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胚胎的第一个完整模型(19世纪的科学家曾认为)(1)

PART 5 心灵是怎样建构的

人类的心灵似乎循着相同的路径发展。它也是从“无有”开始的,在新生儿的内部,即其心理层面,并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心灵的器官也是围绕着一个敏感点产生的,在此之前也是不断地搜集资料,经由吸收性心智完成。如果我们不了解敏感期及其发生的顺序,我们就不明白孩子的心灵是如何建构的。

——玛利亚·蒙台梭利

如要进一步了解吸收性心智的秘密,我们就应研究产前及胚胎的生活。最近生物学的研究有一种新的趋势,以往研究动物或植物,采样大都来自成熟的个体,在社会学中研究人类也是如此。科学家现今试图采取相反的方向来研究人类或其他生物,即针对幼小或原初的生命来取样。为此,胚胎学逐渐受到重视,它是研究受精卵的生命来自两个成人细胞结合的后果的科学。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

造物者为幼小的孩子提供了特别的保护,孩子是在爱中来到这个世上的,他既是出于父母爱的结合、爱的结晶,出生后又被父母的爱所包围缠裹。这种感情相当自然,它不是人工的,也不是出于理性的要求,与慈善家、宗教家或社会活动家所要唤起的同胞之爱不一样。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父母所做出的牺牲十分自然,他们是愈奉献愈快乐,一点也不认为这是一种牺牲。生命的本性就是如此。这种生命形式比“适者生存”的竞争形式要高尚得多。这是一种在本性之外,外加的一种特殊本能。所以,法国大生物学家法布尔在总结物种之所以延续时提出,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有天赋的自卫武器,更由于有一种伟大的母性本能。在低等动物保护幼小一代时所显出的智慧就证明了这一论断。

19世纪的科学家曾认为,在人的胚胎细胞中有一个具体而微的迷你小人,然后逐渐长大,一如其他哺乳动物。他们甚至还为这一“迷你小人”到底是来自男人或女人展开了争论。直到显微镜的发明,才使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他们最后只得非常不情愿地接受这个结论:原来胚胎内并不存在任何先天的人的雏形。正是受精卵一分为二,由二变成四,就这样不断地繁增,形成了胚胎。胚胎学的研究截至目前的发现是:如同一个人要建造一栋房屋必先累积许多砖块一样,当细胞分裂累积到一定数目时,就开始筑成三道墙,然后在墙内开始构筑器官。

这种器官建构的方式十分特别。它先开始于一个细胞、一个点,然后环绕这个点的细胞开始狂热、加速地分裂,当这种狂热活动停止时,器官就产生了。发现这种现象的人解释说:器官发生的地区涵盖有许多敏感点。器官原先各自独立发展,好像每个器官是只为着自己的目的。在它们密集活动时,围绕着一个中心,显得十分团结,好像充满着理想。它们不断地改变,与周围其他的细胞愈来愈不相同,呈现出预定要形成器官的样式。当不同的器官各自独立地完成时,就出现一种力量使它们相互关联、结合在一起,彼此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婴儿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首先是循环系统联系全身的器官,然后是神经系统完成整个联结。在这里所显示的建构计划都立基于一个点上,由该点出发完成一个一个的创造工作,一旦器官不断建构完成,它们必然紧密结合在一起,显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所有高等动物都遵循这一计划建构,自然界中只有这一种建构计划。

人类的心灵似乎循着相同的路径发展。它也是从“无有”开始的,在新生儿的内部,即其心理层面,并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心灵的器官也是围绕着一个敏感点产生的,在此之前也是不断地搜集资料,经由吸收性心智完成。当它们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许多敏感点,其强烈程度是人们所无法想像的。语言的获得就是一例。由敏感点所造成的并非心灵的发展,而是心灵所需的器官,是心灵所需要的。同样的,心灵器官原先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例如说话、用双脚走路、判断远近、辨认方向以及其他协调运动等能力都是如此,它们每个都围绕一种兴趣发展,相当明显地吸引孩子朝向某类活动。当该器官形成之后,那种敏感性也就消失了;当所有器官齐备,它们就结合起来成为心...

如果我们不了解敏感期及其发生的顺序,我们就不明白孩子的心灵是如何建构的。常有人争辩说,以前的人不懂敏感期,一样培育出健壮的后代。但是要提醒的是,我们现今生活的时代,许多自然所赋予母亲的本能大量受到压抑或消失了。过去母亲可以本能地协助孩子在敏感期发展,走到哪里就把孩子带到哪里,正好提供了孩子所需要的环境,且用母爱保护他,但现今的妈妈已经失去这种本能,人性也趋向退化。所以研究母性的本能重要,与研究孩子自然发展的重要性一样,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母亲必须回归自然。母爱也是一种大自然的力量,理应受到科学家的重视,他们应致力研究、协助母亲重拾她们失去已久的本能。我们必须教育母亲学会这种知识,让她们可以在孩子一出生就给予心灵的保护,不需要交给受过训练的护士,那种护理尽管十分讲究卫生,但只是表面上满足了孩子生理上的需要。事实上,在这种照顾下的孩子,很可能死于精神困顿或心灵匮乏。

这样骇人听闻的事在荷兰的某一城市就发生过,有一个机构试图教导低收入的母亲实施卫生保健,将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安置在很完善的、科学管理的环境中,那里有相当营养的食物,且由受过最新观念训练的护士照顾。但不久还是引发了疾病,导致许多孩子死亡。由父母照顾的低收入孩子反而没有患相同的病,似乎比妥善照顾的孩子健康。庆幸的是,该机构的医生了解到他们缺乏某种重要的条件,并且立刻做了些补救。护士开始学着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抱抱他们,与他们玩耍。这对科学护理一无所知的妈妈,由发自内心的爱所引导,并与社会有适当的接触,才使那些孩子终又逐渐恢复笑容与健康。

,