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影版悲惨世界(风靡影坛的歌舞片悲惨世界)(1)

《悲惨世界》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作品。这部著作从酝酿到完成,前后历时了三十多年。从1828年起,雨果就开始构思,到了1845年,他才真正地动笔创作。一直到了1861年,雨果才终于写完了整部书。相较另一部巨著《巴黎圣母院》,他仅仅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作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悲惨世界》在20世纪已经被十多次拍成电影,最早的一部可以追溯到1934年。而2012年拍摄的《悲惨世界》,是唯一一部音乐剧形式的电影《悲惨世界》,它的前身是风靡了30多年、拥有将近7000万观众的音乐剧版《悲惨世界》。

1980年,两个法国人,音乐剧剧本作家阿兰·鲍伯利和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大胆地把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的史诗故事《悲惨世界》改编成了法语版音乐剧。1982年,英国人卡梅隆·麦金托什听到了这个法语版的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专辑,1985年,他将史诗般的《悲惨世界》带到了伦敦。卡梅隆·麦金托什是音乐剧界最负盛名的金牌制作人,1982年,他制作的经典音乐剧《猫》,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随后的《歌剧魅影》同样大获成功,成为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最久的音乐剧。

2012年,曾经凭借《国王的演讲》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导演汤姆·霍伯,将音乐剧《悲惨世界》改编成电影。汤姆·霍伯来自英国,母亲是历史学家,他也很喜欢历史题材。汤姆·霍伯内敛沉稳,在表现历史人物传记影片《国王的演讲》中那个口吃的国王时,突出了国王怎么克服内心恐惧,担当起责任。它讲的不是宏大,讲的是内心。《悲惨世界》这个题材有法国大革命这样一个巨大的背景,他完全可以营造出很宏大的场景。相反,他非常克制地压抑了那个场景,把很多篇幅放在内心的刻画上,有很多独立的唱段。汤姆·霍伯称得上是一个用细节和情感,用一种沉稳来打动观众,慢慢地触摸观众内心的导演。

《悲惨世界》在全球的票房拿了4亿美元,成为影史上歌舞片电影的第二名,仅次于2008年的《妈妈咪呀》。能拿到这么高的票房,原因除了依托鸿篇巨制的文学名著和音乐剧演出的影响以外,还有它的全明星阵容——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罗素·克劳、埃迪·雷德梅尼、阿曼达·塞弗里德。这个电影虽然改编自音乐剧,但是它并没有完全照搬音乐剧,而是做了一些改动,包括场景的处理,甚至还加了一首新歌。

在影片当中出演主角冉·阿让的休·杰克曼,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狼叔”是一个全才,他不仅仅会表演,唱歌也非常棒。在成为“狼叔”之前,他可是戏剧舞台上的一个明星。1998年,他凭借音乐剧《俄克拉荷马》而获得过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音乐剧男主角的提名;在200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作为主持人的休·杰克曼展示了自己的舞台表演功力。为了扮演好冉·阿让这个角色,他不但减掉了将近30磅的体重,还留起了一脸乱七八糟的胡子。曾经一身完美肌肉的“金刚狼”,变成了一个瘦骨嶙峋的亡命之徒。

11月14日22:05 CCTV-6电影频道与您相约《悲惨世界》,11月15日15:04 “佳片有约”周日影评版精彩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