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健康险无疑是当下最受追捧的险种之一。2019年前三季度,健康险保费收入567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远高于寿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但竞争也愈发激烈,专业健康险如何在这一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1月3日,“2020慧保天下保险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名保险人与其他各界密切关注保险行业者齐聚一堂,聆听近50位保险大咖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度剖析低利率新时代保险业的挑战与机遇,纵论穿越周期方法论。

人保健康党委书记、主要负责人华山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他从分析健康险市场现状入手,指出目前的健康险市场个别细分领域的竞争已经是白热化,“泛寿险化问题”也凸显。但从健康中国建设、从14亿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看,健康险市场还是浩瀚的蓝海,也还有未浮出水面的冰山。

他认为,在健康险这个蓝海中,专业是竞争力,作为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唯有专业才能制胜。必须把做精专业放在首位,坚持通过专业化建设构建核心竞争力。

在如何构建靠谱生态圈的问题上,他给出了三个方向:在发展方向上,坚持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相结合;在能力构建上,坚持第三方合作和自有核心能力建设相结合;在服务实施上,坚持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

下文即根据华山演讲实录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1)

人保健康党委书记、主要负责人华山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慧保天下』的邀请参加这次保险行业的盛会,我今天分享的角度是《老保险看新健康》。

为什么是老保险?过去的30多年,我一直都在人保财险工作,可以说是财产险行业的老兵。为什么是新健康?今天正好是我加入人保健康的第120天,健康险市场发展、健康险行业规律、健康险公司运营管理,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

作为一个行业的新兵,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健康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也在思考关于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之路的几个核心问题,算是抛砖引玉,把问题提出来和各位大咖们一起探讨。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2)

首先,有三点观察,第一个观察是健康险规模增长很快。数据显示,2016—2019年,除2017年以外,平均增速都达到25%以上,2019年前11个月,健康险保费收入6500多亿元,全年有望突破7000亿元。根据1月2日银保监会黄洪副主席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的发言,2025年,健康险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第二个观察是健康险是各家保险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除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寿险和产险公司均已经将健康险业务作为未来转型发展的重点业务去推动。

第三个观察,跨界竞争和跨界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比如说在大健康生态圈构建方面,在医养护的布局方面,各种势力纷纷涌入,各类风险资本竞相投入其中,科技势力也逐渐兴起。

面对这三方面的观察,产生了三个问题:

一问

健康险市场是蓝海还是红海?

健康险市场是蓝海吗?相信这是所有健康险以及外围周边相关行业的人都会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这个行业是否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在各类声音中,我们一边听到的是万亿保费规模预期、数十万亿级别的商业机会,一边看到的是众多公司在某些细分健康险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几乎到了惨烈的地步。

我想从三个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是国内政策环境好,但配套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3)

2016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领导人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此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有关部门在“三医联动”、医保控费、互联网医疗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2019年以来,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9年11月,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发布,进一步拓宽了健康险业务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9年12月,《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颁布,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商业健康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但同时,健康险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保险公司与医保、医疗、医药、健康管理机构之间还难以实现“客户通、数据通、系统通”,政府委托业务的定价机制、筹资增长机制、双向风险调节机制仍有待完善。


第二是社会需求大,但健康险有效供给能力还不足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4)

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加快、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慢病人群扩大、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健康保障和服务成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并快速释放。

但在健康险加速发展的背后,现阶段的有效供给能力还远不能满足人民快速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

从保障领域看,医疗、重疾等领域产品数量多、同质化现象严重,失能、护理等领域刚刚起步甚至还是空白。

从保障人群看,健康和年轻人群保障相对充足,但老年和慢病等非健康人群保障严重不足。

正因很多人依然保障不足,才会产生相互宝等网络互助平台、众筹平台,从这个角度出发,保险业是不是应该加入到普惠行列,提高有效供给?

第三是市场机遇多,但竞争激烈,风控和盈利难题仍待破解,部分细分领域已是红海,但整体依然是蓝海

虽然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但从保费规模和保障水平上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5)

201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5.9万亿,其中健康保险赔付支出仅占3%。健康保险深度不足1%,健康保险密度不足400元/人。近年来全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不断升高,增速远远高于消费支出。

这只是我们从各类市场分析角度中选取的几个数据,一方面说明了商业健康险的保障不充分、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健康险市场开拓和用户触达转化的难度。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保险行业仍存在颇多痛点,风控已然成为健康险破局的关键能力。如健康险市场增长最快的百万医疗险和终身重疾险的产品费率已发展到极致,利润空间逐渐受到挤压,需要避免成为下一个“车险”。

短期的百万医疗险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短短三年时间走过了产品生命周期从蓝海到红海的过程。目前市场上有数十家保险公司推出了300款以上的类似产品,来争夺这个细分领域几百亿级的市场空间。这种竞争来源于产品的同质化,来源于新兴渠道流量变现和获客的压力,来源于保险公司对于保费增长的压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虽然看到了百万医疗险等部分领域已呈现红海态势,但这仅仅只是冰山的一角。

从健康中国建设、从14亿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看,健康险市场还有浩瀚的蓝海和未浮出水面的冰山。

健康险市场这个大蓝海,需要政府、保险公司以及大健康产业上下游相关主体,共同建机制、建标准,维护好市场生态,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

二问

在健康险蓝海中,专业健康险公司能突围而出吗?

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健康险保费规模中,寿险公司份额占比达到79.3%,财产险公司占比12.1%,养老险公司占比4.1%,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业务占比仅仅只有4.5%。

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人保健康如何从竞争中突围?最关键的一个词:专业。专业是竞争力。因为聚焦,所以专业。作为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唯有专业才能制胜。必须把做精专业放在首位,坚持通过专业化建设构建核心竞争力。专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6)

第一是健康保险的专业化。未来应构建一整套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专业化运营体系,包括产品、赔付目录、服务和风控体系

以产品为例,人保健康已经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体系。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打造了线上业务普惠化和线下业务高端化的路径,作为社保补充的普惠型好医保长期医疗产品已经覆盖到包括四五线下沉市场在内的2000万以上客户群体;根据目标客户的健康状况,除了为标准健康体客户提供各类保障,也在开发针对全国3亿左右已确诊的慢病人群和更多未确诊慢病患者的保障方案;我们正在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进行有机融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风险综合解决方案。

以运营为例。互联网公司通常谈运营比较多,并且独角兽们也都有各自的运营优势。保险公司主要把运营理解为后台管理。

在人保健康从传统保险公司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运营被从后台推到前台,贯穿于业务的全流程。健康险运营的核心环节“风控”,已经从核赔、反欺诈、控费等事后手段向前延伸到承保前风控、承保中风控和承保后风控。

承保前,通过与医疗疾病的海量大数据相结合,能够精准进行产品分类开发,并智能投放给目标客户;承保中,根据产品规则实时动态核保和风险识别,使承保人群与目标人群保持一致;承保后,为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控制赔付成本。


第二是健康管理的专业化,包括医疗健康资源的有效对接和整合利用

针对健康管理的专业化,提出四个目标:即成为生命周期的陪伴者,精准医疗的组织者,家庭医生的供给者,医疗改革的助力者。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7)

第三是信息科技的专业化

要构建两大基础平台,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架构平台,二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支撑平台。构建三大应用平台:一是智慧销售平台,即通过科技赋能销售,实现销售端的网络化、智慧化,二是承保、保全、理赔等运营支持平台,三是统一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未来,技术赋能将逐步向技术输出转变,产品定价模型、风控模型等技术输出有望成为健康险公司新的收入来源。


第四是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健康险公司需要打造四支专业人才队伍:兼具医学和保险背景的承保理赔团队来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兼具医学和保险背景的客服团队来提供线上线下的专业化咨询,兼具医学和健康背景的健康管理团队来整合资源并提供落地服务,兼具医学、保险和技术背景的技术团队来搭建专业的健康险管理技术架构和技术应用。

红海与蓝海 红海厮杀还是蓝海浩瀚(8)

综上所述,专业健康险公司能否突围?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情,专业创造价值。我们有信心破局,也有责任承载这个历史使命。


三问

如何建立靠谱的大健康生态圈?

最近几年来,已经在这个行业内的公司不断在加大资源投入,更多的风险资本、创业公司、保险科技在不断涌入进行布局。但是,我们其实也看到生态圈里也有一些不那么靠谱的公司,概念多、落地少,虚的多、实的少。这里,我想从健康险的角度,谈一谈对构建大健康生态圈的认识。


在发展方向上,坚持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相结合


在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行业趋势的洞见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坚持需求导向。也就是说,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基于需求的供给侧整合。作为健康险公司,需要紧紧围绕保险客户的健康需求构建大健康生态圈,做实健康管理,发挥增强客户粘性、促进主业发展、助控医疗风险的作用。


在能力构建上,坚持第三方合作和自有核心能力建设相结合

大健康生态涉及医、养、药、护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多个产业,健康险公司不可能全部自建,大部分需要通过合作开展服务,关键是坚持优选策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筛选服务提供商。

我认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该是健康险公司未来需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健康险公司处于对接供方和需方的关键环节,在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健康险公司应该通过建立医疗健康联盟链、推进与政府社保、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与第三方开展数据共创等方式,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进一步认知健康与医疗,洞察客户需求,从而提高对风险的预测和管控能力,为产品创新、精准定价、医保控费提供支持,释放数据价值。

在服务实施上,坚持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

围绕客户的医疗健康消费场景,构建医疗健康资源的智能调度平台,精准匹配健康管理服务。一方面,为客户提供就医陪诊、康复护理等一对一的线下服务;另一方面,依托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提供健康咨询、电子健康档案、健康评估、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仰望星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和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我们有幸是健康险这个没有天花板的市场的参与者;脚踏实地,未来我们衷心希望能够与在座的各位同仁们共生共赢,一起助力健康险行业变革,穿越周期,韧性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