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静眠师太(富书专栏作者)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1)

这两天,因为一则火上热搜的新闻,网上又掀起了一波关于“学历是否重要”的讨论。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2)

陕西宝鸡龚先生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在北京中关村一家公司上班,工作两个多月后,小伙子瞒着家人裸辞考研去了。

龚爸爸知道后气的不行,好好的工作说辞就辞,太任性。

儿子坚持己见,自己本科学历在单位是最底层,同事都是硕士博士,压力山大啊,如果家人不支持,自己打零工也要考研,很执着。

龚爸爸虽然无法理解,可看儿子意志坚定,最终还是陪同赶赴考场。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3)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4)

新闻出来没多久,各种声音纷至沓来,舆论趋于两个极端:

有人高呼学历不重要:

小伙子以考研的方式躲避职场压力,可见不是真想学习。就算考研成功,以后就业还得从底层做起,未必比本科生赚得多,白白荒废光阴。

有人祝福鼓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历、能力缺一不可,只要有机会,能考研就考研,能读博就读博。不管你承不承认,学历是一块很好的砸门砖,门都砸不开,你咋上班?

两派观点,针锋相对。

我们支持哪一派呢?

考研辅导名师张雪峰在《超级演说家》中是这样回答的:“世界上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绝对不会去一般学校招聘。”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5)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6)

当时鲁豫问张雪峰:“是因为真的相信考研会改变一些人的人生,还是因为自己做这行才这么说?”

张雪峰强调了三遍:“我是真的相信。”

有人说,如今社会看重的是能力,不再是学历。

嘉宾马丁也与张雪峰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马丁说,他的公司招人不看员工学历,张雪峰老师怒怼:“所以你不是世界企业500强”,全场哗然。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7)

事实上,人生最不能放弃的,就是不断的自我成长

学历不仅代表了这个人现在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了他未来的能力。

可悲的是,所谓“学历不重要”、“读书无用”的荒唐言论,在当今社会竟然还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8)

为什么总有人鼓吹“学历不重要”?

学历的确不能决定一个人这辈子是否成功顺遂,但居心不良宣扬“学历无用”论的人,非蠢即坏。

学历真如他们所言,毫无价值?

当然不是。

鼓吹者往往会用落榜者逆袭、高分者低能的故事,来证明学历和最后获得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往往是不对等的。

小A:“卖煎饼的大妈都月入3万了,硕博毕业,有的人连工作都找不到!”

小B:“老家的一个小姑娘嫁了个专科学历暴发户,那叫一个有钱。她同学今年刚博士毕业,工资少得可怜,房子都买不起。”

他们在说谎吗?

没有,这的确是事实。

但这些人犯了一个逻辑谬误,叫幸存者偏差,而且也没有遵守基本的“概率推理原则”。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样本大小在这个问题中的重要性。

这些其实只是个例,因为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有很多。

所有拿个例讲道理的,都是耍流氓。

一件事情总有两个解释:一个对自己有利,另一种对自己不利,只要选择前者,他们便能够自欺欺人地将自己蒙混过关。

又有人开始反驳了。

小C:“比尔盖茨不是辍学了吗?现在照样当全球首富。”

小D:“扎克伯格和乔布斯也辍学了啊,他们照样对世界有巨大影响。”

睁大双眼,看看这些名人辍学的学校:

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是哈佛大学,乔布斯是博士毕业率排名全美第三的里德学院。

你只看到了他们辍学,却没有看到人家能考上哈佛的实力。

比尔·盖茨申请哈佛时的SAT分数是1590分(满分1600)。

乔布斯辍学是因为看不出这所学校必修课的价值所在,而且他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听他感兴趣的课程。

辍学后的盖茨又怎么评说呢: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9)

而扎克伯格从哈佛辍学13年后,拿到了哈佛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辍学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学历,恰恰相反,他们几乎都在强调学历的重要性。

往往笑到最后的人,也是一辈子都在接受教育的人。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10)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11)

比学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断努力的态度。

有人说:现实就是这样,学历是一张车票,没有这张票,你哪都去不了。

没错,梦想在远方,我们需要先拿到车票启程上路。

但学历从来不是通用票,仅仅是入场券。

我们注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靠我们自己的内心的选择。

无意间在知乎里翻到一个问题:你做的最大的赌是什么?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的时间定格在2016年。

这位答主和大家分享了他父亲这辈子做的最大的赌注,就是无条件信任儿子能出人头地,在负债累累的艰难日子里,在亲朋好友的阻拦和冷嘲热讽中,坚持让他学习电脑编程。

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儿子是这么做的:

1、初中毕业底子差,电脑学习犹如天书,老师不待见,同学更优秀,自己只能加倍埋头苦练。

2、每天24小时,除了睡觉,都趴在电脑前学习,最终顺利通过当时最难的计算机编程考试,获得证书。

之后的社会求职之路也是坎坷不断,但儿子也都咬牙坚持到底。

如今儿子已步入不惑之年,完成了二次创业,家人生活优渥,儿女双全。

人生至此,可以圆满落幕。

当然,这一切都感谢答主父亲的这场豪赌,不然就没有答主现在的成功。

但更要感谢的,其实是答主自己。

没有谁的成功不是赌博,赌的是未来,赌的是自己。

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舒服,什么都不做确实比较轻松,但只是一时的快活,等着你的将是无比灰暗的人生。

电影《风雨哈佛路》中,主人公莉丝是被命运捉弄的悲惨少女。

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她在毒品、艾滋、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童年。

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也不奢求别人的怜悯,她说:“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12)

最终,她历经重重磨难,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世界上只有两条路:一条正确的路,和一条简单的路。

放弃眼前利益,追求长期价值的耐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马云曾说,自己一直坚持一个信念“态度比能力重要”,你过去的态度,决定了你现在的能力,你现在的态度,决定了你未来的能力。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13)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14)

与其说学历重要,倒不如说学历背后体现的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延迟满足的能力、克服逆境的能力更重要。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有时会看到一个又一个人超过自己,看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甚至跌在泥潭都未必有人拉一把。

可你要知道,在漫长坎坷的奔跑途中,绝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主动放弃了。

因为他们对于未来的惩罚和收益总是估计不够,倾向于简单考虑眼前的得失,导致目光短浅,屡屡决策失误。

最终或是去寻找捷径,或是终生止步于此。

那些想走捷径的人,最后都走了弯路;

那些止步原地的人,也最终碌碌无为。

所以,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拥挤。

高校毕业、顺利就业,成功开创一番事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不能是你?

人生在世,努力一把总是无悔的。

无论最终取得的学历高低,只要仍在奔跑,你所经历的一切,幸福也好,痛苦也罢,都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你的力量源泉。

穿越荆棘迷茫,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一定是你。

人的成长就是面对一切(笑到最后的一类人)(15)

作者简介:静眠师太,富书专栏作者,85后才华有限女青年,用文字和你聊聊人间鸡毛蒜皮事,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富书2018重磅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