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幽默风趣的笑话(幽默诙谐的四川话)(1)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而且表意丰富,感情色彩浓烈,使用频率高。这从川剧、方言作品和地方报刊上都可明显感觉到。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这种生动形式,来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情色彩。

1、“孩子”和“鞋子”

四川话中“鞋子”的音就是“孩子”的音,(孩子说“娃儿”有地方说“细娃儿”当然也有地方说“小人”)

一个四川人在北方去出差,一天,他走在桥上,边走边踢着什么,一下将他的鞋子踢飞到河里,他坐在桥上大哭起来,边哭边喊:“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一下来了一帮人,问他,他说:“我的孩子掉到水里头去了。”一个当兵的一听,脱下衣服,扑通一声跳进水里,水流并不湍急,不过却很深,他摸了半天,没有摸到孩子,倒是摸到一只鞋子,便举起来说:“老乡,没有找到你的孩子,到是找到一只鞋子。”那人高兴极了,连忙大声喊到:“对头,对头,就是它。”那当兵的当场晕倒在水里,他舍命救了半天却是一只鞋子。

无独有偶,那年全县教师普通话考试,要求人人过关,大家都开始练习起来,教语文的不怕,天天上课都用普通话,又教拼音,音准没有问题。可苦了教其他学科的老师,还有学校行政,他们不上课,当然从来不说普通话。普通话检测中有一项是抽读《普通话教材》中的文章有一位年近五十的校长读课文,那篇目课文中有一句到底是“大姐刚刚生了孩子”还是“我老婆刚刚生了孩子,记不太清楚了。那校长刚刚读完,一位语文老师就把他喊到一边,郑重地说:“校长,你读错了,普通话中没有‘孩子’这个音,只有‘鞋子’全部都读‘XIEZI’”校长记住了,下午就开始检测,他认真地读到“大姐刚刚生了鞋子”几个检测员一愣,卟哧地笑了出来,他以为他音没有读准,又重复了一句:“大姐刚刚生了蝎子”这下大家狂笑起来,他转过头,看到窗外那使作俑者一脸坏笑,才知道自己被捉弄了。

2、“塌塌”和“地方”“厕所”和“茅厮”

四川方言中说地方一般说“塌塌”(有的也说“哪个荡”)就像东北人说“戛嗒”一样,厕所当然说:“茅厮”了,那年,县教师进修校组织我们去北京参观,有一天,有位老教师内急,想方便,找不到厕所,他早就听说在北京不能说四川方言,要不,别人听不懂,于是,他找到一位扫地的北京大妈用普通话问到:“同志,你们的‘茅厮’在哪个‘塌塌’。”那大妈一头雾水地看着他,摇摇头,他问了几个人,大家都不懂他说什么,到是有个人看他的动作不对,问他是不是要上厕所,当然他能听懂厕所这个词了,并将他引到公共厕所让他解决问题,而我们知道后,大家一阵暴笑,不是笑别的,如果他直接说四川话还不那么好笑可是说普通话却用上方言词汇,不笑也难。

同行的另一个老师在买西瓜时,问了一句:“同志,你这西瓜有没有米米呀。”那卖西瓜的能听懂四川话,抢白了一句“什么米米呀,那是瓜籽儿”。这让我想起姜昆相声中的两句有关的经典笑话一句是他在广东排队上车,走来一位女性对他说“同志呀,你是不是最美(尾)呀,你最美(尾)我爱(挨)你啦”这句话让姜昆受宠若惊,他居然成了最美的男人让一个广东女人爱上了。还有一句,他在广东出差,住招待所,要洗澡了,与他同行的广东同志说:“姜昆同志,你先死(洗)还是我先死(洗),要不今天我们一块儿死(洗)。”让他差点晕倒,什么呀,刚到广东就发生人命案,而且还是两条人命。

3、“zhua zi”

这个词在四川方言中最常见,可惜找不到代替它的词汇,“ZHUA”读四声。最经典是李伯清在方言版《猫和老鼠》中的开场白中那一句“喂,说你们两个在“zhua zi”结果你们两个又没有“zhua zi”,其实你们两个要真的“zhua zi”,哪个又敢把你们两个“zhua zi”。我们一听就忍俊不禁。那个“zhua zi”,是一个指示代词,指的是不好说,不可说,不便说,不用说的东西,你可以随便想。李伯清的话中的“zhua zi”翻译过来就是“听说你们两个在谈恋爱,结果你们又没有谈,其实你们两个就是在谈,谁又能把你们怎么样?”当然,也可以翻译成“听说你们两个在离婚,结果你们又没有离,就算你们两个在离婚,谁又敢把你们怎么样呢?”还可以理解成打官司,和更多,也可能性你什么都猜不到,那个“zhua zi”只有他们当事人自己清楚,一个“zhua zi”涵盖了许多内容,当事人清清楚楚,其他人一头雾水,这真的保密呀。

最经典是在两人吵架中,这个“zhua zi”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甲:你要“zhua zi”嘛。

乙:你要“zhua zi”嘛。

甲:我不怕你,看你要“zhua zi”。

乙:我也不怕你,看你要“zhua zi”。

这样,左一个“zhua zi”,右一个“zhua zi”,吵了半天,旁观者一头雾水。“他们怎么吵起来的?”“不知道。”“吵些什么?”“不知道。”“怎么没有人劝呢?”“怎么劝?连他们为什么吵起来都不知道。”因为吵架原因并不是你挤我,我撞你那么简单。而结果有两种,他们打起来了,旁观者怕出事,报110,还有一个结果就更有趣,从人群中站出一个人,“‘zhua zi’,‘ zhua zi’,你们两个在‘zhua zi’,吵啥子嘛,有话不好好说,吵起好看嗦,走,走,走,回去,回去”这个人是镇得住场子的,那吵架双方都听他的,一场吵架就被他的“zhua zi”平息了,其他人只知道了“zhua zi”。

4、“凶”和“歪”

四川话中的“凶”和普通话中的“凶”不一样。四川话中的“凶”是厉害,有本事,有能力,是在对人称赞。“那人好凶啊,才二十多岁就能管理一个公司。”“刘翔才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女足球也凶,男足没(读MO)眼。”凶的反义词是“拙,没眼,孬(读PIE)”在我们小时候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凶凶凶,临时工,拙拙拙,有工作。”你再凶又怎样,只是临时工,人家再孬有工作,就比你提劲。如果你是北方老板,你手下打工的有四川人,他说老板,你好凶哟,或者你是老师到四川山区支教,学生说你好凶哟,你千万别误会,他们是在夸你能干。我女儿两岁时,我们一起到山上的大舅舅家,她提着一塑料袋酸菜和我们走回家,一回家就对她婆婆说:“婆婆,我好凶哟,你看。”我们大家都笑了,才两岁就知道自我表扬了。

而普通话中的“凶”在我们四川话中说“歪”要强调还要说一个“非歪八歪”,“现在的娃儿,小时候非乖,长大了非歪。”“那些坏人不管他好歪,只要大家齐心,邪不压正,都歪不到好久。”“那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歪了八年,结果还是被打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