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吴中好时节。江南的荷花开成了霞,一个青年正扬鞭打马,自荷塘边经过。他衣衫锦绣,不似穷苦人家,却偏偏喜爱在茶摊边,在说话艺人的摊位前驻足,和贩夫走卒说说话,一坐就是一整天。认识他的人,都会称他一声段公子。昔日宰相段文昌之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如今段文昌出镇淮南,他也一路跟随,来到了江淮吴中。

酉阳杂俎白话版本(书名奇奇怪怪看不懂)(1)

书影

所有人都认为,身为官二代、富二代"双代"的段成式,会借着父亲的臂膀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可没想到这位宰相独子不恋官场,只好读书,读得又不仅是圣贤书,偏向猎奇之处下功夫。他在供职秘书省和集贤殿期间,凭着职位之便,把国家图书馆翻了个底朝天,秘阁图书,珍奇典册,批阅殆遍,他又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博闻强记,过目难忘。历朝历代,少有"博闻"式的天才,段成式可以说是其中名列前茅之人。时人多对他的渊博叹服,他也颇因自己的博学洋洋自得。他曾对友人说:

"君子耻一物不知"

再加上他一直跟随父亲走南闯北,长安成都,江东西蜀,大江南北,遍布着他的足迹。就算父亲去世之后,他也没有停下浪迹天涯的脚步。风土人情给了他莫大的吸引,每经一处,他都搜罗当地奇闻异事,以扩充眼界。

这样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肚子里的故事当然少不了。他随走随记,听了什么古怪事,读了什么古怪书,都记了下来,这些记载整理成册,就是《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白话版本(书名奇奇怪怪看不懂)(2)

段成式像

《酉阳杂俎》四个字,各有其含义。"酉阳"之"酉",其音为"有",据南朝宋盛弘《荆州记》所载:

"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学,因留之。"

说的是在荆州有个山,山名小酉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神仙藏书,秦朝还有人曾在这个神仙图书馆学习过。而"阳",指的是"山之南" ,"山南水北"为阳,"酉阳"即代表这个图书馆大门开在小酉山的山南边。所以"酉阳逸典",指代的是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

酉阳杂俎白话版本(书名奇奇怪怪看不懂)(3)

道教神仙

而"杂俎"二字,则含着另一层含义。"俎",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俎,本意是指古代祭祀或者宴会时盛放牲肉的礼器。这里则用了它的引申义,代指不同于正味的"奇味"。这种奇奇怪怪的味道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排列在一起,就成了"杂俎",作者的意图,是想以书名告诉读者,我的书,天上地下的事情,无所不有,内容奇特,口味多样,不愧为一本方外奇书。按作者自序的话来说,《酉阳杂俎》,是一本:

"志怪小说之书也"

它是一本记录了怪异事件的故事集,与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一般,用简短条目,记载怪异事件,不怪不奇,不能入段成式法眼。

《酉阳杂俎》共二十卷前集,十卷续集,分门别类记载了各式各样的奇异故事。它也讲史,讲的却不是正史,是正史不屑于记的怪奇野史。就比如唐睿宗当年为冀王时,自己卧室里老有蜗牛出没,有蜗牛还不要紧,蜗牛还都爬出一个"天"字,睿宗赶紧扫除了它,第二天却又有"天"字悬于壁。等到唐睿宗即位以后,他就用金玉雕了很多蜗牛像,放在佛像两边,一同供奉。

酉阳杂俎白话版本(书名奇奇怪怪看不懂)(4)

(日本的飞头蛮子)

除了与史有关的记载,《酉阳杂俎》中的鬼神怪异之事,更为精彩。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鬼神之说,也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有的故事只是一条简短的记载,如有一种人有异能,脑袋在大半夜的时候能飞出家门觅食,早晨再飞回来,叫做"飞头蛮子";又有飞天夜叉,能幻化成女孩的样子,和人类婚配,找合适的时机把丈夫吃掉。

除了简短的记载,《酉阳杂俎》里也有些长篇的小故事。《李和子》一文颇有意思。李和子作为横行乡里的一个恶霸,鬼使捉拿他进地府的时候,他竟然请鬼使喝酒,试图让鬼使饶过一命。鬼使推辞了半天,推辞不过,就去喝了酒,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竟然也同意了让他花钱,给他再延长三年的寿命。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就算不得精彩了。出人意料的地方在于,花钱贿赂的李和子,三天之后竟然一命呜呼。作者在家结尾说出了原因:"鬼言三年,盖人间三日也。"

酉阳杂俎白话版本(书名奇奇怪怪看不懂)(5)

(黑白无常)

《酉阳杂俎》,稀奇古怪的知识汇于一炉,天上地下无所不包,不愧为唐代经典的博物志,鬼怪书。

文/李熠

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