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到节日往往喜欢发条微信或短信,送上祝福,不过,就在元旦这一天,因为一条信息,有一对小两口却大打出手,各不相让……

  究竟是什么信息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

微信早上问候语定时怎么群发(节日删微信渐成负累)(1)

  元旦小两口反目

  在装饰公司上班的小聂,用的手机还是32G内存的老手机,垃圾多了手机就无法运行,所以,他的聊天记录几乎看完就删,有用的信息会采用云储存。

  元旦当天,小聂在刷朋友圈,同时删除一些聊天记录。

  不知何时站在小聂身后的爱人小柳突然抢过手机,同时厉声质问:“刚刚删的那个信息是谁?”小聂吓了一跳:“哪条?”小柳打开了他的手机,找到通讯录里一个昵称为“花好月圆”的好友问“她是谁?”随后,强行要求小聂输入密码打开云储存找到聊天记录,聊天记录里面最近一条信息就是刚刚删除的信息,信息内容是:“亲爱的元旦快乐!天冷路滑,记得穿羽绒服啊……”中间还有玫瑰花和微笑的表情。

  “这日子没个过了……”小柳一边哭闹一边拿起沙发靠垫猛打小聂。小聂不停地解释,但小柳就是听不进去。

  小柳这么敏感,是有原因的。小聂单位以前有个叫“圆圆”的女孩,小柳怀疑二人之间有问题,曾经多次去小聂公司闹,最后圆圆辞职离开了。

  从那以后,在小聂家不能提“圆”字,刚好小聂删除的微信昵称叫“花好月圆”,并且语言暧昧,让她情绪瞬间爆发。

  巧的是,“花好月圆”用的卡通头像和圆圆以前的头像相似。“花好月圆”朋友圈又是屏蔽了小聂的,看不到她的个人照片。这样一来,无论如何解释,小柳就是不依不饶,偏要直接找“花好月圆”问个清楚。

  整个元旦假期,小两口是在打闹中过的。

  元月2日中午,朋友刘艳辉夫妇请小聂夫妇吃饭,在饭桌上提起了这件事,小聂向刘艳辉求助,刘艳辉也没有想出好主意。

  回家后,小柳一直不甘心,就向闺蜜诉苦,闺蜜说:“看我的。”随后,小柳的闺蜜添加了“花好月圆”的微信,发现那个人开口说话就是:“亲爱的,你相中哪款羽绒服了?直接截图告诉我……”小聂这回一下想起来了,“花好月圆”是他以前的一个客户,是卖羽绒服的微商,因为她卖的都是女士衣服,就屏蔽了小聂。

  群发信息惹的祸

  尽管如此,小柳还是觉得不踏实,要闺蜜和“花好月圆”语音,语音聊天后,发现对方真的不是圆圆,小柳才稍微放心。

  没过一会儿,小柳突然又说:“不对啊,那她也不应该叫丈夫‘亲爱的’啊?不行,他们之间还是有事儿……”

  随后,小柳的闺蜜当起了“侦探”,经过和“花好月圆”交流发现,“花好月圆”开口就是“亲爱的”,而且习惯发一些玫瑰花的表情,而且,那条带有“亲爱的”字样的元旦祝福信息,是“花好月圆”群发给微信好友的。这回,小柳明白了,都是群发信息惹的祸,小两口也就此冰释前嫌了。

  小聂的朋友刘艳辉对记者说,他以前也因为收到类似信息和爱人吵过架,几乎每个节日都会收到很多他人群发的祝福信息,每到春节删信息成了“大工程”,占手机内存不说,还说不定哪条信息就惹祸。

  祝福信息提倡“原创”

  节日送上问候本是暖心之举,然而,有些不适当的群发信息往往会遭人反感。

  许多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来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但是看到对方群发的问候信息,一般都不回复,直接删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郭宏岩说:“随着时代发展,社交工具的发达,反而给人们造成很多烦恼,就像文中提到的小聂夫妇,这场不必要的冲突是一条信息引起的,这件事也告诉人们,其实婚姻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互信任,没有猜忌就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

  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马广原表示,节日送问候最好是原创,祝福语言要好好措辞。古人讲“见字如面”,每个字都是情感的表达,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绝不是生搬硬套,如果总是群发网络上“现成”的信息,那样只能让人感到反感,久而久之会失去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