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见证了太多的内战,直到大明王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南京终于迎来千余年来第一次外战。这一战,城内万余明军对阵53名倭寇,规模比1937年南京保卫战规模小太多,但南京蒙受的耻辱并不少。200倍于敌的明军面对区区53名倭寇,居然紧闭城门,不敢出击。倭寇攻城两天,虽未成功,但竟搏杀明军1000余人,自己不折一人,从容离开,而明军竟不敢追击报仇。如果说1937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是这座名城的“百年之耻”,那1555年53名倭寇攻打南京,就是这个名都的“千年之辱”。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倭寇最多时多少人(竟在大明王朝浙皖苏三省如入无人之境)(1)

明代倭寇侵扰示意图(图注)

据《明史·日本传》记载,这百余名倭寇在杭州分兵,一路北向,一路西窜,本文主角是西窜的53名倭寇。这股倭寇在浙、皖、苏三省进行了一次不可思议的大纵深窜犯和“游击”,其流窜路线非常清晰:

浙江:杭州—建德—淳安

安徽:徽州—绩溪—旌德—泾县—南陵—芜湖—太平

江苏:江宁—南京—溧阳—宜兴—无锡—苏州

倭寇不远千里,飘洋过海跑到大明王朝的地盘上撒野,目标不外有二,一是劫财,二是劫色。但这53号人很奇怪,对财物和女人都不感兴趣,专爱打县城、杀官兵。对此,明朝官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帮家伙什么来头,究竟想干什么?

不少人怀疑这53名倭寇是日军派出的侦察部队,目的是探路,为日后大举进攻中国作准备。苏松巡抚曹邦辅[1]亲自指挥对付这股倭寇,他在战前动员时对部下说:“这几十个人的战斗力相当于几千人,我方地形和兵力都暴露无余。如果以后倭寇大举来犯,咱们怎么应付?所以此次出击,务必一网打尽,否则就不要回城了。”(此贼势捋数千劲敌,我地形、兵力为彼所窥,他日大举入寇,何以支之。誓灭此尔后入城。[2])著名的《筹海图编》[3]也写道:“这股倭寇流窜8个郡3000里,窥尽我方的兵力、物力、地理情况;而且倭寇不杀平民、不抢东西、不贪女色,一个劲儿朝内地流窜,可谓居心叵测!曹邦辅消灭的不是普通倭寇,当是倭寇中的头目,不只剿灭了53个倭寇,而是消灭了成千上万个敌人。”(其所经历八郡,转战三千里,凡人材、物力、地形靡不了然于胸中;不杀人,不掠财,不奸妇女,周流深入,其志讵可测耶!曹公所斩,似当以贼首律之,而不当视为常贼;似当以千万人拟之,而不当拘其为五十三人也![4])乍一看十分有理,不过也有解释不通的地方:谁见过侦察兵有这么嚣张的吗?为什么不悄声无息地达成侦察目的,非要这么大张旗鼓,惟恐天下人不知?

倭寇最多时多少人(竟在大明王朝浙皖苏三省如入无人之境)(2)

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笔下的倭寇形象(图注)

据查,这53名倭寇来自日本九州,是日本东南部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方,向来“盛产”倭寇。从这股倭寇的行动特点看,很可能是九州最南端的萨摩(今日本鹿儿岛县)人。萨摩人特征明显:开化较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崇尚武力、憨不畏死、缺乏谋略。1555年,日本九州战事频仍,岛津氏为了统一全境,正和蒲生氏和肝付等反抗势力打得不可开交。战败的武士沦为浪人,不少就选择到中国沿海当海盗。

这53名倭寇的来路清楚了,那么他们不杀人、不劫财、不奸淫,一味杀官兵、打县城,究竟想干什么呢?这样做有什么价值?笔者也难以理解。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著名儒学家雨森芳洲,曾这样评价萨摩人:“好生恶死是人之常情,不过萨摩州民俗却不一样。谁犯了大罪,官府不需要囚禁他,只要告诉他,你罪大当死。那么这个人答应一声就回家剖腹自杀,没有任何犹豫。关于日本人轻生的说法,实在是因为萨摩州而得名……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就义,君子之所难。而萨摩州则人人如此,岂有气节之可论,概其土风奇怪云。”[5]总而言之,不必把日本鬼子尤其是萨摩倭寇想得那么仁义道德,舍身取义,他们的动机和无畏有时候很原始、很野蛮、也很无来由,有一点半人半兽的味道。

倭寇最多时多少人(竟在大明王朝浙皖苏三省如入无人之境)(3)

日本萨摩藩(红色区域一带)

引文出处:

[1] 曹邦辅(1502~1575年):山东定陶人,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先后任元城南和知县、云南道御史、陕西巡按、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他指挥剿灭53名倭寇后,再接再厉,又杀掉约600倭寇。但事后严嵩义子赵文华夺其功,并用诬言导致曹邦辅被逮捕,被贬朔州。

[2] 郑若曾:《筹海图编》,北京、沈阳: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90年,第703页。

[3] 《筹海图编》:胡宗宪幕僚郑若曾编著,主要叙述嘉靖年间东南沿海抗倭事,共13篇,是研究明代抗倭的重要史料。

[4] 王浩:《53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年,第10页。

[5]《53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