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1)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

十九世纪末,德奥乐坛矗立着三位指挥、作曲左右开弓的高人——马勒、威加纳(Felix Weingatner,1863-1942)和理查·施特劳斯。其中马勒的交响曲直到去世后多年才被广泛认可;威加纳今天早已被遗忘;只有理查·施特劳斯——作品不但生前备受瞩目,佳作到今天也依然享有很高评价,经常被上演。而且理查·施特劳斯非常长寿,亲眼目睹了德国精致文化的象征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他最晚年所有作品就像德式浪漫主义的天鹅之歌,刚好为无可比拟的伟大传承画上了句号。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2)

早年生涯

理查·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父亲是法国号名家,担任当地宫廷乐团首席法国号长达四十九年之久。他从小随父亲的同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起又随该乐团助理指挥梅耶(Friedrich Meyer)学习理论、和声以及配器,十三岁获准加入乐团拉小提琴,但从未进入音乐学院接受正统训练。十八岁赴慕尼黑大学修哲学、美学和艺术史,不过却在一学期后放弃学业,决心专供音乐。

早年,他写过钢琴曲、小夜曲、法国号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交响乐,都颇受好评。二十一岁时,就已经有若干作品被一流乐团上演。名指挥汉斯·彪罗还推崇他,称其为继勃拉姆斯之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曲家。彪罗邀请他担任梅宁根(Meiningen)宫廷乐团的助理指挥。理查·施特劳斯从观看彪罗指挥学到很多诀窍,彪罗离职之后指定他为继任者,但梅宁根公爵却将乐团缩编,因此他没待多久就跳槽去了慕尼黑宫廷歌剧院担任第三指挥了。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3)

在慕尼黑,他只能分配到当时“冷门”的歌剧,比如:莫扎特《女人心》或者威尔第《假面舞会》,其中《女人心》成了他的终身最爱。

交响诗桂冠

慕尼黑宫廷歌剧院有一位小提琴手李特(Alexander Ritter),李特是瓦格纳信徒,理查·施特劳斯同他成了莫逆之交后,深受“新音乐必须追求新形式”的理念影响,因此创作了一系列不朽的交响诗(或称作“乐诗”)。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4)

《唐璜》(Don Juan)是理查·施特劳斯成名作,取材自浪漫诗人Leuau同名歌剧,作曲家用管弦乐描写花花公子唐璜涉猎完美女性,但每一次的征服却带了更多伤害。最终觉得人生索然无味,在和某“猎物”的兄长决斗时弃守被杀。

《蒂尔恶作剧》刻画了一位冒充神职人员,嘲弄学究,追求爱情,只有被判处死刑才能让他安静下来的人物。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5)

《堂吉诃德》(Don Quixote)系由奥诺雷·杜米埃(Daumier)的油画引发作曲灵感,理查·施特劳斯主要用独奏大提琴代表故事此人,中提琴代表仆人桑秋,由主题导出十段变奏,每段变奏都在描写情节:羊的冒险、堂吉诃德为盔甲守夜、杜西尼亚的魔法魅力、飞马的愚弄…… 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这位落魄骑士的荒诞与梦想。

《英雄的生涯》(Einstein Heldenleben)则以作曲家本人做主角,他认为自己就像拿破仑或亚历山那般有趣。全曲分六段:英雄、对手、伴侣、战场、和平工作、从现实和成就中隐退。曲中英雄的伴侣就是妻子Pauline de Ahna。她是将军之女,擅长女高音,两人于1894年9月结婚。理查·施特劳斯以这一组艺术歌曲(包含《明天》)当做结婚礼物。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6)

其余著名的交响诗还有《麦克白》(Macbeth,取材莎翁戏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取自尼采著作)和《死亡与净化》(Tod und Verklarung)。

这段时间,他的指挥职务先升至慕尼黑歌剧院音乐总监Levi的副手,1896年Levi 退休后随即扶正。1898年转为柏林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并经常指挥柏林爱乐。此外由于非常介意作曲家的权益,他主导推动著作权法运动,同时成立了类似于版税协会。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7)

1903年,理查·施特劳斯完成了以自己家庭生活为蓝本,用三个主题分别呈现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家庭交响曲》(Symphony nia Domestica),很鲜活得描写小孩摔倒,洗澡、夜晚亲昵,讨论孩子前途等场景。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8)

歌剧之光

《家庭交响曲》之后,理查·施特劳斯笔锋一转,着力开始创作歌剧,其中有三部最为世人追捧。《莎乐美》(Salome)1905年首演,取自王尔德的剧本,故事内容讲述:莎乐美是西洛蒂娅(Herodia)之女,西洛蒂娅谋杀亲夫改嫁丈夫的兄弟西洛德王(Herodes)。莎乐美勾引水牢中的受洗约翰被拒。西洛德王以满足任何要求为条件要求莎乐美跳舞助兴,莎乐美跳完一段“七重纱”舞之后,要受洗约翰的头颅做回报。当她捧着受洗约翰的头纵情热吻,太过变态时,西洛德王下令卫士当场把她砸成了肉泥。此剧曾被视为太过猥琐、甚至冠以亵渎艺术之名四处遭遇禁演之威胁,但观众喜欢刺激、热力捧场,两年内有50家歌剧院上演。凭借《莎乐美》的票房,理查·施特劳斯赚到一栋别墅。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9)

1909年《埃雷赫特拉》(Elektra)再掀高潮,此剧源自索福克里斯的悲剧,由奥国世人作家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编剧,内容是:埃雷赫特拉被母亲Klytemnestra 和继父Aegisthus斥责为畜生,而自己的亲生父亲Agamemnon被他们串通杀害,她决心报仇。她要求兄弟欧列斯特斯(Orests)帮忙,欧列斯特斯先被误传死去,随即发现报信者居然就是他本人,后来两人联手将母亲和继父铲除。埃雷赫特拉最后在狂舞中死去。此剧刺耳的不和谐音以及惨烈的剧情被视为当时欧洲解体的象征。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10)

惊世骇俗之后,1911年理查·施特劳斯推出了浪漫怀旧、笑泪两相忘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编剧也是霍夫曼斯塔尔。故事讲述:欧塔维安(Octavain)为迟暮公主马夏琳(Marschallin)的年轻恋人,马夏琳的乡村亲戚欧克斯男爵(Ochs)托马夏琳派玫瑰骑士手持银玫瑰代替他向富家女苏菲(Sophie)求婚。这个任务交给了欧塔维安,没想到苏菲和欧泰维安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后来欧塔维安男扮女装假冒马夏琳的女仆同欧克斯约会,暴露欧克斯沾花惹草的本性。结局是马夏琳把欧克斯遣送回家乡,伤心地把爱人欧塔维安让给了青春盛开的苏菲。此剧因旋律优美、典雅风格和慷慨人性,成为最流行、最常被上演的德文歌剧。

三部歌剧之后,1915年理查·施特劳斯发表了他最后一首大型管弦乐作品《阿尔卑斯交响曲》(Eine Alpensinfonie),此曲描述登山者的一天,同时也暗喻人生缩影,配器动用了二十支法国号、管风琴和风雷机,是深沉伟大的杰作。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理查·施特劳斯应聘为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但因花钱如流水,与1924年被迫辞职。不过维也纳市政当局以庆祝六十大寿为名赠送他一小块土地作为补偿。

暮年动荡

1933年,纳粹掌权,托斯卡尼尼拒绝在拜鲁伊特音乐节登场,理查·施特劳斯不忍看到这个瓦格纳圣地就此凋敝,自告奋勇上场后补,纳粹文化当局利用此形式,未经本人同意便认命他为国家音乐部主席,当做宣传样板。然而当理查·施特劳斯为犹太剧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争取权益时,纳粹党立即命令他辞职。后来连自己的犹太夫人也被迫驱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理查·施特劳斯曾避居维也纳,末了移居瑞士。战后经盟军审查,澄清自己并非纳粹当人,方得以返回故乡慕尼黑定居。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12)

除了《莎乐美》、《埃雷赫特拉》、《玫瑰骑士》之外,理查·施特劳斯依旧创作了不少歌剧作品,但大都偏向于知识或者象征主义,非德奥系统的爱好者较难认同。例如1942年完成的最后歌剧《随想曲》(Capriccio)所讨论的主题竟然是“歌剧里面,音乐和唱词谁更重要?”这种学术性很强的问题,只适合探讨研究,不适合大众普及。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13)

伤感的告别

目睹战争期间德累斯顿、魏玛、慕尼黑歌剧院纷纷毁于战火;绝望之余,年过八十的老翁激发出最后的灵感,完成了伟大的告别演出《蜕变》(Metamorphosen)。这是为二十三把独奏弦乐器所写的练习曲,标题“Metamorphosen”取自歌德诗篇,他在黑暗时期重新拿起阅读,寻找慰籍。全曲是无可比拟的国家文化悲歌,从起始乐句发展旋律以及结构形成了无间隙的弧线。

理查·施特劳斯的天鹅之歌是《四首最后的歌》(Vier Letzte Lieder)。各自标题分别是:春天、九月、进入梦乡、黄昏,前三首歌词曲来自赫曼·赫塞诗篇,最后一首则是艾兴多尔夫(Eichendorff)手稿。全曲人声与乐团、歌词与音乐都结合得十分完美,不但是作曲家自身非常醒目动人的总结,也是后期浪漫派对音乐艺术价值的证明。

1949年9月8日,理查·施特劳斯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约翰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的告别演说)(14)

舒瓦兹科芙

唱片推荐

交响诗方面,卡拉扬的诠释(DG版)最能展现作曲家原著精神和德国文化的高贵精美,《玫瑰骑士》亦然(EMI和DG各自一版)。《阿尔卑斯交响曲》可以考虑梅塔的Decca版,录音极佳。《莎乐美》和《埃雷赫特拉》首选索尔蒂的Decca版——是发烧友疯抢的名盘。《四首最后的歌》选择舒瓦兹科芙的EMI版本和杰西·诺曼的Philip版本(最好两版全收)。《蜕变还是选择卡拉扬(DG版),企鹅指数三星戴花,名符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