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梓口的煮馍(金佰安家乡的煮馍)(1)

没到过老家岩峪沟的人绝对不会知道,沟里人所说的“煮馍”并不是在有着汤菜的碗里泡馍吃,它其实就是商州城里人所说的扁食,这在字面上是绝对讲不通的,但要探究为啥要把扁食叫成“煮馍”还确实是个难题。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吃这种“煮馍”,因为岩峪沟是个穷山沟,那时节各家的生活都很困难,别说是能吃到带有肉馅的“煮馍”,就是素馅的也都要很长时间才可能吃上一顿。

严格地说,吃顿“煮馍”是很麻烦的事。要吃“煮馍”了,母亲先要早早和好一盆面让其“醒”着,等“醒”过大约一、两个钟头才放在大案板上揉面,揉着揉着,那刺刺拉拉的面团就慢慢变得光亮起来,随后用盆子将面团扣在案板上再“醒”一会儿,才开始将面团擀开,而且要擀得特别薄,越薄越好。面擀好之后,用擀面杖将面卷起,一层一层折在案板上,用刀切成两公分多的宽面条,再将宽面条一条一条地叠在一起,用刀左一刀右一刀地切成“梯”型状,最后收起来等馅调好后就可以包“煮馍”了。

和大部分沟里人家一样,我们家一般都是吃素馅的“煮馍”,偶尔也吃顿有肉馅的但为数不多。那时的“煮馍”馅主要是萝卜、茄子,有时间还用萝卜缨菜,最多也就是加些豆腐和粉条末,油可能会有点吧,但即使油也很少,调馅时很少见到虾皮,更见不到五香粉之类的辅料。

因为是素的“煮馍”馅,包起“煮馍”来是不容易的。拿起一块面皮放在左手掌中,宽面向里窄面向外,用勺子往其中放适量的馅,压几次才能把馅压瓷实,随后将面皮的窄面对折回来包住馅,就手在靠外边与包着的馅之间用指头压一下,再将有馅的一边翻过来对折起来,最后将对折后形成的两个角放在一起捏实,这样,一个“煮馍”就算包好了。等全包好后你再细看,那一个个“煮馍”就像孕妇一般挺着大肚皮盘腿坐在面前,后面伸出的面也支棱着像她披着一件披风,就像剧中人物一般煞是好看。

我喜欢凑热闹,每到包“煮馍”时总要凑在母亲和奶奶跟前认真地跟着学,一开始时自然很失败,只能按照大人的指导少放点馅才行,等到时间长了些,我倒还包的像模像样的,经常能得到大人的赞许。

我们家人口比较多,每次都要包一“木盘”零一簸箕才能够吃。等忙忙碌碌包完之后,一排排的“煮馍”整齐地安坐在存放它的“木盘”和簸箕之中,它们一个个就像正在接受检阅的士兵一般,还真有点不忍心将它放进锅里去煮。

桥梓口的煮馍(金佰安家乡的煮馍)(2)

其实在我们快包完“煮馍”时,灶火旁就有人开始往锅里添上水点火烧水了,等水烧得滚开时,就会将包好的“煮馍”倒入锅内,用笊篱搅上两圈赶紧盖上锅盖,用大火烧起。风箱“扑塌、扑塌”不停地拉着,不一会儿锅盖沿就慢慢冒气了,等大气喷薄而出时,急忙揭开锅盖,用笊篱搅动几下后往锅里“掂”点凉水再盖上锅盖,这样再反复一次,等再次烧开,“煮馍”就已经煮好,可以出锅了。

在烧水煮“煮馍”的时候,母亲会在一个大搪瓷盆内放上葱花、盐和醋,单等“煮馍”煮好,就很快用笊篱将煮好的“煮馍”捞进搪瓷盆内,然后倒上适量的面汤,慢慢搅一搅,这一盆“煮馍”就可以供大享用了。

桥梓口的煮馍(金佰安家乡的煮馍)(3)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急切地用一个大搪瓷碗连汤带“煮馍”舀上大半碗坐在门槛上大吃起来……“煮馍”的馅本身就是很有味的,加上调好的汤汁则更其鲜美,特别是那采用传统手法用烂柿子做成的醋,酸味纯正直沁人心脾,吃起来真是绝佳的一种享受。等这一碗刚吃完,第二锅就已经下好了,接着再吃上一碗过足煮馍瘾,“拼麻”地简直“连自己的生日都忘记了”。

只可惜这样的机会实在不是很多,我们平时的饭食大多都是以苞谷糊汤拌酸菜为伴的。记得有一天母亲和姐说她们头天晚上喝了碗“煮馍”汤,逗得我们“抗议”了半天,最后才知道是她们晚上实在饿得不行了,在酸菜中倒点开水当“煮馍”汤喝的……

离开老家岩峪沟后我也经常包饺子吃,从小在家学到包饺子的手艺充分地得到了展示,什么“疙瘩子”、“撅狗子煮馍”我都包过,而且还经常包老家岩峪沟的那种“煮馍”(家人叫馄饨),虽然馅比以前的质量好得多,调料也多种多样,然而却再也吃不出以前那种味道,再也找不到以前吃那种素馅“煮馍”的感觉了。

桥梓口的煮馍(金佰安家乡的煮馍)(4)

金佰安的个人简历:

金佰安,男,1954年3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商州夜村镇,1980年7月毕业于商洛师范专科学校,中共党员,1980年8月被派往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2008年重组改名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历任中学教师、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纪律检查科科长、审计监察部副部长、纪委副书记兼纪检监察部部长等职,2015年元月退休至今。

文学作品:通讯“匿名信告出一名好干部”于1997年5月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散文“南瓜花煎饼”、“妻子爱唠叨”于1993年、1994年在“首钢日报”发表。先后在单位报纸“二建通讯”、“中国十冶”、“中十冶报”上发表数十篇文章。自己编印有“走出岩峪沟”上、中、下、续1、续2五本“文学作品”。

摘选自:晒丹凤,版权属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