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兔的故事和兔的传说(兔工匠每日国学)(1)

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家语 · 六本》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gàng),而有危亡之败也。”

孔子遇到用网捕鸟的人,看到他捉到的鸟都是些小家伙。孔子就问捕鸟人:“抓住小鸟,大鸟却抓不到,这是为什么?”捕鸟人说:“大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很难抓到,小鸟贪吃容易抓住。要是小鸟跟着大鸟,那就抓不着了;要是大鸟跟着小鸟,那大鸟也可以抓到。”孔子回头跟弟子们说:“容易受惊吓而避开危害,贪吃而忘记危险,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而它们又因为跟从的对象不同得到不同的福祸。所以君子会慎重选择自己跟从的人。长者的谋略,能借以保全自己;仿照年轻人那种蠢事,就会有危险至死的祸患。”

大鸟容易受惊吓,其实就是警惕性高,这让它们可以及时避开很多危险;小鸟就知道吃,网罩到头上都不知道。有意思的是,如果小鸟跟着大鸟行动,遇到危险也能跟着大鸟一起避开,但要是大鸟跟着小鸟低头猛吃,也一样容易中了捕鸟人的圈套。孔夫子不愧是圣人先师,他在这捕鸟的趣事里发现了大道理:君子慎其所从。

每个人都难免会受到别人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作用往往超过人自身的本性。比如,跟着敏捷而主动性强的人做事,本来爱磨磨蹭蹭的人也会行动麻利起来;跟着遇事必拖延的人行动,原本挺利索的人也会被磨没了行动力。所以孔子要告诫弟子们小心自己行为跟从的目标,留神别人对自己的影响。以品行方正、智慧多才的人为榜样,可以得到有益的学习;盲目跟着人做无聊的蠢事乃至错事,自己的时光会被浪费,更要承受错误带来的各种苦果。

君子慎其所从,“慎”的目标是自己跟从的对象,也就是影响自己的人,但真正能让自己做到“慎”的,还是对自身学习、发展的良好规划和严格要求。

建议:与孩子分享这个故事,讨论一下小鸟和大鸟应该怎么“跟从”吧。

关于兔的故事和兔的传说(兔工匠每日国学)(2)

兔工匠儿童慧馆,给孩子快乐,智慧和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