记忆,那田野中的挥镰收割,那麦场上的繁忙身影,那些劳累并快乐的日子,已如一幅朴实温暖的乡村画卷,定格在脑海里,永远无法忘怀。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6)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7)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8)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提醒:麦收季,勿烧麦秸惹众谴

每到麦收季,一些地区的个别麦农出现在田里烧麦秸的现象,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空气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为此,禁止焚烧秸秆的规定在全国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有的地区高高悬挂起了禁止焚烧秸秆的雷人标语。足以说明“焚烧麦秸”危害极大、不得人心、受到公众的谴责。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39)

荣成“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称赞,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维护生态环保的城市环境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但每到麦收季节,还有个别地区的个别人不顾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肆意焚烧秸秆。‍

为有效遏制秸秆焚烧,保障环境空气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荣成市下发《荣成市2020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健全完善“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秸秆禁烧措施,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实现全市“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及国家、省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的目标,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麦收时节回放(麦收时节话麦事)(40)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麦收季,小编呼吁大家,确保麦收季“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黑一块田”,自觉爱护好我们“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