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每本书都是一道打开的幻门,我们的身体无法吸居期间,但心思畅游,我们得以体验魔术般的奇迹与奇迹般的自由---周晓枫

惊艳的事物总能让人一眼心动(从来是素简低调)(1)

春夜荡。,春夜荡漾。简直睡不着了,春天来了,风是知道的,虫子也是知道的,《灵飞经》居于春夜都是飞动的灵气和水气,这样的春夜只能看飞起来的《灵飞经》,春水一样,波动着、荡漾着。

简直像一只翠鸟。

爱极了雪小婵的文字,充满了灵气和灵动,每个熟悉的字、词经她的妙手生花,组成了一幅恢弘大气的水墨山水画,无论是春夏,抑或是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读她的文字,总会有不同的收获,那种唯美氤氲下特有气韵,那种古典和现代相互融合的意境深远流畅,让你怎么喜欢都不过分。

入手《赶山走海追春风》是冲着雪小禅的文字去的,却意外地收获了其他数位:周大新、刘醒龙、胡烟、姜华等作家,笔下作品的芬芳馥郁。原本只想收获雪小禅一缕春风的文字,《赶山走海追春风》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惊艳的事物总能让人一眼心动(从来是素简低调)(2)

《赶山走海追春风》收录了20位著名作家关于人间风物的作品,分为“煮字为药”---文化生活,“寻旧访迹”---古旧时光,“山河海阔”---自然风光,“人世光阴”---脉脉温情四辑。

光看这四个主题的划分,眼中就布满了温馨唯美,收录其中的文章更是字字珠玑,让你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见缝插针的空闲里也能享受诗意的文字,透过文字的窗户看见自己,领悟到生活处处诗意,只需要你细心捕捉。

一个人看过好东西眼才能高,见过好东西胸才能阔,读过好文章,才能在生活中学会平心静气,涤荡生活的尘埃,欣然自得然后其乐融融,接受万物所赐,无惧未来。

每次去西安,都会在大雁塔下坐一会儿,听风铃。风吹过来的时候,大雁塔的风铃吹得格外动人,恍惚之间,文字的熏陶下,生活所求皆被时光磨出了最美的包浆,然后熠熠生辉,然后星河灿烂。

惊艳的事物总能让人一眼心动(从来是素简低调)(3)

胡烟在《大匠之门》中写道:人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时候是会发光的,身上就有那种气场,那种朴素且笃定的匠人气。……一件表面上看起来普通的事情,其深度是无限的。坚持做,持续的做,总会有所感悟。

“古人品评一幅画的优劣,常用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来分类。匠人作品常被归为能品。”所有的文字里都包含着朴素的哲理,如世友闲话般娓娓道来,细致却不繁琐。

曾经有人提到旅游和旅行的区别,单就字面意义上来讲,游和行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如果你看过周大新、王剑冰、陆春祥、彭程等作家用文字记录下的旅程,你才会明了那种直达心灵的慰藉的旅程,是多么的让人刻骨铭心的愉悦,那些拨开历史尘埃迷雾的探寻者的脚步,是多么的让人心弦悸动,阅读,的过程你才会领悟有趣的人生,真的是一半是山河湖海。诗和远方是真实存在的。

在这所有的游记里,我最喜欢的是郭梅的

惊艳的事物总能让人一眼心动(从来是素简低调)(4)

《到灯塔去》,作者郭梅用著名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1927年创作的准自传体意识流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作为游记的开篇,女作家的细腻温婉,总是在不起眼的小细节绽放,寻常一本书,便让到灯塔去这个游程变得有所不同,充满了浪漫的邂逅和醇厚的诗意回忆。

她用“灯塔”这个参照物,串联起了记忆中的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还有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叫显克微支的波兰作家的短篇代表作《灯塔看守人》,然后水到渠成的将灯塔,铺陈蔓延到守灯人的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

唯有坚守,才有光明,才有未来,灯塔将“坚忍、坚守”和最柔美的“爱与情”完美结合,让人顶礼,又令人迷醉。

无论是“激情内敛、深沉隽永”莫奈笔下的《远方的灯塔》,还是法国片《守望者》和美国片《灯塔看守人》,不约而同的选择“灯塔”作为主人公爱的见证,余韵悠悠……他们都胜在抒情。

惊艳的事物总能让人一眼心动(从来是素简低调)(5)

全篇对岱山的灯塔,描绘的着笔点落墨并不是很多,但是,阅读完后,却让读者对于“灯塔”充满无尽的向往,所谓上兵伐谋,用来写文章布局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