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从程序角度学缠论6 ~ 中枢3》

缠师在第29课中以5分钟下跌背驰为例提出并解释了背驰-转折定理。

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背驰转折定理指明了以下几点:

  1. 趋势背驰后必然反弹,但反弹的级别不同,反弹情况可分为三类: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比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或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2. 趋势背驰后的第一种分类是最小级别的反弹,是否形成新的反向走势还要看后续的情况;
  3. 趋势背驰后的第二、三种分类反弹形成了新的反向走势,走势转折成功;
  4. 趋势背驰后的第一种分类与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不同由反弹的级别来区分:盘整背驰转化成第三类卖点时反弹的级别一定比走势类型的级别低,而第一种分类的反弹的级别一定是等于或大于走势类型的级别。
  5. 趋势背驰后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分类的不同也是由反弹的级别来区分的:第二种情况的反弹级别一定大于走势类型的级别,小于时是最后一个中枢的延伸,等于时是中枢扩展即第一种分类;
  6. 趋势背驰后的第三种分类在形成的反趋势中,第一个中枢如果在前趋势的最后一中枢之下,则是第一种情况的后续演化。

如果把形成新的反向走势类型称为转折的话,那么反弹是转折的前提,趋势背驰后必然反弹,但不一定发生转折,除非构成了比趋势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者大于多等于该趋势级别的反趋势。

类中枢级别下跌背驰后的分析

我们先以最简单的线段构成的类中枢趋势为例,看看上述各类情况的变化,类中枢构成的下跌趋势背驰,走势至少包含5段,后续我们按照后续新生的线段数量来分别研究1段、3段、5段的情况:(偶数段与原趋势方向相同,不是研究的重点)

### 1段时

原本应该按照走势类型最后一个中枢的DD、ZD、ZG、GG来划分,但我们会发现,一旦该段大于或等于ZD时,实际上是中枢延伸的情况,该类中枢延伸升级为1F中枢,原类中枢形成的下跌走势升级为1F向下盘整了,使得该走势处于未完成状态;当该段小于ZD时,构成了三卖,原下跌走势延伸,依然处于未完成状态。见下图:

缠论背驰的图解(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1)

### 3段时

该3段构成向上盘整,级别是类中枢级别,我们只考虑第1段小于前中枢ZD的情况,否则一旦大于或等于ZD,就符合“1段时”的情况了。所以在第1段小于ZD时,第3段就有:小于DD、大于等于DD两种情况。小于DD时一定小于ZD,这三段构成了1F中枢,使得原走势升级到1F向下盘整,原走势未完成;大于或等于DD时,使得最后一个中枢扩展,此时,反弹的级别和原走势级别相同都是类中枢级别,即满足背驰转折定理的第一种分类规则。见下图:

缠论背驰的图解(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2)

### 5段时

不论第1、3段与DD、ZD的关系如何,2、4两段是否重叠成为判断的关键:

1. 当2、4两段不重叠时,这5段构成类中枢级别的上涨走势,符合背驰转折定理的第三种分类规则,见下图:

缠论背驰的图解(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3)

2. 当2、4两段重叠时,所形成的中枢级别为1F级别,构成向上盘整走势,比原走势级别高,符合背驰转折定理的第二种分类规则。见下图:{% asset_img program9-4.png 5段盘整走势 %}

缠论背驰的图解(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4)

注意:当第1段大于等于ZD,甚至于大于GG时,满足1段时的情况,可以采用向上盘整走势后出现第三类买卖点来判断是否转折,也可以用5段时的方法来判断,哪一个更提前就用哪一个方法吧。

## 1F级别及以上级别的下跌背驰后的分析

1F下跌背驰后的情况,要注意的是,中枢级别既然为1F,构成中枢的线段段数只要在3~7段之内级别都是1F,那么1F下跌走势的线段数至少是9段。研究趋势背驰转折定理时,反弹走势的级别一定是大于或等于1F级别的,也就是说从构成反弹走势线段的段数来看趋势背驰转折定理研究的范围是反弹走势段数必须大于或等于5段,小于5段时的转折用小转大去分析。

在画图时,可以简单的把上面图片中的每一根线段换为三线段构成的类中枢级别的盘整走势来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其他级别的背驰转折分析,大家可以结合缠论图解的图表来画画看。不清楚的进群讨论吧。

## 关键点

运用趋势背驰-转折定理分析的关键点如下:

1. 走势一定是趋势时才可以运用趋势背驰-转折定理;盘整的转折要用第三类买卖点来判断。

2. 反弹的级别一定是大于或等于趋势的级别

## 其他说明

1. 下跌趋势背驰后的三种情况证明了下跌趋势背驰,证明了下跌趋势结束、反向走势产生;

2. 利用MACD辅助判断出来的背驰不一定是真正的背驰,MACD只是辅助首段,也就是说MACD判断出的背驰之后不一定会出现趋势背驰-转折定理中的三种情况,也可能三卖后下跌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