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1)

01

按照史书记载,古代帝王出生大多伴有异兆,比如满室红光,整个宫殿弥漫奇香,或者冬天百花齐放,天降甘霖。

与这些现场才有的祥瑞相比,赵武灵王厉害多了,早在七世之前,就预定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门票。

赵国与秦国同祖,都是一只鸟的后裔。子子孙孙传到蜚廉这代,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恶来为纣王服务,被周武王杀了,他的后代创办了秦国;另一个儿子季胜,其后十二代叔带,离开周幽王投奔晋国,受封建立了赵国,逐渐繁盛。中途发生“赵氏孤儿”的惨案,最后由赵武延续了血脉。赵鞅赵简子接手时,辅佐晋顷公九合诸侯,赵国位列六聊。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2)

正是赵简子,有次生病,血压体温正常,五天五夜不认识人,弄得大夫们既郁闷又恐惧。神医扁鹊诊视后,安慰周围人,说症状与那年秦穆公的一样,不超过三天会醒,到时必有话说。果然两天半后,赵简子悠悠苏醒,说在天上见到上帝,与众神赏乐游玩时发生了一些事,但有些理解不了。几天后,上帝安排人来释梦:射死熊和罴,赐他两个带小盒的匣子和一只狄犬,暗示他灭掉其他公卿,他儿子势力范围更大,并且后嗣有改革政治、废除裘裳的人,到时把虞舜的后代孟姚许配给他七世之孙。

等到他儿子赵襄子控股的时候,这个狠角色完成了赵国私人公司的优化整合,伙同韩国、魏国几乎瓜分完晋国土地,成为最大的地主。传至赵烈侯,行贿周天子封了侯,留下“三家分晋”的故事,方便了司马光先生为《资治通鉴》开篇。

此后,赵国历经内部动乱,在西有林胡、楼烦,南有魏国、韩国,东有东胡齐国,北有燕国,与秦国仅一河之隔,四面环伺的险恶国际环境中,巧妙周旋,经过眼花缭乱的你攻我守,领土失失得得,偶尔受点欺负,倒也没伤到国本,但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直到赵雍,赵武灵王当了国君。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3)

02

赵武灵王长得“身长八尺八寸,龙颜鸟噣,广鬓虬髯,面黑有光,胸开三尺,气雄万夫,志吞四海”,身材高大,人君之相,黑脸庞长满络腮胡子,胸肌发达,颇有霸王气概。“我是君王我做主”的他,一直有个大国梦:雄起于诸侯。

为了圆大国梦,他学会了韬光养晦。即位第五年,娶了个韩国太太,先拉个政治盟友。刚当老大八年,有五个国家的一把手先后称王,他说自己没有这个实力,要虚名没用,就谢绝这顶帽子,赢得国人的普遍赞誉,支持率蹭蹭上涨。

到了第九年,赵武灵王有点忍不住了,准备搞点事情,就联合原来的一家人魏国、韩国去挑战秦国,结果被打得大败,白白搭上八万颗战士的人头,后来又被秦国反攻,占领了西阳和蔺地。到底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差呢?在常山新建的望台上,赵武灵王千百遍模拟了把中山国搂在怀里的动作,再向西通过云中,南经九原,直攻秦国咸阳!可是,得有实力呀!忽然间他念头一动,久在心中酝酿的灵感涌上来:改革军队。

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由此拉开了序幕。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4)

这算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最早的萌芽吧。

而改革,总会有支持派和反对派的斗争。有些,还要做出牺牲,例如戊戌变法的谭嗣同。

赵武灵王铁杆的支持者,是先王留下的顾命大臣肥义。幸亏,肥义除了奉承话说得溜,人也比较开通,听完赵武灵王国家形势、宏伟愿景的分析,举双赞成。并劝赵武灵王放下思想包袱,“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不要为了顾全面子,怕别人讥讽就放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几句话,让赵武灵王热血沸腾,定下了改革的决心。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5)

当时,谏止改革的人真不少,皇族赵文、赵造、周袑、赵俊都在列,他叔叔赵成是守旧派、顽固派的代表。赵武灵王自己先试穿了胡服,马上给赵成送去一套,意思让长辈带个头,给其他老糊涂们打个样。赵成以“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回应,托病不出。赵武灵王一看,泥古不化,又亲自登门,说改革是为了强大军队,保家卫国,扩大地盘,这是对祖宗之法最好的尊敬,最终说服了赵成。

于是,他下令军队采用胡人服饰,改穿紧身窄袖、便于行动的短装,束皮带,穿皮靴,戴插有貂尾或鸟羽的头冠,以方便骑射。废除原来笨重的战车,大力发展骑兵,每日练习马上射箭,兵力逐渐强大。

改革第二年,胡服骑射的成效,很快显现出来。赵武灵王率队快速突击,夺占了中山的宁葭,向西攻打了胡地,夺取了榆中,逼得胡王献马请和。赵武灵王很明显,感到在合纵连横的国际关系中,不能成为众矢之的,主动示弱,把楼缓、仇液、王贲、富丁、赵爵、赵固等重要将领,派到秦、韩、楚、魏、齐、胡作公使,减轻各国的警惕和敌意,以便自己放手一博。

随后六年,赵武灵王带这支劲旅,多次攻伐中山,取得了丹丘、华阳、石邑、封龙、东垣等地,秦国一看不能让他做大,从中调和,由中山国献四座城作为和解的条件。此时,赵国国境线北边已经推到燕国、代国,西边已经到了云中、九原。后来,为了摆脱王位的羁绊,他索性让出王位,又不屑于太上皇的称号,自号为主父,一心一意带兵去打蛮夷。中途,为了考察秦国山川形势,绘制侵略图,见识一下秦王的真面目,还假扮使者赵招,与秦昭襄王面对面斗了一回嘴,差点没做第二个被扣押的楚怀王,有惊无险地返回来。

赵国的另一段波折,从此开始。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6)

03

主父传位的太子,是第二个夫人生的,叫赵何。

这位夫人也很有来历。公元前310年,主父30岁时到大陵游玩,梦见一个处女弹着琴,唱着歌,“美人荧荧兮,颜苕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翻译过来:美人容貌鲜艳,如同苕花一般,命呀!命呀!无人知我瀛女芳名。他一下子惊觉,美人的形象还停在眼前,空气中似乎还有清甜的香味。第二天君臣饮宴,怀了相思病的主父闷闷不乐,把自己的心事说给大家,还具体描述了少女的形象。吴广听说后,觉得这女子太像自己的女儿孟姚了,就把孟姚献给了主父。而吴氏是舜的后代,原来封地在虞,也叫吴城,虞与吴音相近,所以舜的后代也姓吴,暗合了赵简子当初的梦。

主父见到孟姚的那一刻,完全被她发髻高起,绿云扰扰;明眸善睐,钗环华丽;面容如玉,婉丽滴翠的美丽所震撼了。他忽然觉得,这就是他用生命守护的神,马上封为惠后;为表示会把她当小孩一样宠幸,亲昵称其为“吴娃”。

主父39岁时,韩国太太走了,他对原来的太子赵章也冷淡起来。吴娃察言观色,日夜在耳边诉说自己儿子赵何的好处。主父正迷恋着她妈,顺便对这个小儿子也异常有好感,架不住天天被灌迷魂汤,心软了,把太子赵章废掉,扶赵何当了太子。传位于赵何作了惠文王后,封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叔叔赵成为司马,而把赵章打发到安阳,赐号安阳君,指派田不礼做他的相国。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7)

要说主父治国打仗是个好手,在治家的识人用人方面,却智商余额不足。赵章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且野心勃勃的家伙,要命的是,他老子又派了个残忍好杀、骄横跋扈的小人田不礼去帮他,可谓臭味相投,祸患不远。这一点,李兑看得相当清楚,为此善意提醒肥义,激流勇退,装病把权力交给赵成,避开灾难,让赵家人自己窝里闹去吧!肥义却是一片肝胆昭日月,一定要兑现对主父许下的“死守岗位”的诺言,大讲“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的忠君报国的道理,让李兑只留下一句“我今年是见你最后一面了”的话,佩服而感伤地离开。肥义不以防不测,嘱咐赵惠文王的新随高信,田不礼这个奸臣容易鼓动赵章造反,大家要提高警惕,不可不备,以后谁要见赵王,必须先告诉他,他去看了没有什么危险再让赵王去。高信痛快地答应了。

帝国风暴正在酝酿期,朝廷又开了一次年会,赵章也来团拜。主父当时在场,躲在一角观察君臣行宗室之礼,他看到赵章一脸颓丧,魁梧丈夫的哥哥向南面衮服玉带的弟弟鞠躬,心里一阵怜惜,又一次心软,产生了把赵国一分为二的想法。但平原君赵胜劝他三思,原来废长立幼已经错误,如果再封赵章,是错上加错。犹疑未定,又和吴娃商量,娇妻痛举晋穆公的例子,讲明骨肉相残、母子不存的道理,打消了主父的念头。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原来服侍赵章的马仔听到主父商议此事,一溜烟跑去告诉了赵章。田不礼得知,称赞主父公平,但让赵章做准备,找机会铲除惠文王取而代之。赵章听了大喜,约定事成与田不礼共富贵。

现在,隐藏的炸药,只需要一根导火索。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8)

▲赵国(前403年至前222年)

04

机会,很快来了。

某天,主父与赵惠文王去沙丘游玩,赵章也跟从。沙丘有两所离宫,相距五六里地,主父与赵惠文王各居一所,赵章选择两所离宫中间搭了临时住所。田不礼献计,让赵章找人冒充主父使者,说主父突然发病,要见赵惠文王,在半路上把他截杀。当高信把消息送来,相国肥义对这套诡计产生怀疑,直接去见赵惠文王,让他紧闭宫门,慎勿轻启,自己先去探听虚实。可怜一代贤相和随行人员,被赵章的刺客全部砍死。田不礼举火一照,认出是肥义,深感事情败露,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胁诱赵章带兵攻打赵惠文王。

由于预先做了准备,叛军围攻了一夜,王宫仍然坚如磐石。天亮时分,高信命人攀上高处,利用空闲的房屋向外放箭,射死不少贼众。弓箭用尽,就用瓦片当武器,不停地投掷。田不礼抓住战机,令人取来大石头系在木头上撞击宫门,声音大如巨雷。眼看宫门就要攻破,赵成、李兑怕赵章乘机作乱,各带一支军队前来接应,解救了赵惠文王。

赵章兵败,变得毫无主见,战战兢兢地向田不礼讨教。田不礼建议他赶快到主父那里哭诉认错,或许还能保住小命。说完,帮他阻挡追兵,转身又找赵成、李兑拼杀,被李兑斩首,也算一条汉子。那赵章骑匹马,飞驰到主父宫门,痛哭流涕说了原委,主父心再次软了,毫不犹豫地把他藏匿起来。

历史上赵国四大名将(他是赵国最厉害的君王)(9)

李兑冲杀一阵,寻不到赵章,料想一定去投奔主父,带兵把主父的行宫围住。打开宫门,李兑在前,赵成在后,见了主父叩头请求交出造反分子赵章。主父先是推托没有见到人,见问得紧了,干脆闭口不言。李兑、赵成一商量,事已至此,不能放虎归山,带着数百人开始搜宫,在墙的夹壁中找到赵章,怕主父出来求情,被李兑当头一剑杀死。

出了宫门,两人听到了主父的哭声。再一琢磨,主父既然能接纳赵章,肯定是可怜并原谅他了。现在不遵从他的意见,杀了赵章,属于违命;况且围宫之罪,也够诛灭全族。趁着赵惠文王年龄小,还没有力量和我们计较,先自保吧!于是,决定不解除包围。同时,假传赵惠文王的命令,让里面的宫人全部出来,晚一步就要按与叛党同罪,灭族。宫人及内侍等人,为了活命,争先出宫,当主父反应过来,整个行宫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大声呼救,声音凄切,士兵听了都流泪,却没有人敢答应他;想要出去,宫门被紧紧锁上。过了几天,主父实在饿得不行,又无处觅食,看见树上有鸟巢,便爬上去掏刚下的鸟蛋充饥,捱了不到一下月,生生饿死了。

主父翘辫子,外人根本不知道。李兑等人心里也害怕,三个月以后,才敢开门进去探视,见主父肉身已经被蚂蚁啃食一空,只见干枯的骨架。赵成奉赵惠文王的旨意,把他葬在了代地。自此以后,赵国再也没有出过雄才大略的君主,虽有赵奢、廉颇、李牧、蔺相如等名将名臣,国力却每况愈下,长平一战被秦军坑杀四十万大军,元气大伤。到赵偃赵悼襄王时,又玩主父的戏法,废嫡子赵嘉立妓倡之子赵迁为王,听信汉奸郭开谗言,遂亡国。只是赵武灵王有知,灭他国的秦始皇,若干年后也病死在“沙丘”,应该算个安慰。

作者:亦林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