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就赔!新冠隔离险要买一份吗?”“疫情期间,出行无忧防疫隔离险”“隔离一天补贴1000,躺赚上千元”......近日,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再次让此前走俏也备受争议的“隔离险”进入大众关注的视野。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的影响,多家保险企业推出了“隔离险”。然而记者注意到,“隔离险”存在消费者被隔离却无法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严苛无法提供等诸多问题。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关“隔离险”的投诉超过1500条。

“隔离险”宣称隔离就赔?

符合理赔条件却不容易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时发现,不少商家针对疫情国内、外出行,打着“隔离就赔”等宣传,推出不同套餐的“隔离险”,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金额在每天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隔离险”理赔却并未像广告中说的容易。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有关“隔离险”的投诉多达1579条,投诉主要集中在默认与机票搭售、强制购买;退保手续费高昂;因疫情原因取消行程,“隔离险”无法全额退款;被隔离却无法理赔等诸多问题。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在售的一款“隔离险”,保费为59元,保障期限为1年,包括意外身故、伤残、特定传染疾病身故保险金;猝死;新冠确诊给付;新冠肺炎集中、居家隔离津贴。其中,新冠肺炎集中、居家隔离津贴的理赔范围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密切接触;二是居住或工作,旅行途径地或目的地被确定为中高风险地区而被要求隔离。符合以上两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即可理赔200元/天,最长30天。

值得注意的是,不属于新冠肺炎集中、居家隔离津贴的理赔范围有五种情况:包括次密接;居家健康观察、检测、监测;当地政府要求,来自非中高风险返乡/探亲的隔离;主动去中高风险或全域封闭管理地区;未过等待期,已在中高风险或全域封闭管理地区、已经确诊、疑似确诊、密切接触者、被隔离中等。

此外,理赔条件显示,2天等待期后才可理赔。“今天投保明天生效,隔离津贴要在生效2天后,被隔离才属于理赔范围。要是今天投保明天被隔离,就是没有过等待期,不能理赔。”店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银保监会同日重磅发声(隔离一天补贴千元)(1)

某电商平台某款“隔离险”客服对话

银保监会出手规范“隔离险”

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将追究法律责任

针对当前许多“隔离险”理赔限制条件较多等问题,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财险部最新发布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在开发设计保险产品过程中,应以保险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基础,在综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风险程度的情况下,依法依规开发产品,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各公司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科学理性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切实有效的风险保障。

在规范宣传销售行为方面,《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不得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等重要情况做出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

在明确保险责任方面,《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应充分履行说明义务,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以及理赔条件等进行充分说明,并依法依规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和说明。

此外,保险公司应严格理赔管理,应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工作,做好相关业务的解释和后续保险理赔服务工作,对发生保险事故的,应主动做好理赔服务,不得无理拒赔,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理赔诉求,防止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银保监会财险部表示,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隔离险”大多属于意外险,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扩展新冠肺炎相关责任的意外险,将隔离、新冠肺炎身故、确诊等内容涵盖其中。从险种形态和赔付责任上看,“隔离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亟待规范。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应注意阅读保单条款,弄清楚保险的免责条款后再做判断。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方圆

来源: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