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的全英文演讲秀“iTalk”活动在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举行。本次跨文化交流专场以“Boom & Blossom”(碰撞与绽放)为主题,在汉语项目交换生布莱妮·利维(Bryony Levy)和克洛伊·史密斯(Chloe Smith)的主持下,5名清华中外学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故事。

清华大学演讲课堂(清华大学iTalk全英文演讲秀聚焦跨文化交流)(1)

大卫·海纳分享自己学习中文的感受

第一位演讲嘉宾大卫·海纳(David Janna)来自哥伦比亚,是社会科学学院硕士二年级的学生。七年前来到中国,他不会说一句中文。七年间,他努力学习中文和中国习俗文化,入乡随俗,如今,他已经成为“中国通”。他说,如果你用一个人能听懂的语言与他交谈,他会记在脑中;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沟通,他会放在心里。

清华大学演讲课堂(清华大学iTalk全英文演讲秀聚焦跨文化交流)(2)

盖法尔讲述自己跨文化交流的经历

第二位演讲嘉宾盖法尔(Memon Abdul Ghaffar)来自巴基斯坦,是环境学院博士四年级的学生。他分别讲述了自己在巴黎、迈阿密和中国跨文化交流的经历。在中国,他参与了“洞察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大学生感知成都行活动,在此过程中他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清华大学演讲课堂(清华大学iTalk全英文演讲秀聚焦跨文化交流)(3)

刘肇宁分享自己“一带一路”国际旅游交流的体验

第三位演讲嘉宾刘肇宁(Johnson Liu)来自中国,是社会科学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项目一年级的学生。他分享了自己去世界各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旅游交流的体验。

清华大学演讲课堂(清华大学iTalk全英文演讲秀聚焦跨文化交流)(4)

胡凤兰分享中俄文化的异同

第四位演讲者是来自俄罗斯的华裔胡凤兰(Victoria Khu),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三年级。她分享了中俄文化的差异以及学习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她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青年联盟(SCOLAR)的合作创始人之一,她讲述了在青年联盟内,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是如何在一起工作的。她说,作为一个在俄罗斯出生的华人,她希望和大家讨论学习文化的重要性,这不仅在于学习文化间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间的相似性。

清华大学演讲课堂(清华大学iTalk全英文演讲秀聚焦跨文化交流)(5)

朱明讲述自己爱上中国的经历

第五位演讲者是朱明(Kane McDermott),来自美国,是教育研究院硕士一年级的学生。他讲述了自己来到中国后,爱上中国,爱上教学,最后爱上中国女孩,并收获了美好爱情的故事。如今,他已在中国成家,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鼓励观众,要做一个有爱的人,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爱上一个国家。

清华大学演讲课堂(清华大学iTalk全英文演讲秀聚焦跨文化交流)(6)

现场观众

“iTalk”活动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推出的国际化能力培养系列活动之一,为清华学子提供一个用英文表达自己独特思想的舞台,与世界对话。本次跨文化关系专场在为清华学子的国际化能力培养持续助力的同时,也为清华学子思考自己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提供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

文字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