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梨帐中香配料(古方合香鹅梨帐中香)(1)

/ 张元举惠江南李王帐中香-王灼

甄嬛闻到宫内香味后,便与皇上说:“此香的香气竟这般香甜”。皇上则回答道:“不错,这就是鹅梨帐中香的味道。”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为大众完美地呈现了鹅梨帐中香的身形。剧中还说此香还是南唐国国后周娥皇所制,配了数百种香料才配得此古方。

其实事实却并非如此,“鹅梨帐中香”为凝和香的一种。其首创之人并非绝代佳人大周后(即周娥皇),而是南唐后主李煜亲自为小周后(周娥皇之妹)研制的,又名“江南李主帐中香”。是用鹅梨与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让梨汁之甜香,浸润沉香料而得。

鹅梨帐中香配料(古方合香鹅梨帐中香)(2)

/ 鹅梨帐中香图

何为凝和香?在古时,龙涎香、降真香、笃耨香等为古代宫廷或贵族使用的珍贵品种,民间不易获得。因而民间常以合和诸香的方式来模拟珍贵的龙涎香、笃耨香的合香,称之为凝和香。

北宋洪刍《香谱》中有“江南李王帐中香”一方,与《陈氏香谱》中记载“江南李主帐中香”四方比较。其中第二个香方与洪氏《香谱》中的“江南李王帐中香”基本相同,仅鹅梨数量不同。那么如此相似之方为何会有一字之差呢?

据《香乘》卷七“宫掖诸香”中记载:“江南李后主帐中香法以鹅梨蒸沉香,用之号鹅梨香。”可见“李王”与“李主”应为字误,都指五代时期江南南唐小朝廷的李后主。

鹅梨帐中香配料(古方合香鹅梨帐中香)(3)

/ 南唐后主李煜画像

《陈氏香谱》收录的帐中香方中“江南李主帐中香”方四和“苏州王氏帏中香”香方的组方和制法类似普通凝和香方。而“江南李主帐中香”其余三个香方的组方和制法不同于普通香方,较为特别。特殊之处一是合香的香料品种较少,一般多以沉香为主,仅两到三味药;二是制法特别,采用油浸法或用鹅梨汁蒸;最奇的是方三直接用鹅梨作为容器来蒸香。

鹅梨帐中香配料(古方合香鹅梨帐中香)(4)

“沉香一两,剉(cuo,四声,通锉,指用锉刀削)细如炷大。苏合香,以不津瓷器盛。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曰。爇之。入蔷薇水更佳。”即采用以苏合香油浸沉香的方法,仅两味药,方法简单,将沉香末投入苏合香油中,封浸百日即可。最后一句提到用蔷薇水浸沉香效果更好。

鹅梨帐中香配料(古方合香鹅梨帐中香)(5)

“沉香一两,剉如炷。鹅梨十枚,切研取汁。右用银器盛,蒸三次,梨汁千即可爇。”即将鹅梨取汁,放在银器中蒸煮沉香至梨汁干。

鹅梨帐中香配料(古方合香鹅梨帐中香)(6)

“沉香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穰,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益,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勾,久窨可爇。”此法将鹅梨挖去穰,内部像翁的形状,填入沉香、檀香二味香料,再将鹅梨顶用竹签固定好,直接用鹅梨作为容器蒸煮。

鹅梨帐中香作为广为流传的经典香方,其配料安全无刺激,制作方法简便。它能起到安神助眠、舒缓心情、放松神志的作用。其所散发的香味同时能够起到祛病养生防瘟疫等“治未病”的效果。

鹅梨帐中香配料(古方合香鹅梨帐中香)(7)

说到治未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香药同源’的说法。即利用芳香药物通经走络、开穹透骨的作用,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穴位吸收,疏通脏腑经络体系、调节气机,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功效。

除了鹅梨帐中香治未病外,最后再推荐一款避瘟香囊方:公丁香、苍术、细辛、藿香、艾叶各等份,磨碎入布囊,随身佩戴。方中公丁香温辛,温胃散寒,驱虫杀菌;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细辛宣通肺窍;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艾叶散寒祛湿,诸药合用增强芳香辟疫之功能。

沉香静卧鹅梨身,其效亦可治未病。帐中香,床榻香,落入身心睡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