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天的乌俄关系可谓“恩怨纠葛两相交,爱恨情仇一纠缠”。而历史上的乌克兰俄罗斯的关系同样微妙:无论是基辅罗斯时代的同根同源;还是外国占领期的分化两边;抑或是俄国占领下的去乌克兰化;还是苏联时期的合并为一......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

咱们在本系列前几期简单讲述了1945年之前的乌克兰历史,期间的乌克兰也有过独立发展,但更多的还是被外国占领,而对乌克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今天的“老冤家”——俄罗斯

而1945年后的乌克兰逐渐平稳下来,作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开启了它的苏联时代历史,而这种“乌俄和谐”最终只持续到20世纪末,最终乌克兰独立,苏联解体,乌俄关系才进入今天的特殊时期...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2)

苏联

那么苏联时代的乌克兰跟俄罗斯关系有多近?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乌克兰最终与俄罗斯背道而驰?

带着这些问题,咱们本期就来一起看一看冷战时期苏联时代的乌克兰,聊一聊乌克兰是怎样在时代的“狂风暴雨”下“不动如山”的



苏军占领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这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苏联!而当时的东乌克兰早早凭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苏联的创始国之一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3)

乌克兰在苏联的位置

当然要注意:最早加入苏联的乌克兰并不是今天地图上的乌克兰,顶多算是今天的东半部份乌克兰,以为当时的西乌克兰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成为了波兰领土

而就算后来1939年11月二战爆发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而苏军趁机进入波兰东部,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当时的乌克兰也没有囊括今天克里米亚地区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4)

闪击波兰

1941年6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争爆发,而战火首先就烧到了乌克兰,当时的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惨重失败,最终1941年乌克兰被德国法西斯占领

1944年10月苏军终于将乌克兰解放,11月苏军重返乌克兰,随后乌克兰开始了艰难的战后恢复时期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5)

1945年10月,在二战基本结束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一个非独立国同苏联一起加入了联合国,于是也成为了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当然水分很大,要是没苏联,联合国根本不会给乌克兰这个面子)

就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美苏冷战的架势就逐渐展开,此时的苏联方面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在东欧培植了一大片势力,这当中就有乌克兰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6)

美苏冷战下的欧洲

而苏联当局在重新控制了新收复的乌克兰地区后,立即着手进行经济重建,当然主要领导权也就在苏联人手上

而苏联人的重建计划就同战前一样,也就是第四个五年计划仍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后来历史证明斯大林的盲目重工业化有好处但弊端也不小)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7)

所以苏联的这种模式的重建最终损害了乌克兰地区的消费品生产,因此战前制度很快又恢复了,这对于百废待兴的乌克兰来说不是好事

当时苏联方面还是让赫鲁晓夫以第一书记身份继续领导着乌克兰共产党,当然此时已经是斯大林统治的末期了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8)

斯大林与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的政治道路上乌克兰一直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日后赫鲁晓夫当政后才将心腹布置在自己的“老窝”乌克兰,而赫鲁晓夫一直到1949年12月才在莫斯科升任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赫鲁晓夫离开乌克兰后由列昂尼德·梅尔尼科夫接任他的职务,当时乌克兰一方面要消除西方影响而采取强硬意识形态立场,另一方面又刚刚恢复俄罗斯化运动,二者同时开展,可难坏了乌克兰人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9)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当时西乌克兰的苏维埃化是一场拖延很久并充满暴力的过程,事实上乌克兰人对苏军进行的武装抵抗一直延续到50年代初,这种抵抗还得到了乌克兰当地农村居民的暗中支持,可见当时乌俄关系有多紧张

而苏联正强制推行的集体化运动则彻底激怒了农民,当时的希腊公教会也受到支持游击队及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的指控,在对教士进行逮捕和威吓后,1946年3月利沃夫的宗教会议上正式宣布希腊公教会同俄罗斯正教会“重新合并”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0)

后来斯大林末期的一系列政策也同样影响了正在艰难爬起来的乌克兰,好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乌克兰迎来了它原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时代......



赫鲁晓夫时代

早在1938年赫鲁晓夫就从莫斯科带着一大批俄罗斯共产党员来接管乌克兰共产党的领导权,因为当时正是苏联大清洗前后,莫斯科方面需要稳住乌克兰的政局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1)

赫鲁晓夫

此后赫鲁晓夫就在乌克兰“扎下了根”,此地也成为了日后赫鲁晓夫的“老巢”,也是他的政治资本之一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经过了一番权力斗争最终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这当中的过程不是本期重点,咱们略去不讲)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2)

斯大林去世

次年,也就是1954年,成为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将当时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克里米亚从俄罗斯正式移交给了乌克兰,使克里米亚成为了乌克兰的一个州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3)

克里米亚位置

此举当然是赫鲁晓夫在强化他的“老巢”,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政治位置,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的主权争议竟然成为了俄罗斯跟乌克兰之间的矛盾焦点之一,当然那就是后话了...

而在1953年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战胜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对手对乌克兰来说则特别重要,不只是曾经身为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更熟悉乌克兰,而且他还特意任命自己信任的干部担任党的职务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4)

赫鲁晓夫

换句话说,在斯大林时代,领袖斯大林甚至是有些“反乌克兰”的,而赫鲁晓夫的路线则不同(众所知周赫鲁晓夫日后执政方向也是以“反斯大林”而著名)

因此赫鲁晓夫时代的乌克兰文化界同赫鲁晓夫十分要好。就在斯大林死后不久,梅尔尼科夫就被免去了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的职务,理由是所谓的“背离民族政策”

他的“错误”当中就被特别说明是:提升非当地干部和在西乌克兰的高等教育中实行俄罗斯化!可见当时乌克兰对于赫鲁晓夫在权力交接过程中的影响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5)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

后来接替梅尔尼科夫的是基里琴科,因为他本身还是乌克兰人,所以此举为赫鲁晓夫赢得了“民心”,为赫鲁晓夫上位增加了筹码

1954年,全苏联举行了庆祝乌克兰同俄罗斯“重新统一”的300周年纪念活动,此举再度表明乌克兰人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所以后来才有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半岛从俄罗斯联邦画给乌克兰的事件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6)

乌克兰、俄罗斯与克里米亚

随着赫鲁晓夫时代乌克兰地位越来越重要,水涨船高,乌克兰党的官员也开始被提升到接近权力杠杆的莫斯科党中央机关!

1957年乌克兰人基里琴科被调往莫斯科,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书记,而他原来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的职务则由后来的波德戈尔内接任。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7)

波德戈尔内

1963年波德戈尔内也被调到莫斯科任中央委员会书记,可见当时乌克兰党员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于是乎乌克兰的党员人数也在稳步增加

到1958年底,乌克兰地区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这当中超60%都是乌克兰人,仅剩下28%是俄罗斯人

因此这段时期的乌克兰跟俄罗斯属于难得的“蜜月期”,所以在冷战时期苏联时代的这几年当中,乌克兰成为了狂风暴雨外部环境下的“磐石”——不动如山



危机

虽然赫鲁晓夫时代乌克兰发展不错,但老实来讲赫鲁晓夫的某些做法还是很值得商榷的,就比如他在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上实行有限的权力下放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8)

赫鲁晓夫

权力下放本来是好事,至少能限制领袖过度集权,但赫鲁晓夫一方面权力下放,另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宠爱”乌克兰,这就增加了乌克兰党和政府领袖及官员阶层的权力,也同样刺激了他们的野心!

于是乎尝到甜头的乌克兰当局更加致力于此,最终助长了乌克兰的“地方主义”!而稳步增长的“地方主义”又反过来招致了莫斯科当局的警告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19)

毕竟赫鲁晓夫再对乌克兰重视,也无法容忍一个敢于挑战苏联整体权威的乌克兰“地方主义”,于是赫鲁晓夫当政的后半期,乌克兰地区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重新出现俄罗斯化

1959年苏联通过教育改革计划开始了一个压缩学校中乌克兰语教学的长期过程;1961年苏联新的党纲又强调俄语在消除苏联人民的民族隔阂上的重要性,并谈到苏联各共和国之间边界的重要性正在日渐缩小。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20)

当时苏联的党理论家们发展了一种“民族融合”的理论,大体意思就是:当苏联社会向共产主义迈进时,其内部的民族语言也将随之消失(今天看来该理论无疑不太现实)

而在赫鲁晓夫当权的最后几年中,有两个人物上升到了重要位置——谢列斯特谢尔比茨基,而乌克兰的政治舞台在这两人的支配下,竟达30年之久,当然同样是后话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21)

谢尔比茨基

而“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十月全会以“健康状况”为理由解除了赫鲁晓夫党政职务,对乌克兰历史影响深刻的赫鲁晓夫时代就此终结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22)

而赫鲁晓夫下台后莫斯科的权力再度转换,新的莫斯科领导班子对待乌克兰的政策会有转折吗?乌克兰最终又是如何跟俄罗斯“离心离德”的?

当苏联看到现在的乌克兰(狂风暴雨不动如山)(23)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