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起义的时候,郭子兴是非常欣赏他的,朱元璋也靠着他一路发家。有欣赏他的人,自然也就有对他恨之入骨的死对头,那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三足鼎立,各不相让,但当时朱元璋的势力排最后,不过这不影响他笑到最后,成为大赢家。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1)

当时实力最强的张士诚占据江浙一带,陈友谅自长江以南,谁都想称王称帝。

1357年,陈友谅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来投奔自己的倪文俊,吞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没隔多久他又称平章政事,军队大权在握。然后,陈友谅继续与元军交战,接连攻克了江西、安徽等地。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2)

第二年,陈友谅又杀了赵普胜和徐寿辉的属下,抓了徐寿辉。第三年,陈友谅搬到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年号大义,史称陈汉

陈友谅与红巾军的其他割据势力分据着南方,跟北方的元朝庭抗衡。他一边抗元,还要一边打朱元璋。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3)

或许是因为分身无术,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慢慢比他厉害起来了,他这个陈国皇帝,只当了三年,就在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中死了。他的儿子陈理被拥上位,将阵地转移到了武昌。结果,只一年时间,又被打过来的朱元璋赶下了台。

陈汉这个只存在了四年的割据小政权,在陈理的投降下灰飞烟灭了。表面上,朱元璋揍陈友谅好像没费什么力气,四年就把人家“国”都灭了。但其实在朱元璋内心还是很惧这个对手的。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4)

陈友谅家境比朱元璋好很多,从小是读过书的,可不像朱元璋,从小缺衣少食还到处讨口。朱元璋称帝后,人们都说他心狠手辣,而朱元璋却在起义的时候就说陈友谅心狠手辣,自叹不如了。

作为对手,两人在暗地里较劲了很多年。陈友谅本来家里衣食无忧,他不同于朱元璋的走投无路,他野心很大,坚信自己一定是那个“天选之子”

他跟随倪文俊进入军中,倪文俊当叛徒,他作为倪身边的小喽啰就帮着倪一起做叛徒之事,让倪很是欣赏他。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5)

但是倪文俊欣赏陈友谅,并不妨碍陈友谅当小人,谋害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人。反正他都当惯叛徒了,能杀了倪文俊向徐寿辉靠拢是比划算的买卖,谁让徐寿辉地位比倪文俊高呢?跟他比,朱元璋可没叛变郭子兴,还娶了人家两个女儿。

能杀掉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以后投靠谁,都不会真心臣服。因为这种人无论依靠谁,都只是拿来做自己的垫脚石而已。倪文俊的项上人头就是陈友谅的垫脚石之一。道义对于他而言,是不存在的。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6)

陈友谅是个很有谋略的人,杀倪文俊对他来说是一石二鸟,既向徐寿辉表达了忠心,又间接告诉徐寿辉,他陈友谅不是好惹的人。

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后,陈友谅以实际行动向徐寿辉证明了自己的不好惹。1360年,陈友谅将徐寿辉杀于安徽马鞍山,自己称帝了。

可是自古以来,背信弃义之人都不会有好下场,他们踩着恩人的尸体往上爬,不管爬多高,终有一日是会狠狠地摔下来的。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7)

称帝之后,陈友谅与朱元璋正式开战,最终命运以事实告诉他,那个天选之子是朱元璋,而不是他。但是,骂陈友谅残暴无耻的朱元璋却隐瞒了一件事。

陈友谅虽喜欢背信弃义,但在朱元璋都不敢硬刚的安庆之战中,陈友谅最终胜出,除掉了起义军害怕的杀神余阙,算得上是枭雄一位。而朱元璋在背后偷偷干了啥呢?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8)

陈友谅母亲病逝后,他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母亲,一位风水先生算过后,告诉陈友谅,他母亲葬在了“龙心”的位置,他将来必飞黄腾达。果然陈友谅如风水先生所说越来越强大,令朱元璋不安。

一日朱元璋睡觉梦到有人叫他毁掉陈家的根基,他便马上派人挖开了陈母的坟墓,打开棺木发现里面有条金红色的鲤鱼,遂杀之,彻底断了陈家的风水

称帝4年的陈友谅(称帝4年的陈友谅)(9)

要是朱元璋没有挖人家的坟,毁人家风水,结果会不会不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