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早餐图(的故事--记录天津)(1)

“Sunshine”的故事

文/赵同

1月12日,我和爱人加入社区网格群,群里通知下午开始进行第二次的全员核酸检测,就在小区南院门口,群里叫到哪个楼门哪个楼门再去排队。我们等到晚上6点,群里发了通知,“请10号楼居民前往南院核酸检测采样点”。我们赶到采样点,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十人一组向前进。轮到我们这组时,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红马甲”左手持充电宝放身份证,右手拿手机扫描录入。10分钟,我们便完成了采样。

之后,我也要下沉到社区支援了。

1月14日一早,我到居住社区报到。接待我的正是二筛那天负责信息录入的“红马甲”,沟通后得知她就是社区书记王瑞。王瑞问我手机能不能装上“检测信息系统”,三筛时负责信息录入。我试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装不上。此时心里有一些失落也有一点儿庆幸,失落的是我非常想做信息录入这项重要的工作;庆幸的是怕自己关键时刻掉链子耽误大伙儿时间。王瑞则安慰我明天可以做点别的,一样的。

回到家中,虽然已经接到了任务,应该放松休息,用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三筛,但心里就如长了草一般无法平静,总想干点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天津的特色食品——麻花,其形状特别像拧成一股的绳子,有团结的寓意。而筛查的试管也是10人1管,正代表着大家一起奋斗抗击疫情的决心。我赶紧打开电脑,画下了一幅大家齐心抗疫的漫画。

刚放下鼠标,我的电话响了,打过来的是王瑞。她说,通过问别人,我的手机只要下载了QQ浏览器,就能安装采集系统了。挂断电话,我如此一试,果然行了。兴奋的我马上拿着手机又去了社区居委会,在王瑞的指导下注册成功。我终于可以参与重要工作了,心里没有别的,只有开心。

可看到采集系统界面我却犯了难,上面只有一个开箱的按键,不扫码的话根本看不到下一步。到底该怎么操作呢?王瑞说,明天会培训,不用担心。

我是个对事认真的人。返回家中,我抱着手机看着界面心里还是犯嘀咕,担心自己不熟悉系统导致哪个步骤操作不对耽误大家排队等候的时间。脑子里反复琢磨着,忽然想到信息录入时有人给我打电话怎么办。于是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各位朋友、同事!明日一早我的手机将被用于大筛信息录入,请暂时不要给我打电话或微信语音。谢谢大家!”

朋友圈发出几分钟后,出现了一条留言“咱俩明天是一个工种!”发这条留言的是我的一个朋友牛星龙,前不久我也在朋友圈看到过他在西青区志愿支援的画面。既然是同一工种,那他或许会了解这个系统的操作步骤。我和这个朋友大约10年没见了,打通电话却没有陌生的感觉,牛星龙详细地告诉我每一个步骤和现场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如:手机宕机怎么办、外国人信息怎么录,孩子忘了身份证号怎么办。知道了这些,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虽然是我第一次做志愿者,但也想尽善尽美。我又翻出一双旧手套,剪掉一段露出手指,这样既能保暖,又方便操作。就这么着,忽然间有了一种要迎接大考的感觉,任何事情都要万无一失,不能因为任何不周全对别人造成麻烦。

晚上11:00的时候,爱人让我赶紧睡觉。我还在床上刷着手机,微信忽然弹出一条紧急通知:“1月15日早6:00开展全区第三轮核酸大筛。各单位人员务必4:30前到达指定采样点集结完毕!”

到岗时间提前,心里清楚自己要尽快睡,可又不受控制地拿出手机一遍一遍看,一会儿看看自己的流量够不够,一会儿又看看自己的资费够不够,顺便还给自己上了个3:30的闹钟。

不知不觉也睡着了,一睁眼竟已经4:20。我腾地一下从床上跳了起来,用最快的速度穿衣、洗漱,戴上口罩拿上手机急匆匆出门。小区内此时黑乎乎一片,居民家中的灯还没有亮起来。小区门口的物业人员已经忙起来,架起的大灯亮堂堂的。我快速穿过楼群,直奔社区居委会。居委会是一排平房,屋内灯火通明。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拿防护服、清点数量、联系其他志愿者、安排物业人员点位。我见王瑞和大家都忙着,顾不得打招呼,也找事情做了起来。

1月15日5点半,大家做好了准备,集体来到采样点。我帮着王瑞码放好物资,大概是5:40。我到信息录入的地方就位,为了熟悉流程,王瑞安排物业人员和志愿者做“试验品”让我来录入信息。凑了9个人加上我正好是一个试管,等我熟悉流程之后换人再把我的信息扫进去。当我扫到第8人时,已经有居民过来排队,我就这样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悬着的心竟然一下子踏实了。

6点整来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我和搭档,也是同小区居民,来自大学的张老师,配合操作。他负责点人数、接放身份证,我负责拿手机开箱扫管、扫身份证以及封管封箱。随着一个一个人过去,我们两配合越来越默契,不需要言语,就知道下一步动作。这期间,“辛苦啦!”“凉不凉?”“谢谢!”等真诚的话语一直围绕在我们耳边。戴着口罩,彼此都不认识,但此刻心与心如此贴近。每一句感谢之后,我都会回上一句“没事儿!”

王瑞给了我一双防护手套,我那双被剪了的手套没派上用场。只不过防护手套太薄,还是冻手。不知道是谁,从我身后递过来一个灌了热水的矿泉水瓶,一直暖到了心里。

大概9点钟,我扫开一只新管后,一张熟悉的身份证放在了我的手机摄像头下,这是我爱人的。这是我第一次抬头舒展颈椎,匆匆几秒之后她便随着队伍前进了。

从凌晨四点到上午10点半,我没喝水、没吃早饭。社区网格员替下我,我赶回家喝点水,上了厕所,在沙发上缓了缓,也没吃饭,又回到了采样点,干点杂活。一直到下午2点半,我从岗上撤了下来。整理签到表上,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是和我同一个系统的同事。我拨通了她的电话,才知道她在另外一条队伍做支援。没想到,在这样的场合成了“战友”。

这次三筛比起二筛速度更快了。我也从受测者变成检测者,这一番经历,其实很普通平淡,但就是一些“小人物”、“小场面”、“小细节”、“小言语”,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天津力量、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温度。这一天,天气晴朗,三筛也是sunshine。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团结一心,每个人的发光发热中,我们的家乡一定能尽快战胜“疫”霾,You are my sunshine。

作者简介:

赵同 斜杠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笔下有余,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怕折腾,才是人生。

sunshine早餐图(的故事--记录天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