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块块成熟的玉米,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在沿河湾镇方家河崖窑村的沟坝地,刘俊峰正和乡亲们一起忙着收割玉米,他们在忙碌中不忘拉拉家常、嬉笑几声,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复合种养助增收方法(种养结合迎来好丰景)(1)

“今年总共种了170多亩玉米,光这道沟估计就有30亩吧,这两边的山峁上还有近140亩都种了玉米,这两天正忙着往回收呢。”刘俊峰用手指着山峁的方向笑着说。

“玉米种得多,人手也充足,你看,我们这十多个人已经干了6天了,剩下的估计还得三四天。今年收成好,按照现在的玉米市场行情,估计能收入十三四万元。”刘俊峰一边挥舞着镰刀,一边满意地说。

一年种粮食收入十几万,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来说,这收入非常可观,但对于刘俊峰来说,这才是他的一半“家当”,他的另一半产业还正等着他忙活呢。

复合种养助增收方法(种养结合迎来好丰景)(2)

一走进刘俊峰家的院子,大猪 、猪崽们此起彼伏地哼哼叫个不停,似乎听出来主人的脚步声,集体发出了欢呼声。刘俊峰忙换上喂猪时的“工装”,给猪儿们倒上猪食,堵住它们哼叫的嘴。

“猪场现在存栏140多头猪,赶过年前,应该还能出栏30多头,今年出栏量大概在110头左右,收入也应该有20来万吧。”

光看收入就知道刘俊峰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殊不知喜获丰收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和正常健康的身躯相比,他的残疾更让他难上加难。

2015年前,刘俊峰靠着自己的“砖瓦”工手艺活在城里打拼,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虽说不怎样富裕,但手头也能攒点闲钱。可是好景不长,一次给朋友鱼池帮忙干活,意外触压高压电线,致使右手和双脚筋腱受伤,手中的“砖瓦活”手艺端不住了,钱也挣不了,还得看病花钱,生活的压力让这年轻后生有些喘不过气来。但不管如何,生活还得继续往前,于是他就心生了养猪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7年春节刚过,刘俊峰就等不及了,开始筹划起他的养猪产业。

“建猪场总共就花了2万左右,匠人是自己,帮工干活的都是我的亲戚朋友们,人工和匠工钱一毛没花,就花了点儿沙子、水泥等材料钱。”刘俊峰的话语中不免流露着对亲戚朋友的感激之情。

猪场建起了,刘俊峰马上联系买来10头母猪进行喂养,经过一年繁殖喂养,存栏量就达到到70多头,按当时的市场价计算,一年下来就挣了好几万,这让刘俊峰尝到了养猪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他发展养猪产业的信心。

第二年,他就将猪场挣来的钱全部投资到猪场的扩建上,钱不宽裕又和亲戚朋友借,先后投资近20万,又建起另了一个养猪大棚,存栏量也由原来的70多头扩大到近140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成本也明显提高,这一年下来,猪饲料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又加之市场行情的不稳定因素,养猪风险也大了不少。

“这两年来的猪肉市场行情不稳定,而玉米、豆粕价格不断上涨,饲料价钱节节攀升,养猪成本明显提高,养猪行业真是亏损不少。我的这140多头猪多亏自家的玉米当饲料,否则,也就能赔惨了。”刘俊峰笑着说。

为了减少和降低投资成本,刘俊峰摸索出“种植 养殖”生产模式,年年大量种植玉米,既能节约养猪成本,又能提高玉米的利用率,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玉米磨成粉喂猪能降低投资成本,猪粪又能撒到玉米地做农家肥,还又能减少肥料钱,就是一举两得呀!”刘俊峰骄傲地说。

如今已有近6个年头养猪生涯的刘俊峰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养殖经验 ,从“玉米—猪—肥料—玉米”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让他把种植业的利润转移到养殖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节约了销售玉米及购买饲料等中间环节的成本,真是一举多得。

“如今的猪肉价钱一路疯涨,今年种的这170多亩玉米也丰产,就按现在的行情,赶年底收入20多万不成问题,养猪致富的好日子又来喽!” 刘俊峰满怀信心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