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在《南人不解食蒜》中写道:“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一次,我家所开的中药铺请我去吃面,——那天是药王生日,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后来北地,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和汪老先生的体会差不多,我小时候也不吃香菜,嫌它有“臭大姐味儿”(从科学角度讲,香菜中含有40多种化合物,其中超过八成是醛类,椿象也就是黄县人所说的“臭大姐”攻击敌人的毒雾里也有类似的醛类化合物,所以说香菜有股臭大姐味儿还真没冤枉它),年纪大了不知不觉就吃了,这也许就是黄县话说的,“人越老越乱参(cēn)”吧,相信许多人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21种方言的广东话(黄县话都给香菜叫芫茜)(1)

芫茜菜

香菜原名“胡荽”,《本草纲目》载:“荽,许氏《说文》作‘葰’,云‘姜属,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蒝荽,蒝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矣。”

21种方言的广东话(黄县话都给香菜叫芫茜)(2)

瑞香科植物芫花

后因避讳而改名,晋陆翙(huì,鸟飞声)《邺中记》:“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名胡饼曰麻饼,胡荽曰香荽。”再由“香荽”而改成更通俗的“香菜”,可能是因为其茎和叶有特殊香气,可以调味,故此得名。学名芫荽,此名不见于典籍,比较早的文字纪录来自元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第三折:“卖菜也,青菜白菜赤根菜,芫荽胡萝卜葱儿呵。”可能确如李时珍所说,是因其开花时与芫花有点像,所以才得此名的。黄县话叫作“芫茜菜”,不少地方也这么叫。据说粤语中“荽”音“衰”,被认为是不好的兆头,所以读成“芫西”,也暗合了其来自西域之意,又因其为草本而将“西”写作“茜”(xī,过去有部译制片叫《茜茜公主》,“茜”字也是这样读的),这或许是“芫茜菜”得名的原因吧。

21种方言的广东话(黄县话都给香菜叫芫茜)(3)

21种方言的广东话(黄县话都给香菜叫芫茜)(4)

番鬼芫茜

两广地区有一种名叫假芫荽、野芫荽的可作调味料的香草,当地人称为“番鬼芫茜”,粤语形成很早,大约“芫茜”的叫法唐宋之前即已形成。

芫茜菜属伞形科,与芹菜、胡萝卜同属一科,与海边沙滩上生长的沙参是远亲。

21种方言的广东话(黄县话都给香菜叫芫茜)(5)

沙参

为一年生或二年生有强烈气味的草本,高20-100厘米。根纺锤形,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圆柱形,直立,多分枝,有条纹,通常光滑。叶片羽状全裂,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花果期4-11月。原产于地中海地区,西汉时引入中国,至少至北魏时期就广泛种植了,《本草纲目》载:“胡荽处处种之。八月下种,晦日尤良。初生柔茎圆叶,叶有花歧,根软而白。冬春采之,香美可食,亦可作菹。道家五荤之一。立夏后开细花成簇,如芹菜花,淡紫色。五月收子,子如大麻子,亦辛香。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六、七月布种者,可竟冬食。春月挼子沃水生芽种者,小小供食而已。’王祯《农书》云:‘胡荽于蔬菜中,子、叶皆可用,生、熟俱可食,甚有益于世者。宜肥地种之。’”

黄县种芫茜菜的也很多,农家但凡有菜园者,多辟出一角畦点芫茜菜,随长随拔着吃。春天畦的比较少,因为吃不迭就开花结子了。

21种方言的广东话(黄县话都给香菜叫芫茜)(6)

酱油菜

如贾思勰所说,夏天下种秋末收获的,才是芫茜菜的主力军,正赶上黄县人熬酱油菜的季节,酱油菜里要放大量的芫茜菜,可以说酱油菜的风味很大程度上要靠芫茜菜来体现。过去的人不肯浪费,芫茜菜的根也可以洗净放入麸酱缸里腌渍,味道很是不错。还可以放到酱油菜里一起熬煮,软烂入味。也可以剥了皮生吃,味道不像茎叶那样浓烈,细嚼有淡淡的回甘。有一本曾经很流行的书叫《菜根谭》,据说书名的寓意是“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作”,俗语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总让我想到芫茜菜根,嚼起来似乎也不难吃。一时吃不完的芫茜菜,就在窖白菜萝卜时一起入窖,可以吃到来年春天。

芫茜菜主要是作调香料用,凉拌菜离不了它,炒菜炖菜出锅时也要放上少许提香。

21种方言的广东话(黄县话都给香菜叫芫茜)(7)

香菜梗炒里脊

黄县人还常把它作主菜用,芫茜菜梗切段与里脊肉丝并炒,吃着清爽,还可美容瘦身,是冬日里常见的小炒。如果加上切好的乌参丝同炒,就是胶东菜中有名的香菜梗炒乌参,筵席也可上得。捋下的芫茜菜叶子用陈醋拌一下,酸香爽口,亦可解腻。大雪飘飘的日子里,包一顿芫茜菜羊肉饺子,羊肉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之功,芫茜菜有健胃消食之用,热乎乎的饺子吃完,身上寒气尽去,春意融融。

芫茜菜喜凉怕热,在天气凉爽的秋天生长良好,经霜之后,色作紫红,仍不凋萎。芫茜菜本身独具异香,再加上生长期气温较低,所以虫害甚少,基本不用打药,是非常绿色有机的一种蔬菜。今夏持续高温,畦的芫茜菜种子大多发不了芽,导致今年的芫茜菜身价暴涨,最贵时要四五十元一斤,这让平日不起眼的芫茜菜很是出了一把风头,却也使得吃货们的舌尖上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