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内容是“时间四象限”法则。

01.什么是“时间四象限”法则?

"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为四个"象限":

1.既紧急又重要(如客户投诉、即将到期的任务、财务危机等)

2.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人际关系、人员培训、制订防范措施等)

3.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不速之客、部门会议等)

4.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上网、闲谈、邮件、写博客等)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02.案例分享

讲一个大部分人可能知道或者听过的例子。

美国史卡鲁钢铁公司的总裁查鲁斯,在管理公司时,极度追求完美,基本上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他总觉得只有自己做的才放心,但这显然是扬汤止沸,并不能管理好一个大公司。效率研究专家艾伊贝李给了查鲁斯一个时间管理的建议,这个建议让查鲁斯受益终身,同时艾伊贝李获得2.5万美元的回报。这就是 “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的印证啊。

艾伊贝李给查鲁斯的管理建议是: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3.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依此类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工作时先要明确轻重缓急,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依次一件件处理,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现实当中有太多的人面对工作是被动的,从来不做规划,碰到什么事情,就开始埋头苦干。尤其是作为团队领导更好注重工作规划,让工作任务有序完成。

03.我的标准

我在实际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管理一直是以“时间四象限”法则为指导的,我理想的标准如下: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占比低于20%,这是最重要的,遵循要事第一原则,马上做。所以这类事物的比例一定要低,如果你总是有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做,说明你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设法减少它。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占比70%以上,占比最大的,按计划做。这部分工作的有序完成能减少第一象限的工作量。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占比10%左右,基本应该是一些日常小事,顺手做。不要让这些事积累下来,日积月累,小事就成了大事。

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1%左右,基本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情,尽量减少做。不过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正确对待。

时间四象限管理总结答案(工作中不要让自己和团队成为救火队员)(1)

04.如何做?

好的团队应该是有序的,重要且紧急的工作低于20%,大部分工作应该是重要不紧急,有序推进。有不少管理者会强调团队的快速响应能力,认为好的团队应该具备非常墙的快速响应能力,从团队要求上的确没有问题,但其实是轻重倒置。要是一个团队每天干的或都是重要紧急的,一定要停下来思考和寻找原因,调整工作流程或者工作方法,这样才能更加长远。否则,大家都成了救火队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效率也会下降,同时心态和工作状态也会消极。企业工作中不需要那么多的救火英雄,和现实中的消防一样,首要的是预防,而不是救火。

而当团队中的工作有序时,面对突发事件,应对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可支配资源充足。持续救火的结果是资源耗尽,顾头不顾尾。

所以,不论是个人,或者团队都要拥有规划能力,把事情按照“时间四象限”组好规划,这样才能可持续。关于如何做好规划,我想了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思想意识,积极主动地付诸行动,想让自己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

其次是对自己的工作列清单,归类,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重要和不重要,按照时间要求同样划分紧急和不紧急,然后对应放到四个象限。这里每个人有差异,同时工作任务要和团队协同,所以这个事情要依据团队计划完成,遇到不懂得及时反馈沟通;

第三,按计划执行,制定好规则一定要执行,这样才有意义,否则就是花架子。要在过程中优化和调整,不断更新。

第四,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好一件事不难,把一件事持续做好很难,很多人总会在过程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最后付诸东流。我坚持做好工作的最低标准是“与人方便”,但是大部分人最终是以“与己方便”为原则,导致工作无法有序推进。

写在最后,很多事情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容易,只是大部分人喜欢说,而不善于做,言行不一致,自然无法做好工作。

所以先从自己开始,行动起来,坚持久了,会成为自己的习惯和思维模式,给自己带来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