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的读者都知道,历史上庞统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见,两人都怀有治国之才,但是为何诸葛亮跟随刘备创下了一番基业,建立了蜀国,而庞统为何一直没被孙权重用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庞统和卧龙凤雏谁厉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庞统和卧龙凤雏谁厉害(凤雏庞统与诸葛亮齐名)

庞统和卧龙凤雏谁厉害

看过三国的读者都知道,历史上庞统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见,两人都怀有治国之才,但是为何诸葛亮跟随刘备创下了一番基业,建立了蜀国,而庞统为何一直没被孙权重用呢?

庞统最初投靠江东孙权,鲁肃也曾极力推荐,却一直未被重用,历史上众说风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 江东人才济济,文臣武将应有尽有

纵观江东文武百官,就可知庞统置身其中,毫不显眼。江东有张昭、张纮、顾雍、步骘、裴玄、李肃等,都仕宦年深,功勋卓著。先说步骘,其自游历吴中以来,稳定交州,计抚三郡,平定叛乱,驻守西陵二十年,就连曹魏的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其策论如《表言塞江》、《上疏请备蜀》等,力陈时弊,十言九中,高瞻远瞩,令人耳目一新。再论裴玄,官至太中大夫。常与严畯论管仲、子路,各抒己见,皆有文理。其《裴氏新言》更被清代马国翰录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其论涉及经、史,兼有王霸、申商、墨翟之道,为孙权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夏侯承、卫旌、李肃等人也是一代名臣。而庞统自任周瑜的功曹以来,在东吴期间唯一被世人称道的,就是献连环计,可是后来皆说是周瑜之策,他只是游说而已。

其二, 狂妄自大,好高鹭远

庞统自恃清高,在江东居功曹一职,让他觉得屈才,整日饮酒。后来找到鲁肃,要投奔刘备,鲁肃自然极力挽留,鲁肃告诫庞统:“夫人才犹器,大小异,或者以大鼎不能烹鸡,喻大材不能治小,失其名也”。其意思是衡量一个人有无才能,不能简单的以“大小”来做标准。比如鼎,可以煮牛,也可以烹鸡。“小才大用”固然不可,但为了苦其心志,不妨先大材小用,以备厚积薄发。可惜庞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绝尘而去,投奔刘备。

其三, 为人言过其实,徒有虚名

庞统在周瑜帐下做功曹时,孙权对庞统推荐的人才全部封官,其后发现这些人难当大任,有的甚至品德败坏。于是孙权派人责问庞统,他的回答大意为:“如今天下大乱,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坏人多。要想增强人的道德观念,不把值得赞誉的人夸说得更为完美,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让人们去仰慕仿效,则社会上做好事的人将会更少。现在奖拔十人有五人失当,但是还能得到一半人,这一半人就可以促进世风教化,使有志者自我勉励,不也很好吗?”,此话一听就是不合时宜。

《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况且时值乱世,谗言诽谤、邪恶奸诈就会压倒忠诚正直,更应该控名责实、参符验契的法理,实事求是的选拔人才。如果按照庞统的“以诈止诈”的做法去树立官场模范,骗才俊们相互学习,一旦百姓发现名不副实,谁再还会轻易相信东吴呢?或许还会导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通过沽名钓誉的手段来求取升官发财。

其四, 狡诈功利,气量狭小

早先刘备曾问法正如何夺取益州,法正意见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表示自己愿意给刘璋写信,分析拒不投降可能带来的三种后果,使其明白厉害关系,心悦诚服。法正其书自“正受性无术,盟好违损”至“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共千余字,可谓虚实结合,恩威并用。许靖等人,见之皆有降心。而翌日庞统对刘备所献攻城方略,竟与《法正至刘璋书》的精要部分大致相同。如若攻城之计为庞统与法正共商国计时所窃,则其狡诈功利,可想而知。如偶遇暗合,也足见其备位充数,非大材也。

方孝孺评价庞统说:“使统不死,终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狡诈功利之习。刘璋之迎昭烈,或说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于天下,统则请就其来迎而杀之;昭烈之不即从,所以坚益州之民服从之志,犹有王者之用心也;统独切焉欲夺璋之位,其器量何浅哉?”由此可见,此话不无道理。

纵观以上原因,孙权不重用庞统,除了自己考量之外,其恃才傲物也是一个原因。历史上文人墨客比比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重要位置上施展才华,所以要摆正心态,做好小事,也能造福一方,受百姓爱戴。

对于庞统,大家还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