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文章系转载,著作权署名权归原作者。

按:前几天,有读者在后台问我,李娟获鲁奖的散文集是哪部?今日选发以飨读者。

遥远的向日葵地

作者:李娟

就算是在鬼都不过路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

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四射,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

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尘而去。

被关了禁闭的赛虎把狗嘴挤出门缝,冲她的背影愤怒大喊。丑丑兴奋莫名,追着摩托扑扑跳跳、哼哼叽叽,在后面足足跑了一公里才被我妈骂回去。

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排碱渠取。那么远的路。幸好有摩托车这个好东西。

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升的塑料壶。

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

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

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然而总比没水好。

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饮用。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

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就没怎么穿过衣服。

她说:“天气又干又热,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比方锄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

我大惊:“万一撞见人……”

她说:“野地里哪来的人?种地的各家干各家的活,没事谁也不瞎串门。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叫起来了。”

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于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心。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阻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嗞嗞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

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水在光明之处艰难跋涉,在黑暗之处一路绿灯地奔赴顶点。那是水在这片大地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一株葵花的高度。这块葵花地是这些水走遍地球后的最后一站啊。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她是一株最强大的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狗也洗了。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幸亏我家家什多,可省了好多汽油钱。

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放眼望去,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鸭子。天地间就数这两样最锃亮。

大约渠水流过的地方水汽重,加之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杂草冒头。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粝。

鸡最爱草地,整天乐此不疲。一个个信步其间,领导似的背着手。我猜草丛的世界全部展开的话,可能不亚于整个宇宙。鸡如此痴迷,这儿瞅瞅,那儿啄啄。有时突然歪着脑袋想半天,再单脚撑地呆若木鸡。它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说出去。

天苍野茫,风吹草低见芦花鸡。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丝毫不输给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面对这一切,唯有兔子无动于衷。每天瓜分完当天的口粮,它们就一个个尾随我妈进了葵花地。太阳下山还不回家,显得比我妈还忙。我妈说:“兔子,快看!水来了!”人家耳朵都不侧转一下。

水从上游来。上游有个水库。说是水库,其实只能算是一个较大的蓄水池。位于荒野东面两公里处,一侧筑了一道拦坝,修了闸门,简陋极了。可是对于长时间走过空无一物的大地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奇遇!

我曾去过那里。走啊走啊,突然就迎面撞见。那么多的水静止于前方,仿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不见飞鸟,不生植物,和荒野一样空旷。仅仅是水,一大摊明晃晃的水。镜子一样平平摊开在大地上,倒映着整片天空,又像是天空下的一潭深渊。

这一大摊水灌溉了下游数万亩的作物,维系了亿万生命的存活。可从这番情景看来,又像是它并不在意何为葵花,也从没理会过赛虎、丑丑、鸭子与鸡们的欢乐。它完整无缺,永不改变。与其说此地孤寂,不如说我们和我们的葵花地多么尴尬。我们从不曾真正触动过这个世界的内核。

在水的另一方,遥遥停着一座白房子。湖水是世界的尽头,那里便是世界的对面。住在那里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有好几次我想要过去看看,但每次绕着水岸走了很久很久,也无法抵达。

后来我离开了。我常常会梦到那片荒野中的大水,梦到南方来的白鸟久久盘旋水面,梦到湖心芦苇静立,却没有一次梦到生活在遥远白房子里的那个人。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没有一次惊醒过他的故乡。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李娟的长篇散文,由作者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集结而成。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

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

喜欢李娟文字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的真诚。

书里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希冀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遥远的向日葵地》精彩摘录:

1. 向日葵有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象征,在很多时候,总是与激情和勇气有。我写的时候,也想往这方面靠。可是向日葵不同意。种子时的向日葵,秧苗时的向日葵,刚刚分杈的向日葵,开花的向日葵,结籽的向日葵,向日葵最后残余的杆株和油渣——它们统统都不同意。

2. 但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3. 在北方隆冬的深夜里,火炉是我生活过的每一个低矮又沉暗的房屋的心脏。温暖,踏实,汩汩跳动。

4. 农田里耕种的农夫,以及前排座从不曾回头张望的男生,永远是我深深羡慕的人。

5.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6. 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

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

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

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

7.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8. 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没有一次惊醒过他的故乡。

9. 我还有一个梦,就是过真正与大地相关的生活。

10.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吧?

11. 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12. 走啊走啊,我想,若不是穿着鞋子,脚下大概很快就长出根了吧?若不是穿着衣服,四肢很快就长出叶子了吧?

越走,越感到地心引力的强大。我一步比一步沉重,一次又一次地抗拒成为一颗种子。

13. 如果说作物的生长是地底深处黑暗里唯一的光芒,那么,那个人经过的大地,随着他脚步的到来,一路熄灯。

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无底深渊。

所以,当我妈走在无边的葵花地里时,她身后拖拽的影子才会那么黑暗,她的背影才会那么孤独。

她拖着长长的阴影,像是全世界负荷最重的人,最疲惫的人。

14. 我无数次沉迷于荒野气息不能自拔,却永远不能说出这气息的万分之一。

我站在那里,复杂、混乱、喧嚣、贪婪。被寂静重重围裹,张口结舌。我无数次赞美荒野,仍不能撇清我和荒野的毫无关系。

15.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只有我最简陋,最局促。我酝酿出一份巨大的悲哀,却流不出几行眼泪。我全面坦露自己的软弱,捶胸顿足,小丑般无理取闹。可万物充耳不闻。

我无数遍讲诉自己的孤独,又讲诉千万人的千万种孤独。越讲越尴尬,独自站在地球上,无法收场。

17. 若是生活在诸事庞杂的环境之中,整天顾得上这个顾不上那个。对亲人对朋友,就算有十分的担忧,也会给削去七八。

可在荒野之中,在简单寂静的生活中,一丁点儿大的担忧也会被无限放大。

18. 等待是植根于孤独之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

19. 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只有真正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20. 每当风势转烈,水边芦苇在风中猛烈地动荡,我想大声呼喊,又生怕暴露这一切似的苦苦压抑。又想哭诉,又想辩解,又想致歉。但最后开口的,却只有赞美。

像一个毫无罪过的人那样用力地赞美,装聋作哑一般赞美。一遍又一遍地,赞美高处坚硬光滑的蓝天,赞美中间强大无尽的风,赞美眼前这秘密之地。仿佛只要赞美,世界便有所回应。

但是,心里却明白,这个世界根本不需要赞美。甚至根本不需要我。无论我多么需要这一切。

当风势渐渐缓和,世界趋于平静,我心中的激动也像走到尽头般停止下来。

21. 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如寒夜中的人们傍依唯一的火堆。

李娟最好的散文书(遥远的向日葵地)(1)

李娟,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羊道》三部曲等。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其中《阿勒泰的角落》在海外有法语版和韩语版发行。《遥远的向日葵地》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END

注:本号致力于人文阅读分享,欢迎有识之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