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电影演员葛存壮,现今常会被许多人加一句“葛优的父亲”。

其实,作为一位老电影艺术家,葛存壮从建国初期开始,就一直活跃在银幕上:《红旗谱》中的地主冯兰池、《小兵张嘎》中的日本鬼子小队长龟田、《平原游击队》中的狗腿子、电影《决裂》中满口“马尾巴功能”的孙教授、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和电视剧《徐悲鸿》中的画家齐白石老人等等。

三年前的2016年3月,中国影坛这位国宝级老戏骨永远告别了观众。诸多媒体都报道了“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因脑梗引发心脏衰竭去世的消息。”这一刻,葛存壮享年87岁。

回看葛存壮一生参演的几十部影片,会发现真没几个是主角;他在银幕上塑造的几十个人物,多是配角,也基本没几个是“好人”。

90年代葛存壮演过的电影有哪些(一生演反派七十岁却意外获奖)(1)

不过,葛存壮在片中饰演的哪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也都被他赋予了鲜明的特点。他留给观众的印象,始终是银幕上的“坏蛋”之一。

扮演反派角色从未获得过奖项的葛存壮认为,演反面角色并不是一件坏事。

他曾真诚地表示:“我从来没有过‘为什么偏偏让我演这个反面角色’的疑惑,而且我演反面人物演的很投入···”

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时,葛存壮幽默地说:“那个年月的时候我比较瘦,颧骨也比较高,那个样子不太让人喜欢,导演看着我好像大概也不大顺眼,所以老让我演反派。”

他说:“过去的电影,强调为政治服务,主要角色没有个性,都是一些‘高大全’那一类完美人物,演完以后也没有人记得住。而我演的反面人物,在演绎的过程当中,反而没有什么顾忌,可以放开手脚去演,演得很过瘾。”

“虽然我总演‘坏蛋’,但我是个演坏蛋的好人”。这是葛存壮的自我评价。

说自己是好人,并非他在自夸自擂。1963年拍电影《小兵张嘎》时,葛存壮曾奋不顾身跳进白洋淀营救过落水化妆师。

葛存壮回忆:“在白洋淀拍外景的时候,有一天下午的拍摄间隙,剧组里的人在白洋淀里练习划船和游泳,我也游了一会儿。正要爬上一条大船休息时,水面突然传出‘不行了,救命啊’的呼喊声。我一看,五十米开外,一个人正在水里扑腾,眼看就要沉到水底了。那是剧组里的化妆师小张。我本能地转身离开大船,奋力向他游去,很快我把他架了起来,拼命地踩水上浮”。

葛存壮说,当时“我根据刚来剧组时学到营救溺水者的知识,准备打晕被救者,这样会很容易把溺水者托到岸上。而小张也认真地听过那堂课,我正准备打晕小张,小张的嘴刚露出水面就对我说:‘你可别把我打蒙啊!’我一听立即说:‘只要你别乱动,好好配合,我不会打蒙你的。’其实,我想打蒙他也已经没有劲儿了。这时,扮演小嘎子爷爷的李孟尧也跳下水,但因为小张实在不会水,总往下沉,我和老李用尽了全身的劲儿,最后才把人架到了船上。后来别人说起这事,我说,谁都能那么干。”

拍《小兵张嘎》的时候,剧组去白洋淀都是乘坐大卡车,每人带个背包,装着自己的铺盖和换洗衣服。拍戏期间,导演和小演员住在当地一所小学校里。晚上学生放学回家,剧组人员把两张桌子一拼就当床住。葛存壮等演员另住在当地农家的一个小院子里。

当时,剧组伙食费一天是一块五,公家出一块,演员自己掏五角。那时候大家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挺开心的。人民公社和老百姓也都很照顾演职员,他们知道拍电影也是为了革命,都尽可能地给剧组提供方便。

90年代葛存壮演过的电影有哪些(一生演反派七十岁却意外获奖)(2)

拍摄这部电影时,葛存壮是剧组中的演员组长。拍片的1963年夏天,因周边连续降雨,白洋淀遭遇了洪水灾害。

葛存壮回忆:洪水一路逼近白洋淀、天津,当时有口号要“保护天津”。我们住的地方其实就在白洋淀大堤的旁边,那时戏是拍不下去了,我这个组长就要组织大家一起抗洪抢险。

于是这些演员和当地的老乡一起都去抗洪了。当时洪水来得很急,剧组的住处都已经淹了,有的房间里都进了水。文化部领导专门下达指示,命令《小兵张嘎》摄制组突围。

葛存壮立即组织大家开会,提出一定是要保护孩子和老人,让他们先撤。当时演员住的院子里有棵树,葛存壮就跟组里的两个男演员说,“这棵树就是戏中张嘎子奶奶的,万一要是水来了,你们就负责把奶奶往树上推。”

随后,上级给剧组调了一艘机动船,来接他们转移,但一趟船只能坐十几个人。于是,葛存壮就让孩子和老人先走,剩下的人负责抢运摄影器材,一趟趟地搬到船上再运走。

葛存壮记得:每搬一次,住的地方水位就升高了十来厘米,好不容易大家才全部撤到天津,再从天津返回到北京电影厂。

观众后来看到的电影《小兵张嘎》。似乎都是在白洋淀拍的,其实有些不是。片中除了一些大的远景场面外,好多都是在北影厂搭外景拍摄的,经过技术剪接,一般都也看不出破绽。

葛存壮1929年1月出生于河北。因家境贫寒,没读完小学就去当了学徒工。10岁时全家闯关东,来到黑龙江齐齐哈尔谋生。抗战胜利后,他在齐齐哈尔铁路医院当化验员,工余经常参加文艺活动。1947年考入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当过演员,也在乐队拉过胡琴、小提琴等。两年之后,葛存壮因出色的表演天分,被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职业演员。但他的演艺道路却是从跑龙套开始的。

葛存壮晚年回忆,那时候的跑龙套,就是在一部戏里一会演这个老乡,一会粘上胡子演老头,再一会就是穿上换了衣服演日本兵。

葛存壮说,刚接触拍电影时,自己经常被当做群众演员来用。当时年轻,也甘心情愿,很高兴地去跑龙套。

有时导演说,葛存壮你现在换游击队的衣服,我就换上了游击队的衣服。好,拿起枪来,我拿起枪来,让我对着镜头,一枪打出去···。拍了几个镜头,导演又让他换衣服。他问换什么衣服?日本人的,演日本兵。于是,葛存壮就穿上日本兵的衣服。

电影镜头多是分开拍的,到幕后剪缉的时候,因为他是跑龙套的角色,脸也看不清楚,就把他演游击队员放枪的那个镜头和他演鬼子中弹的镜头给接到了一起。结果,这个戏就成了“葛存壮把葛存壮给打死了”。也真够戏剧的了。

葛存壮回忆说:在那个年代,我们演戏都是任务,是厂里组织分配的。不管是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不管是重要演员、一般演员,还是群众演员龙套,只要有了通知就得去演。我们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不能说我不喜欢演就不演。

葛存壮第一次上银幕就只有两个镜头。他记得,在影片《赵一曼》里,他演一个伪警察,其实就两个镜头。当时的场景是审问赵一曼,伪警察一旁做记录:赵一曼闭口不说一句话,记录的伪警察忍不住了,啪,把笔一放···。就这两个镜头。

在影片《平原游击队》中,葛存壮演一个汉奸狗腿子,是恶霸地主的儿子。虽然镜头也没有几个,但他也愉快地去演了,而且表演极其认真到位。

90年代葛存壮演过的电影有哪些(一生演反派七十岁却意外获奖)(3)

就是凭着这样不管角色大小都认真对待的态度,葛存壮的名字不仅出现在了电影《赵一曼》的演员字幕里,而且逐渐成为新中国电影银幕上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符号。

时隔几十年之后,葛存壮在说起自己的演艺经历时,感慨不已:“小角色也要当成大角色来演,我对演配角没有怨言,我觉得当群众角色也是给自己未来的电影事业、演艺事业打下基础的过程。只有这样,一旦遇到主要角色自己才能够扛得起来。”

1953年,葛存壮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在北影厂,他遇到了他的人生伯乐凌子风导演。

1959年,凌子风执导根据作家梁斌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旗谱》。选演员时,他决定让29岁的葛存壮来饰演大反派地主冯兰池一角。

接戏之初,葛存壮自己很不自信。他对导演凌子风说,让我演这个角色我不会演,我演戏都是演的很少的角色,功底方面也不是很扎实。

凌子风问他:“葛存壮你为什么想这么多,我用你,就相信你能演好。”葛存壮说“凌导演,你怎么相信我能演好,我心里还没底···。”

凌子风告诉他,尽管你没有演过什么主要角色,你很多群众角色加起来给我一个印象,我觉得你葛存壮能够把这个演好。

当时葛存壮29岁,剧中地主冯兰池这个角色是要从30来岁演到70多岁,跨度很大,戏份也很足。

凌导演让他认真看看剧本。葛存壮看了剧本又读原著,小说里关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描写,令他大受启发,他立即剪下来贴在剧本上,不时看一下,反复揣摩。在表演的时,他就用小说里的语气和内心感觉去演,成功完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恶霸地主形象塑造。

影片拍完后,上级领导审片,除了肯定导演以外,还充分肯定了葛存壮的戏份,称赞“北影又出了一个表演艺术家”。

影片《红旗谱》上映后,葛存壮的表演得到观众和评论界一致好评。他也由此开始,以扮演反派角色走红银幕。陆续在影片《粮食》和《小兵张嘎》中,饰演了日本鬼子形象,将侵略者的丑恶的嘴脸和丧尽人性的心态,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银幕上成功出演反派形象,却好悬影响到葛存壮的恋爱结婚。

90年代葛存壮演过的电影有哪些(一生演反派七十岁却意外获奖)(4)

(葛存壮与妻子)

葛存壮和妻子施文心是1954年认识的。那时,葛存壮已经到北影厂工作,施文心在学校读书。施文心年轻时优雅美丽,让葛存壮一见钟情。

虽然施文心觉得葛存壮人挺老实又善良,但却迟迟没有答应他的追求。因为那时葛存壮开始演反派角色,施文心担心结婚后被人说闲话,自己也没有心理准备接受葛存壮饰演的“坏人”形象。葛存壮则锲而不舍,穷追不止,施文心到哪,他肯定就跟到哪···。

施文心毕业下乡后,葛存壮长途跋涉跑去探望。下了火车又不顾疲惫,步行了几十公里赶到施文心的驻地,这一举动,终于打动了女友的芳心。

此外,虽然他两人关系处的很好,但施文心的家人还是考虑了一段时间,并对葛存壮百般考察,才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恋爱了两年多之后,两个人终于如愿以偿地于1955年喜结连理。那时生活条件差,两人在剧团临时借了一个间房,放了一张双人床,把各自的行李抱过来凑在一起,就算洞房了。

如果拷问葛存壮一生最好的作品是啥?那就是他与爱人的宝贝儿子葛优。

葛存壮自己晚年正是如此认为。葛存壮说:“比起这些角色,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葛优的爸爸。”

晚年葛存壮最高兴的话题,就是谈论儿子葛优,并说自己平时干得最多的工作也是帮葛优挑选剧本和角色。他说:“一定要让他演那种接地气的、贴近生活的角色。”还笑言:“如果不听话,观众不买账,我照样可以揍他。”

或许是受父亲艺术细胞遗传和身教,葛优的演技日益提高,终于成为公众最喜爱的影视红星。

90年代葛存壮演过的电影有哪些(一生演反派七十岁却意外获奖)(5)

(葛存壮与儿子葛优)

葛存壮还曾打趣道:“只要人家知道我是葛优他爸,我就很高兴了。没问题,叫葛洲坝都行。”

原来,葛优成名后,一天葛存壮与老伴去逛街,有人说了一句“那不是葛优他爸嘛”?这句话却被葛存壮听成了“葛洲坝”。后来也就有了他那句“只要知道我是葛优他爸,叫我葛洲坝都行”的戏言。

在谈到他今生最令人满意的角色时,葛存壮回答说:“哪部作品是我的杰作,我一直认为应该由观众评价。如果你一定要问我葛存壮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葛优”。

葛存壮在演艺生涯二十多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反派经典。但在他70岁那年,他改变了戏路,凭借一个正面形象获得了大奖。那就是他在影片《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扮演的齐白石老人。

葛存壮说,我演齐白石拿了一个表演艺术学会奖,还拿了一个金鸡奖。

其实在影片《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之前,曾有一部让他出演齐白石的电影。在演这个角色时,因为齐白石已经不在了,葛存壮就去找他的弟子们采访,请他们回忆齐白石,谈齐白石的人生经历,了解他的性格和习惯。他还买来宣纸学练字、练画。在这个过程中,齐白石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已经有了蓝本。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部电影遗憾地没有拍成。

1997年浙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周恩来伟大的朋友》,开始找片中扮演齐白石的是别人,但怎么化妆造型都不够像。后来,饰演周总理的著名演员王铁成对导演说,能不能把葛存壮老先生请来试试。于是,剧组就找到了葛存壮。一听说演齐白石,葛存壮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创作欲望,马上就接受了任务。

化妆、造型后,葛存壮发现自己脸部对照原型有些不像。他猛然想起来,自己的牙齿是假的,一摘下来就像了,而且说话也像白石老人。所以表演的时候非常到位。

90年代葛存壮演过的电影有哪些(一生演反派七十岁却意外获奖)(6)

电影拍完了,当时电影厂和上级领导审看后,认为这个角色应该准备报金鸡男配角奖。但演员想拿奖,必须是自己给角色配音,别人配音不能拿奖。为了保这个奖,葛存壮果真亲自为这个角色配了音。

1998年在葛存壮即将度过自己70岁生日时,荣获了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是葛存壮从影50年来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也是对他多年饰演配角所付出辛劳的最好回报。

获奖那年,正好葛优获了电影百花奖,所以令葛存壮特别高兴。因为一家子双喜临门。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