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容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宣传家,1885年生于四川巴县一个商业资本家庭。少年时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视科举如敝履。后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

1901年邹容赴成都,考取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留学资格,遂决定自费留学。1902年秋,邹容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学习,其间,开始撰写《革命军》初稿。

四大名捕哪四个人是杀手(此人事先得知巡捕要抓他)(1)

邹容于1903年4月留学归国,在上海参加爱国学社,结识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先生。虽然邹容比章太炎小16岁,但共同革命理想,使他俩很快相识相知,结为莫逆之交。

此时,邹容的《革命军》一书已写就。书中,邹容开宗明义地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皇权。邹容还从清王朝官制的腐败、刑审等多方面,揭露清政府对国人的种种压迫。《革命军》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是名副其实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

该书成稿后,邹容即送与章太炎。章太炎读之异常兴奋,立即为《革命军》作序,并交由上海大同书局出版。

《革命军》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外,销售达110万册,对鼓动清末革命高潮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孙中山看到《革命军》后,赞赏不已,认为“此书感动皆捷,其功效真不可胜量。”

四大名捕哪四个人是杀手(此人事先得知巡捕要抓他)(2)

当时,在上海有一家名为《苏报》的报纸,原系日侨所办,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由倾向改良转为鼓吹革命。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旗帜鲜明地宣传革命。

在《革命军》一书风靡海内外之时,章太炎又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继续痛斥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是“屈心忍志以处奴隶之地”。此时,章太炎已坚决站在了民族民主革命立场上。

这时候,清廷已察觉出章太炎文中一股革命的火药味,章太炎这是革谁的命?显然是革清朝的命,这还得了!于是,清廷饬令时任两江总督的魏光焘严加缉拿这群“倡演革命邪说之徒”。

魏光焘立即行动,命令江苏巡抚协同上海道袁树勋,逮捕《苏报》上一帮大喊革命的“乱党分子”。

由于《苏报》报馆设在上海英国租界内,当逮捕《苏报》老板陈范、主笔章士钊、撰稿人章太炎、蔡元培,及《革命军》一书的作者邹容的谕旨下达江苏巡抚之时,他们不得不与上海的外国领事团交涉,请求签发拘票捕人。

四大名捕哪四个人是杀手(此人事先得知巡捕要抓他)(3)

经过一番交涉,1903年6月29日,上海道和租界工部局达成协议,由工部局派外国巡捕和中国警探到苏报馆抓人。此时,苏报馆早已获得清廷要来抓人的消息,大家纷纷躲避。陈范潜匿;章士钊侥幸得脱;蔡元培避往青岛;邹容则躲到上海虹口一传教士家里。章太炎那天虽然没去报馆上班,却没有躲藏,而是呆在上海的家里。

清朝上海警探和外国巡捕一干人来到报馆,“要犯”均不在现场,搜了半天,只抓走了一个账房先生。当天晚上,章太炎得到巡捕到报馆抓人的消息。本该早早躲避,而且也有时间有能力躲避的章太炎,仍然呆在家里。章太炎为什么这样稳如泰山,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面对劝他逃亡的友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为变法毅然赴死。难道章太炎是想效法谭嗣同?还是觉得,报馆在英租界,英国有治外法权,清廷不能拿他怎么样?甚或以为自己名气很大,朝廷对他会网开一面?还是觉得他已有入狱先例,不足为奇呢?

总之,章太炎对这次抓捕他,没当一回事,认为是“小事扰扰”。当晚,他依旧安然在家,一觉天明。更让人不解的是,第二天,他照旧来到苏报馆。

四大名捕哪四个人是杀手(此人事先得知巡捕要抓他)(4)

结果可想而知,既然头天没抓到《苏报》“要犯“,抓捕依然继续。面对在报馆里等待的巡捕,章太炎还没等巡捕询问,就自己信步走上前来,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余俱不在,要拿章炳麟(章太炎别名),就是我!”章太炎这可是标准的自投罗网呀!

章太炎被戴上手铐,押到工部局的巡捕房里。这个时候,章太炎却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邹容没被抓,他为何要躲起来呢?于是,章太炎提笔给邹容写了一封信,以大义相招,要其主动投案。

挚友来信相招,见其字如见其人,邹容亦以义气为上,毅然于7月1日只身来到租界巡捕房,“投案自首”。

入狱后,邹容抱定为革命而死之决心。在狱中,章太炎赋诗赠邹容:“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宜掺手,乾坤只两头。”

四大名捕哪四个人是杀手(此人事先得知巡捕要抓他)(5)

邹容慨然答诗:“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邹容革命之志,可见一斑。

可是,就在邹容离出狱只有两个多月之时,却因在狱中长期遭受折磨,竟渐渐一病不起,于1905年4月3日逝于狱中,年仅20岁。

狱中的章太炎,不知对邹容之死抱何感想。也许章太炎没有想到邹容会是这个结局,但这个结局无疑是章太炎劝邹容自首造成的。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出狱,中国同盟会派员至沪迎章太炎赴日。邹容的尸骨则永远地留在了上海华泾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