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档》一书由著名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编,曲协主席姜昆担任顾问并亲自撰写序言。书中详细介绍了23对相声名家搭档的艺术经历和成果。内容详实生动,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趣味性。

高玉琮先生曾是《今日头条》知名创作者,发表过很多相声、曲艺方面的理论和趣闻史实。我有幸结识高先生,私信、微信交流颇多,受益匪浅。高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不幸逝世,周年忌日,陆续转载高先生最后的大作,也算是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吧。

苏文茂有哪些相声(相声搭档苏文茂朱相臣一对冷门叔侄合作)(1)

(主编高玉琮先生)

书中有关相声搭档的文章分别为演员本人或熟悉演员的业内专家执笔。本篇介绍苏文茂朱相臣两位大师的文章是由沈之骅先生撰写的。

这对搭档有点冷(一)

在中国相声界提起苏文茂,那绝对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他的文哏风格为业内外所称赞,他的为人也是几代相声人的榜样。苏文茂一生有过多位搭档,但您要是问起老观众们,他们肯定会说:

“我们爱听苏文茂和朱相臣!“这里就来说说这对叔侄搭档。之所以说这对搭档有点“冷”,我觉得要先把“冷”字做几个解释,一曰冷门,二曰冷峻,三曰冷静,四曰冷酷。那么这些又分别指的是什么呢?咱们一个个地说。冷门搭档,不期而遇1951年,苏文茂的师父常宝堃即将赴朝慰问,临行前他把弟弟常宝霆、常宝华和徒弟苏文茂叫到了一起,一是告别,二是要安排几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在他赴朝后,徒弟苏文茂要和四弟常宝华合作,并且加入天津曲艺工作团。作为在师父家长大的徒弟,苏文茂谨遵师命,与四叔常宝华一起打铁”演出(即双方互为捧逗,其间以苏文茂捧哏为主)。1951年4月,常宝堃在朝鲜牺牲,年仅二十九岁。这件事对常家和苏文茂都是个极大的打击。

1956年,常宝华应征入伍,成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苏文茂则留在了天津广播曲艺团。那么,年轻的苏文茂跟谁搭档呢?团里安排朱相臣为苏文茂捧哏。现在看来,这对搭档的形成并不是靠自由选择,而是不期而遇的结果。

苏文茂有哪些相声(相声搭档苏文茂朱相臣一对冷门叔侄合作)(2)

谈起这两个人的艺术风格,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冷门。从苏文茂的从艺经历来看,他生长在常家,深受常氏相声的影响,同时他的艺术也离不开师爷张寿臣的引导,与他合作过的搭档也大多是从张寿臣到常宝堃这一体系出身的演员。不过,已经有多年舞台实践经验的苏文茂却与常氏相声火爆、热烈、文武不挡的体系产生了偏离,走上了以说为上、文雅沉稳、文而不瘟的艺术道路。他的文哏相声采取与马氏相声类似的自嘲手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酸腐的腐儒,一个自恃有才却胸无点墨的文痞,一个脱离实际的伪君子。这种风格可以看作是张寿臣艺术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毕竟这股子“酸”劲,直到今天都再没有人能来的了。再说朱相臣,他早年被张庆森发现,步入相声行业,先拜何寿亭后拜张寿臣,专攻捧哏。与其他捧哏演员不同,朱相臣的捧哏太怪了。他看似言语不多,却能在关键时刻语出惊人,给逗哏演员“当头一棒”。他递过来的话总是能切中要害,角度刁钻,冷幽默的感觉十足。用句相声演员常说的话,那就是“一般人真接不住他。”这两个看似冷门的相声演员走在了一起,能合作成什么样?他们又适合表演什么样的节目?如今猜想起来,恐怕两位先生在当时也会有些迷茫吧,不过迷茫毕竟是短暂的,他们开始了新的征程。

苏文茂有哪些相声(相声搭档苏文茂朱相臣一对冷门叔侄合作)(3)

(苏文茂先生)

冷峻幽獸,独辟蹊径苏文茂和朱相臣的改革和尝试是从对文哏相声的丰富和拓展入手的。1961年的一天,北京电视台直播室里灯火辉煌,群星闪耀。除了舞台上的表演嘉宾之外,台下的观众也非同寻常,张张圆桌前围坐的都是当时知名的相声演员和电影演员。相声演员有北京的侯宝林、郭启儒、马季,天津的马三立、郭荣起、常宝霆、白全福,此外还有电影界的名角陈强、郭振清、谢添等。那天,演员们表演的节目也和往常不一样,大都是反串和临时组合的节目。这就是后来一直被广大相声演员津津乐道的《笑的晚会》。当年,能成为《笑的晚会》的演员,那就说明真的成腕儿了。就在这场演出中,苏文茂和朱相臣也有一个节目,他们演的是什么呢?面对这么多前辈和收看直播的电视观众,他们俩既没反串,也没拉明星大腕助阵,而是直宫直令地说了段《论捧逗》。别看这节目就是以说为主,没什么“掌手雷”(吸引观众的绝活或特色),可是就凭着两个人过硬的基本功和默契的配合,以及对传统节全面细致地加工修改,愣是在这样的一台节目中博了个满堂彩。据当时的统计,单是节目的下半段就把观众逗乐了二十二次。指指一算,平均每三十秒一个包袱,这频率实在惊人。《论捧逗》这段节目可以说是苏文茂和朱相臣经过多年磨合后拿出来的巅峰作品。他们俩与纪希合作,将传统节目《捧逗争哏》整理成了《论捧逗》,强调了相声捧逗之间的“红花与绿叶”关系,表演中两个人的配合相得益彰,各自的艺术特色均得以充分发挥。这个段子仍然保持了子母哏·的形式,但被赋予了新的主题,提高了思想性,能启发听众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段子中最脍炙人口的台词是捧哏故意怄气,讲到家里什么亲人都没有了时说了一句:“我养一个黄雀儿,前天还飞了。”朱相臣就这样一本正经地抖响了一个大包袱,如此设计也就“苏朱”档才能驾驭得了。

苏文茂有哪些相声(相声搭档苏文茂朱相臣一对冷门叔侄合作)(4)

(苏文茂先生)

我们今天重新聆听苏文茂和朱相臣表演的节目,特别是文段子,总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两个人的叙事逻辑泾渭分明,干净利落,语言高度凝练,从不拖泥带水,细节上都是有棱有角,用现在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骨感。这样的风格也就成为他们二人相声艺术的最主要特色,这样的特色在他们二人合作的近十年中不断完善,不断升级,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们合作的《批三国》《美名远扬》等作品都延续了这一艺术体系,以至于后来除了这些千锤百炼的节目,两个人的即兴之作也能特色凸显,一鸣惊人。(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