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钵盂这个名字比较奇特也不大好发音,拼音是“铜Tong钵Bo盂Yu”,铜钵盂现在是汕头市潮阳区。铜钵盂古村位于潮汕平原练江中游北岸,是旧时铜盂镇13个村之一。这座村子之所以取名铜钵盂,是因为该村子前面有个土尾潭,状似铜钵盂,故而得名,又被称为“聚宝盆”。铜钵盂是练江古河道的重要港口,历史上商业鼎盛,万商云集,尤其是旅居上海富商众多,素有“小上海”之称。

历史上的潮汕村(潮汕有个数百年出现数千名人的乡村)(1)

铜钵盂古村,主姓为郭姓,是由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直系子孙郭浩创建,郭浩宋理宗年间担任广西按察使,任满之后定居潮阳某地,后在此地开枝散叶,落地生根,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古村聚落呈块状分布,有老寨、老鼎元、新鼎元、仁记、田心、围仔、太华里、新寨、下尾、钟庆门、仁隆等居住之地。至今老寨仍保存古风古韵,房舍清一色由清代建筑的潮汕传统“下虎”、“四点金”、“三座落”民居和私家小园林组成。其巷道虽然不宽,但笔直整齐,先前多铺卵石路,自清代以后改修筑为贝灰路面。此外,村里还有建于明代的“郭氏家祠”、“龙潭古庙”,以及建于清代的“铜盂公学”等古建筑。

历史上的潮汕村(潮汕有个数百年出现数千名人的乡村)(2)

铜钵盂古村历来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更有“文化乡”之称。祠堂、民居有当时社会贤达刘大同、康有为、左继同、张大千、李瑞清、范家驹等名家题词,距今已有105年历史,现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函待保护。特别是近代郭信臣家族的兴起为铜钵盂的乡村建设带来了新貌,一大批中西结合的近代建筑,代表了潮汕近代传统建筑的较高成就。

历史上的潮汕村(潮汕有个数百年出现数千名人的乡村)(3)

铜钵盂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悠久的历史,奇特的古建筑遗迹,更多的是在于自清末以来,群英荟萃,走出了分布在海内外的知名实业家、学者、作家百余人,成为潮汕地区不折不扣的“名人村”。古村走出,分布在海内外的知名实业家、学者、作家达120多人。清末实业家、慈善家郭子彬、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郭任远、现代外交家郭丰民、作家、红学家郭豫适、郭小东等,都是从这个村子走向国内各地和世界的。

历史上的潮汕村(潮汕有个数百年出现数千名人的乡村)(4)

在清末到新中国建立这近百年间,潮汕地区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外出经商打工。在潮汕平原,村庄和侨批,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联系便有着生死的至切。一封小小的银信,有时便决定村庄和人的命运,铜钵盂古村跟“侨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也诞生了一部以潮汕地名命名的长篇小说,《铜钵盂:侨批局演义》,这是一部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与独特的文学风格。该书描述了潮汕奇特的侨批文化及其历史沿革——从元代到1976年的侨批演变史。全书以潮汕铜钵盂为主背景,呈现了汕头潮阳清末民初四大家族在百年中国革命史中的嬗变,特别是对潮阳的风土人情,潮州歌册,铜钵盂、光德里郭、马、周、郑四大家族的人物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

历史上的潮汕村(潮汕有个数百年出现数千名人的乡村)(5)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繁华热闹的村寨已渐渐沉寂,在沧桑的寨墙之外,是一个新的世界,楼房林立、车水马龙。有兴趣了解铜钵盂古村,了解潮汕的“侨批”可以到此一探究竟。

我是猫仔菌的旅行笔记,如果喜欢此文,请点赞转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