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小店,主打经营一样产品,我路过几次,欲进去品尝店里的特色——油茶。但是都因为有事没能进去。这天,终于有时间进去了。

老板娘操着外地口音,尽管她努力说本地话,但是总有一些乡音改不了,本地人一听便听出来。她五十开外的年纪,不胖也不瘦,长相普通,是那种容易湮没在人群中的长相,看我进店,马上热情地迎上来,满脸堆笑地说:

“靓女,要吃点什么?来坐、坐”

“嗯,想尝一下你们的油茶”。

“当然,本店卖的就是它,呵呵呵”

“好,来一碗吧”

在她进去准备的当儿,我环顾四周,店不大,摆有五六张桌子,拾缀得也算干净,墙上贴有一张广告,介绍油茶的来历。只有一位顾客埋头吃东西,她桌面上除了一碗油茶,还有一碟煎得绿黑绿黑的饼子。她一面对着手机讲话,一面大口嚼饼,嚼几口喝一口茶。

我问老板娘这是什么饼,她说是艾糍粑。

“怎么样,来一碟,尝尝我家的糍粑?”她眉眼带笑地说。末了又补充一句:

“我家的艾糍粑跟别家不同,都是自己做的,吃过的都找回来哩”

我看已近傍晚,不久后该吃晚餐了,就回绝了她。我再问她一句:

“你,是哪里的?”

“噢,我是恭城的,嫁到这里的”。她温和的回答。

不一会,油茶端上来了。烟气袅袅,面上浮满了黄的白的绿的,黄的是脆果(一种以面粉油炸的小圆球)、白的是米花、绿色的是香菜叶子。轻轻的拨开这一层,露出了姜黄色的略带浓稠的液体,搅动一下,沉底的还有一粒粒炸香的花生米。

如何做广西恭城油茶(广西特产恭城油茶)(1)

我迫不及待的呷上一口,苦!辣!涩!三种滋味瞬间在口腔绽放,我“嗦嗦”地吸气,想让空气冲淡一下辣味,忙不迭舀几粒脆果花生米嚼压压苦辣味儿,顿时,满嘴生香!这苦辣涩来得快,去得也快,香气一熏,便跑得无影无踪了,满嘴只剩下香,它们倒好像不曾来过一样。

趁着热劲,我一边喝一边嚼一边“嗦嗦”吸气。碗空的当儿,我的额头,后背泛出了细细的汗珠,浑身热烘烘的。此时的感受只有一个字:爽!

这油茶以广西恭城地区最为有名最地道。恭城以瑶族人居多,在古代,广西是个人烟罕至的蛮夷之地,树多草长,四季潮湿,蚊虫滋生,盛产一种叫“瘴气”的东西。于是,这里的人就发明了这种油茶,以驱散常年侵袭身体的寒湿气。最先是作为一剂药方广为应用,后来人们觉得它好使,便作为日常保健之品日日服用。

恭城人家家户户日日“打”油茶,为什么称为“打”而不是“煮”?这个不得而知,估计有两重意思,一为动词,油茶的做法是取清明老红茶,老姜,大蒜用器皿擂锤成茸,捶这个动作跟打是一样的,二是以“打”代“煮”比较形象吧。“打”也好,“煮”也好,想要喝一碗正宗的油茶,打和煮都不能省。

擂好的姜茶汁加水熬煮,取汁,喝时趁热注入碗里,加入事先做好的脆果,酥花生米,米花,炒米,炒黄豆,再撒一些新鲜的香菜碎,各人自己捻一撮细盐撒上。一碗苦辣咸香的油茶大功告成。而剩下的渣茸可以继续煮,可反复熬五六次。

油茶几样“主角”都是大辛大辣之物,温燥克寒湿,有开胃消食,健脾祛湿之效。初患感冒喝上一碗,逼出一身汗则感冒立止。

我的家乡,虽然不是油茶的原创地,但是有些人喜欢喝也会做,经常邀请三五好友“打”上一锅油茶,边喝边闲叙家常,靠这碗油茶时时联系感情。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